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如果讓你對你現在的生活做出評價或者總結,你會用哪些詞彙呢?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用糟糕的、茫然的、無聊的等負面詞彙,只有少部分的人會認為自己是有目標的、積極的、理想的生活。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體現出了:

你如何看待你的人生。

而我們的總結評價之所以負面詞彙居多,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根深蒂固的“謙遜”思維作祟,另一方面則是由於我們的不滿足。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我們不滿足於自己的生活,所以總是將自己與他人作對比,看到他人生活的好處,而忽視自己生活中的美好。

我們不滿足於自己的生活,所以總是從自己的生活中挑刺,眼睛裡便只能看到那些瑣碎的煩躁。

我們不滿足於自己的生活,不滿足於自己當下的狀態,不滿足於自己不夠上進,不滿足於自己不夠富足……

怎樣改變想法,過好這一生,是我們一生都要思考的人生哲學。

布里安娜在《改變你想法的101篇文章》中指出:

你人生中唯一的問題,就是你如何看待人生。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布里安娜·斯威特是一位作家、詩人、演說家,她樂於關注生活中的各種經歷,透過分享積極思維和自我關懷的文字,幫助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看待我們正在經歷的和追求的生活。直視我們逃避的問題,瞭解自己內在真正的需求。

這本書收錄了她的101篇短文佳作,部分文章已經被數百萬人閱讀過。

在冬奧會前,谷愛凌也推薦過這本書,她說: “它很有趣,第一,讓我更好地克服比賽壓力;第二,我還是個青少年,需要了解自己和這個世界。這本書讓我更明白,你的生活內在能量,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生活內在能量源於自己

如谷愛凌所說:你的生活內在能量,永遠是自己給自己的。

而我們生活中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從外界尋找能量。具體的表現有哪些呢?

用數量來判斷朋友夠不夠多,而不是用質量來衡量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其實不是你沒朋友,而是

你的心裡沒有人;是你看不到你的朋友,仍在向外求更多的朋友。

不斷想象別人的生活,同時想象別人會對你的生活有什麼看法。

其實你的幸福來自他人對你的感受,而忽視了你對你自己的感覺,亦是向外求。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用更多的時間去思考人生,而不是實際去過你的生活。

其實這是由於不滿足,把時間都花在暢想上,而不花時間解決現在的問題,實施新的生活方案。

同樣的,你也永遠不覺得自己擁有的金錢足夠、自己擁有的房子夠大、自己擁有的夠多,你不珍惜已有的一切,也不感激這一切為你所做的,永遠都在尋求更多未得到的。

不滿足,讓你無法幸福。

反思一下你是否也有上面的問題,你是否持續向外求而忘了自己?

那麼,如何向內求呢?

所有的關係,都是你和自己的關係

張德芬老師在《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寫道: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我們也許無法控制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但是我們永遠可以掌握自己對外在人、事、物的迴應方式。

而我們看待、迴應外面人事物的方式,其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和命運,也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自己。

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其實也如何對待自己;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也是我們和自己關係的對映。

回憶一下,最近一次聽到朋友的好訊息時,比如朋友升職加薪或者結婚了,你在內心給出了怎樣的反饋?

不是語言上的恭喜,也不是臉上的微笑,而是

你內心中真真切切的所有的聲音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也許你內心一閃而過的“結婚了遲早要離,為什麼他能加薪我不能?我為什麼沒她過得好?”等一閃而過的你認為不應該出現的朋友關係中的小情緒,其實都對應著你對自己的評判。

是對婚姻的不信任,對自己能力的不認可……你如何評判身邊人,也在如何評判著自己。

對朋友的“苛刻”,何嘗不是對自己的苛責呢?

外面並無他物,只有我們自己。

所以,學會把立足點放在自己身上,學會關注自己,瞭解自己內在小孩的真正需要和追求,而不是依靠他人或者外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如書中所說:

在旅程的終點,你找到的永遠是你自己。

所有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的結果|學會滿足,學會向內求

對自我的瞭解和關懷,是我們要書寫一生的哲學故事。

何必要求自己立刻掌握呢?

就像閱讀這本書一樣,走到人生的哪一頁,翻閱開認真品讀即可,沒有固定程式,沒有絕對答案。過好當下,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