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

文/叶音

你有沒有下面這些經歷?

老闆沒給你加薪,因為他知道你不好意思提;你覺得老公/老婆應該換一份雖然更累但薪水更高的工作,可你實在開不了口;朋友習慣性地佔你小便宜,但你不知道要怎麼拒絕才能不傷感情。

像是這種人際關係中沒有明說的“潛規則”,在心理學上又被稱為“沉默契約”。具體來說,它來自於你沒有說出口但又認為別人應該明白、應該予以尊重的一些設想、期望和觀念。

這些問題看似不大,但因為愛面子、怕衝突、不想傷感情,你每次都沒有挑明,你以為對方一定能夠心領神會,可事實並非如此。你每一次的沉默都為雙方關係埋下了一顆隱形地雷,久而久之,你們的關係一定會陷入分崩離析的境地!

那如何打破這種僵局呢?《沉默契約》這本書就能幫到你。

《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

本書從沉默契約的原生家庭源頭講起,細緻入微地講解了我們與愛人、父母、孩子、朋友、同事、老闆的沉默契約,分析拆解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還提供了實用易掌握的解決辦法。

書籍最後的“沉默契約工具包”,更是手把手地教你做好溝通的每一步。閱讀這本書,一定會幫助你重新審視自身,成為高難度對話的主導者,建立並維護好高質量的人際關係。

本書作者有三位,分別是琳達、索尼亞和米歇爾,他們都是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

《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

接下來,我們就來剖析書中一個具體的案例,領悟從“有話不能說”到“有話就直說”的真諦!

凱瑟琳,四十多歲,是一位企業高管。雖然談過幾段戀愛,但由於諸多原因,至今單身。家裡人只知道她工作穩定、經濟寬裕,但卻不清楚她的事業到底有多成功。凱瑟琳一貫的低調作風讓親戚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和我們大家一樣普通”。

雖然兩位弟弟手腳健全,但照顧父母的人卻總是凱瑟琳。此外,她還積極為親戚們的生活獻策獻力,比如給他們借錢,贊助侄子侄女們上大學。為了家族的和諧,她每年都會組織家庭聚會,不錯過任何家人的婚禮、畢業典禮或葬禮。簡單來說,她向大家展示的是一個專於付出,卻不向他人索取的人物形象。

隨著父母年歲漸長,他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這也成為了凱瑟琳和她的弟弟們擔憂的事情。雖然兩位弟弟(住在外地)會經常來探望父母,但實際上,凱瑟琳才是那個陪伴父母最多、付出最多的人。

一天,凱瑟琳被告知她被提拔為倫敦分公司的負責人,她非常高興。更讓她高興的還有,她的男朋友現就住在倫敦。想到自己目前事業順心,感情也將持續升溫,她的內心就像海浪一樣洶湧澎湃。也是在此刻,她才深刻意識到自己為家庭真的付出太多。

凱瑟琳在家庭聚會上大聲宣佈自己將去倫敦工作,並表示自己會經常回家探望。

然而,她的決定換來的是家人的不解和反對。“你為什麼不先和我們商量?”“你不覺得這樣很自私嗎?”看到家人們對她激動人心的升職訊息的反應,凱瑟琳既失望又心痛,完全說不出話來。她氣憤急了,氣沖沖地選擇離開……

盡職的女兒會永遠照顧父母——這就是凱瑟琳家人心中一致的想法。她的家人們已然習慣了凱瑟琳的一貫付出。等到某一天,凱瑟琳突然宣佈“不幹了”,他們反倒覺得是凱瑟琳的錯了。

其實,這從更深層面來講,這也全然不是家人的錯。可以說是凱瑟琳本人鑄就了這樣的結果,她對父母殷勤備至,對親戚生活大包大攬,卻從不在家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脆弱,沒有暗示家人自己也需要被關心,自己也是那一個希望被關注的人。

致使家人以為她過得比自己都幸福,不需要給予她足夠的關心和愛,只需要把她當作源源不斷的愛和金錢的“提款機”即可。

凱瑟琳一直默默地覺得除了這個大家庭,自己沒有其他重要的個人生活——這就是她的沉默契約。而她的家人從來不過問她的工作和生活,更是進一步強化了她的這一想法。

至此,可以說,凱瑟琳是自己沉默契約的締造者,而她的家人們呢,則是這項沉默契約的積極參與者,畢竟這項契約對他們而言,百利而無一害。

認識到這一點的凱瑟琳,決定一改往日做派,不再以家人為中心,而是把焦點集中到自己身上。她勇敢地推進自己的新計劃(去倫敦工作和生活),與弟弟商討贍養父母問題的解決方案,做好責任棒移交。她甚至還把家族聚會的組織權也授予家人……

這樣,她在家族中的角色,就從組織者,轉型為參與者。她不再是家族的附屬品,她真正成為了家族中有血有肉的一員,逐漸找回了迷失的自我。

打破自己是“唯一的照顧者”這一沉默契約,凱瑟琳的做法堪稱典範!

很喜歡書中的一句話,意識到自己的需求並照顧好自己並不是什麼自私的表現,也不表示你以自我為中心。你也需要愛你自己。

你不說,別人是不會懂的。聽從你內心的聲音,你到底想要什麼呢?

摸著胸脯,問問自己吧:

為什麼我會想要全力照顧好他人,偏偏就不是自己?

怎樣做才能恰如其分地照顧好他人,又對自己和對方都有利呢?

在對待這件事情上,到底是他人的需求重要,還是本人的需求更重要?

《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

《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

《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

《沉默契約》:你不說,我怎麼會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