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是被劣人催熟的。

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後變成最孤獨的一個人。”

當人人都追求出名趁早時,莫言卻說自己更喜歡晚熟。

“晚熟的人,到了合適的時候,出現了能讓他展現才華的舞臺,他便會閃閃發光的。”

莫言自身便是如此。

57歲那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而這一年,距離他開始寫作已經過了整整31年。

輝煌來得雖遲,但終究是來了。

獲獎之後,許多讀者比莫言還著急,希望他儘快出新作品。

但莫言不急不躁,沉寂了長達8年的時間。

8年之後,他攜新作《晚熟的人》重返讀者視野。

他說:“八年來,我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堅持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

拋卻外界的繁華浮躁,閉關潛心創作,用8年時間精雕細琢,打磨出一部足夠優秀的作品。

一向不著急的莫言,用自己的經歷印證了一個至簡至深的真理:

這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也沒有一步登天的雲梯。

所有看似“悄然而至”的輝煌,都是沉下心耐住寂寞,一點一滴慢慢熬,一步一步踏實積累的結果。

《晚熟的人》: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著名學者王了一曾說過:“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最容易,因為三歲的孩子也會說話;最難,因為最擅長辭令的外交家也有說錯話的時候。”

說話是人與人之間必不可少的溝通方式,同時它也是一門藝術。

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語言的威力,在某些特殊情境下,一句言不得體的話,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

說話不僅是一種交流方式,更能體現出一個人內在思想以及層次的高低,會說話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掌控全域性,不會說話的人則常常成為別人避之不及的麻煩。

在這紛雜的現實生活中,一個人的言行很容易就暴露了他的社會層次,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識別旁人的同時也要定期自查。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不顧情面,開口就懟人

“你是沒長腦子嗎?這種錯誤是個人都不會犯!”此話任誰聽了都會無地自容,特別在公眾場合,被人怒懟“沒腦子”簡直是奇恥大辱,但凡格局大一點的人都不會幹出如此不顧他人情面的事。

曾看過這麼故事,在一家公司裡有一個普通員工由於他的妻子臨時有事,於是他只能帶著孩子去上班,但公司早就有明文規定任何人都不可以私自帶無關人員到辦公室。

他以為領導那天不在,抱著僥倖的心理將兒子領進了辦公室,並囑咐孩子不要亂跑亂叫,孩子很聽話一直在旁邊安安靜靜地玩積木,

事情並未如他所願,不一會領導就突然出現在他的辦公室裡,這位父親看到領導後頓時驚慌失措,可孩子並不知道領導是誰,還禮貌地打招呼:“叔叔,您找誰?”

正在他緊張的滿頭大汗準備解釋的時候,領導開了口:“我是你爸爸的同事,小夥子積木搭得挺好,剛好我也喜歡搭積木,咱們來比拼一下吧。”說罷用溫和的眼神示意員工繼續工作,而他則整整陪了孩子一下午。

第二天剛一上班,領導就找到員工談話:“昨天違反單位制度警告一次,這是罰單,還有以後有什麼特殊原因提前說,不要私自拿主意無視規章制度明知故犯,否則只能按規定開除。”儘管他說話的語氣以及眼神都十分嚴厲,他的員工依舊在心底十分感恩,因為他巧妙地維護了他作為一個父親在孩子面前的尊嚴。

犯錯是每個人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懂得在特殊場合維護別人尊嚴的人,才是成大事之人,一個人格局的高低往往由此劃分。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好為人師,習慣去說教

這世上有一類人熱衷於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總願意擺出一副“過來人”的姿態對別人的選擇點評一二。

“我早就說過這樣不行,你看現在……”說這句話的人很爽,但聽這句話的人肯定不爽,人都喜歡聽讚美之言,至於批評,即便當事人真的有所欠缺,也不會喜歡聽生硬的指責。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研究發現:人類本性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讚美。

於太多人而言承認別人的優秀很難,大家似乎都樂意去做別人的榜樣,哪怕有時候自身的硬實力完全跟不上,好為人師的人不僅熱衷於在事前說教,還極其喜歡放馬後炮。

用否定和指責別人來找尋自己的高點,然後自以為很有臉面其實這種行為最容易讓人瞧不起,一個人是否優秀,能不能為人師表,靠的是旁人評價而不是自我頒發。

層次高的人懂得謙遜有禮,層次低的人只顧表現自己。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抱怨生活,消極負能量

