原生家庭是傷痛還是禮物,取決於你的選擇

原生家庭是傷痛還是禮物,取決於你的選擇

人一旦孤獨,就會開始思考人生。

在你孤獨的時候,是否也曾問過自己——“保安哲學”裡的三連問: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如果是回答他人,這三個問題簡直不要太簡單對吧,但要是隻回答自己呢?你敢試試用療愈的方式來尋找答案嗎?

我只知道,但凡第一次用療愈的方式來問自己的人,絕大多數都會被第一個問題——我是誰,弄得淚流滿面,甚至半途中止,但,這樣找出來的才是最真實的自己。

胡慎之的《走出原生家庭》裡說,認識自己並不容易,不僅因為人是很複雜的生物,還因為人人都被原生家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原生家庭是傷痛還是禮物,取決於你的選擇

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

首先是基因方面,如身高、相貌、智力和性格,父母的遺傳起了很大作用;其次是它給我們呈現了,一個真實的家庭狀況和家庭中的關係模式。

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決定我們內在性格的形成,更會塑造我們對待世界的方式,而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情緒和性格,也會延續到我們身上。

我們之所以不知道自己是誰,是因為我們在原生家庭中,被剝奪了很多東西,於是前半生裡,很多事情都是我們無法主動掌握的。

就像“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所以你必須穿秋褲”,有些父母還會剝奪孩子的愛好,否定孩子的審美,即使長大了,父母還是不允許、不認可他們決定的一切,更可怕的,是連情緒都不讓自由表達……

正因為無法掌握自己的人生,甚至連自己的性格型別、與外界的互動模式,都不是自己選擇的,所以我們才會迷茫,才會把對原生家庭的抱怨和怨恨,投射到平時的人際關係上。

因此,我們之所以會成為現在這個樣子,正是因為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在延續。

原生家庭是傷痛還是禮物,取決於你的選擇

那當我們搞清楚了“我是誰” “我來自原生家庭”以後,又該往哪裡去?

1、我們要跟隨自己真正的想法。

只有跟隨內心真正的想法,找到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去往哪裡。

2、需要重新思考,自己的一生將要如何度過,並把“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視作信念來支撐自己。

無論想成為怎樣的一個人,只要確定目標,把它當成是你的信念,勇往直前,就不會再疑惑自己是誰了。

3、給自己一種新的生存方式,重新設定人生目標,調整過去的姿態。

生命其實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我們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也相當於每一天都擁有重新選擇的機會,我們可以選擇一條跟昨天完全不同的道路,不需要將自己困在某個固定的模式裡。

只有當我們意識到,生命中其實還有很多選擇的時候,我們才可能真正開始成長,真正知道自己應該去往哪裡。

過去我們可能沒有意識到,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不知道原來它一直在影響,我們對自我的認知,現在覺察到了,就可以重新做出新的選擇,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成為想要成為的人。

原生家庭是傷痛還是禮物,取決於你的選擇

另外,解決原生家庭的問題,不要指望透過改變父母來實現

一來他們也有來自他們自己的原生家庭問題,那是他們自己的人生課題,不是我們能夠解決的。二來父母的思維和深層的心理結構已經固化,想要改變他們,只會是緣木求魚。

一個家庭裡絕大部分的爭吵,都是由於我們希望對方做出改變,而對方拒絕導致的。

人生來就有對自由的嚮往,不願意成為別人的附屬品或工具。因此,想改變家人,就一定會激起你與家人之間的一些衝突。

因為在我們要求對方改變的這個過程中,對方會產生一種對抗的力量,這種力量會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從合作變成對立。

當我們處於對立模式時,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對對方好壞的評價,矛盾和不良情緒也就會接踵而至。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到自己,並自我拯救,不傷害家人和下一代。

原生家庭是傷痛還是禮物,取決於你的選擇

原生家庭,是我們的人生必修課,如果你願意直面它,《走出原生家庭》裡,還有更多與自己、與原生家庭和解的方法,願你也能早日遇到它,然後活出更有力量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