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

“終於鼓起勇氣辭職了。”

在我從事第一份工作的5年期間,每一年總能看到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人收拾著辦公桌上的瑣碎,最後離開讓他覺得是一地雞毛的地方。然後就會在他的朋友圈看到類似這樣的文案:

“感恩這幾年的照顧,江湖路遠,我們各自安好。”配圖是公司的正門。

‘終於輪到我用上這個BGM了,解放了。’點開他的朋友圈,一首許巍的《曾經的你》選段便生生的誘惑著每一個蠢蠢欲動的打工人。

又或是

“你行,大爺我不幹了總可以吧”“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麼”。。。

以前看到這些,也總能勾起我心中的那顆萌芽的理想。但現在想來,卻是多了幾分想法。

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

我前天還單獨和一個剛辭職的前同事聊了一會,他大概35歲左右,人很nice,我問了大部分人會問的兩個問題,

“為什麼辭職”“打算以後去哪”他的回答想必很多人也聽過,“拼不動了”“還沒想好”。那天下午我和他聊了很多關於以往的時光。因為我覺得工作和生活已經對他很不友好了,只有聊過往才能暫時讓他沉浸在回憶的麻醉劑裡。

其實他何嘗不是眾多打工人的代表,不論是朋友圈的文案還是聊天裡的是是非非,總是傳達出一個似褒非褒的詞:勇氣。似乎每個辭職的打工人在上交辭職報告的那一刻,總有一種鼓起勇氣衝鋒陷陣的感覺。有或是在想要辭職的前一個月就開始積攢自己僅有的動力在不斷地的自我肯定和否定中做出自己也不知道是否正確的決定。讀到這裡,不知道螢幕前的你是否能感同身受。

為什麼呢?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什麼時候辭職不是一種選擇反而變成一種賭博式衝鋒,當然極大多數都是賭博式的衝動。這個問題其實一直糾纏或者困擾了我很長一段時間,終於有一天我在一個剛換工作的前同事的嘴裡聽到了答案:

“哎,要不是生活所迫,誰tm一直幹這行,誰願意伺候這幫xx客戶!”

聽完這句話,我感覺我整個世界都明朗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我們必須向生活低頭變成了人生成熟的表現。僅僅從純邏輯角度這句話就有問題:你會發現在這句話的背後,是將人和生活作為對立面存在的。天吶,這是何等的愚蠢。當一個人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的潛意識裡就告訴他,生活從他降生的那一刻,就純粹是個清晰而又無法改變的“敵人”,你們懂我意思麼,就好比生活對他來講,就是一段永遠不會出bug的程式碼塊,這對麼?這豈不是在講,執行完這段程式碼就去死亡吧,那何必出生呢?

能理解上述這段話的人肯定大有人在,除非你小學肄業。可現實偏偏是走到人生的某個階段的時候,總有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感慨“要不是生活所迫。。。”打住,這就是一個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關於陷阱的註釋:

誘捕

獵物或誘殺動物用的坑;比喻小人施詐使人受騙上當的

圈套

。看到此處,你是不是豁然開朗;這就是個圈套,人生的陷阱!

這時候就會有人出來槓,生活啊總是缺少不了這類人,因為這類人的內心早已習慣了逆來順受的邏輯,又或者早已對自己的生活失去希望(當然他們自己不覺得或者自己根本就沒敢面對真實的自己),就用一些口水話來給自己的麻木當做擋箭牌。

“我都沒錢了,你還和我談什麼遠方。”

“家裡都這樣了,無所謂了,能活著就不錯了”

“要不是這工作給的錢多,誰tm愛幹”