《論語》有言道:“一言可以興邦,一言可以喪邦。”可見語言的威力是多麼的強大。從心理學角度上來說,語言也具有很強的心理暗示功能,長期說喪氣話的人很大程度上擺脫不掉灰暗的生活,因為那些消極的話就像天上的烏雲,從他口中說出便將其生活圍得密不透風,縱使外面有再燦爛的陽光也照不進來。

“這世道太不公平,那誰誰一看就是靠關係。”這話一聽就是無能者的牢騷抱怨。

動不動就抱怨生活的人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干擾他人,沒有人喜歡同一個渾身上下充滿負能量的人長期湊在一起,因為那種壓抑感會給人一種被塞進小盒子的錯覺。

每個人的而格局就是一個無形的盒子,格局小的人悲觀狹隘,格局大的人積極寬厚,日常的言行舉止便能將不同人的格局以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它不是一朝一夕的速成,而是經歷過生活的沉澱之後自然形成。

養成好的習慣才能擁抱美好人生。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索要財物,總想佔便宜

“你那麼能掙錢,還在乎這點?”類似這樣的話從古至今都不乏有人去說,魯迅筆下的豆腐西施是這麼說的:“迅哥兒,你闊了,搬動又笨重,你還要什麼這些破爛木器,讓我拿去罷。我們小戶人家,用得著。”

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口齒伶俐卻鼠目寸光,總想佔點小便宜,張口閉口就談錢,在他們眼裡什麼任何事物的價值都要用金錢衡量一遍。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在公園無意中聽到的一個電話,那天正跑步旁邊的大媽不知道是在接電話還是打電話,她大著嗓門說:“有那時間還不如在家睡覺,開車去開車回中間也得燒不少油難道不花錢嗎,坐地鐵才幾塊錢,幹嘛非要親自去接。”

不知聽筒那邊說了什麼,她只是頓了頓又馬上說:“好好好,就你懂禮貌,這事我不管了。”掛了電話,還自言自語嘟囔了句:成不成還沒一定呢,下這麼大本……

生活中太多人習慣性計算成本,無論是人情還是在別的什麼事情上生怕自己吃了虧,格局小的人,總是目光短淺,一味斤斤計較。

無論是與人相處還是想要成事,都要清楚“將欲取之,必先予之。”有舍才有得。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莫言,他的話總是這麼精闢,觀察生活中的細微小事,從而寫出戳入了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字,所以他的文字才能贏得我們的共鳴,他的小說才能受到眾人的崇敬與敬仰。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寫到這兒,我也很有必要給大家推薦他的新作《晚熟的人》了。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莫言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是一部讀懂人性的佳作,是莫言獲諾貝爾獎之後的首部作品,於2020年出版。由12個故事組成。整體上屬於現實主義題材,作者本人也參與到了其中,刻畫的是當代農村社會的眾生像,很貼近生活。

莫言花費了八年時間才將其完成,他將自己大半輩子的人生智慧與閱歷全然寫在了書中,毫不吝嗇地跟我們分享。我們可從書中學來智慧,將人性研究透徹。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生死疲勞》:諾獎得主莫言代表作,一部蘊含著能讓莫言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秘密的小說,這是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

讀了之後,我的第一感受就是這本書太接地氣了,沒有什麼優美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風景如畫的意境。有的是各種幽默風趣描述和通俗易懂的方言,而最妙的是他寫文的視角。他通過了轉世輪迴的方式,用動物的視角去寫了當時社會的風俗人情,和人們細緻入微的生活習慣跟社會風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說過:“莫言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但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並不一定會得諾貝爾獎,當莫言用魔幻現實的手法,豐富的想象力和大膽地對人性的探索來講故事後,他就成為了世界級作家。

如果對莫言的《晚熟的人》和《生死疲勞》這兩本書感興趣,點選下面的商品卡,即可購買:

生活中用這4種方式說話的人,往往層次不高,希望沒有你

AX31正品 生死疲勞 晚熟的人 莫言諾貝爾獲獎者

¥

99

精選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