。。。

諸如此類的話語想必大家都比我聽的多,常規我們先從邏輯上分析這些話。

“我都沒錢了,你還和我談什麼遠方。”遠方和錢有什麼屁關係??你有錢沒錢,遠方就在那裡,能跑?遠方是結果導向,談遠方是在談方法論,而你永遠停留在你有錢沒錢的起點上,難道起點和終點就差個錢?這些人註定只有眼前的苟且了。很簡單,一個人生下來不會說話不會幹活,難道活不到18歲?這時候又有人說了,有父母養著啊,很悲哀說這話的人永遠跳不出生活的陷阱,你為什麼不去吧18歲之前的生活看做是父母對你的投資,也只有看做是投資,你才有可能改變現狀甚至打破所謂的階級固化。投資的核心觀念是什麼?保證股東的利益。拿什麼保證股東利益,難道一句“必須向生活低頭”就能了麼?錢可以賺可以攢,更重要的是你要學會投資你自己。跳出思維定式,大多數人都知道人生總有起起伏伏,商業是不是也是如此?看到這你會驚奇的發現,人的一輩子就是在從商,產品就是你自己,你要做的是經營自己!那些所謂的大佬們難道一開始都很有錢麼?本錢可能會影響你的起點,但不會影響你的終點!重要的是過程當中的方法論!所以說,不要掉入生活的陷阱,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論,去改變現狀。

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

“家裡都這樣了,無所謂了,能活著就不錯了”又是一個“

To be, or not to be

”的問題,可生活恰恰不僅僅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而且“

To be, or not to be

”在我看來不是在指導你做一個思維的巨人,行動的傻子,恰恰相反,它是讓你在無限的思考裡,找出正確的思維來指導正確的行動(關於這個的闡述不在這裡過多說明)。剛才說了,生活是起起伏伏的一段旅程,你無法準確預知波峰有多高波谷有多深,你以為的活著就好,是因為你沒有正確的風險意識,只是平穩的當下讓你覺得活著就好,從來都不是你主動認為活著就好。這是本質上區別。往更壞處想,如果明天你突然患病需要100w來治病,你可能第一想法是不如死了算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因為你沒有正視生活的規律,落在了生活的陷阱了,忽視了生活其實可能變得更糟這樣的可能性。所以說,不要掉入生活的陷阱,建立正確的風險意識,提前經營平穩度過所謂的波峰波谷。

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

“要不是這工作給的錢多,誰tm愛幹”我真的是對這類人充滿同情,為什麼?因為他們連生活和遠方都沒仔細考慮過!這類人總是為錢賣命。從另一方面講,如果你能幹的工作只有這一份,你還會說這句話麼?你總是去錢多的地方,可錢多的地方多了去了,你都能去麼?這類人去金錢的追求總有一天會滿足不了自己的貪慾或者承受不了財產重大損失對他的打擊。這儼然已經不是為生活低頭了,已經變成赤裸裸的為金錢低頭了。在他的潛意識裡,錢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錢,那希望這類人生活幸福!

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

其實不向生活低頭很簡單,就像上文所說的,正確的思維會指導正確的行動。你要清晰的認識到你作為一個人的獨立性,在這種特性的驅使下你可以做出很多種選擇。一個經典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奧地利神經學家、精神病學家

[1]

維克多·弗蘭克爾,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慘死於納粹的魔掌,而他本人則在納粹集中營裡收到殘酷的對待。此時的他難道要像生活低頭麼?不,經歷了無數的波折與思考後,他明白了一件事:“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後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自己的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

看到這有人會問,那怎麼能快速獲得學會清晰的認識人的獨立性這種能力呢?其實是可以培養的,每當你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遇到一些困難或者絕境的時候,你就去讓你的大腦設想一些有關於自己的美好的場景。比如你辭職了,你就去設想自己在新公司擔任某個崗位上的領導的場景。又或者你欠了一些外債,你就設想自己在還完債務後四處旅行的場景等等,你要知道人類的想象或者幻想都是基於大腦運算過有一定可能性的結果,而不是你作為人自以為是的結果!這一點很重要,自己是自己,大腦是大腦!基於此,讓你的大腦或者心靈在這種積極樂觀的思維方式中選出正確的行動,最終當你到達你所設想的狀態後,你會發現生活真的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人生陷阱——必須向生活低頭

後記

當我辭職以後也度過一段非常迷茫和慌亂的時間,人總是這樣可以接受任何狀態下的忙碌,卻無法正視當下無工作可做的狀態,經常性的做出一些為解決焦慮而採取的行動,比如旅遊散心之類的。殊不知此時的大腦已然將散心當做另一個任務在做,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焦慮,反而在散心過程中無法真正投入其中,甚之,散心回來仍然感覺到焦慮的話,簡直就是雪上加霜,不知道各位有無同感。當我想明白這件事以後,突然發現人和大腦是兩個獨立的事物,我們必須承認我們還是動物。從另一方面講,只有認識到大腦和自己是相對獨立的事物時,你才有了與動物本質上的區別。

希望和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