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國父黎剎:出身華人家庭,對中國飽含深情,在刑場完成婚禮

01

前言

與我國隔海而立的國家有很多,其中生活著很多華人後代,我國居民比較瞭解的當屬菲律賓。我國的華人後裔在菲律賓創造了很多成就,造福了當地的居民。

其中,何塞·黎剎便是華人當中比較出名的一位,他被當地的菲律賓居民稱之為國父,他主導了當地的獨立運動。那麼,這樣一個人他最後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菲律賓國父黎剎:出身華人家庭,對中國飽含深情,在刑場完成婚禮

黎剎的父親是我國福建地區的一位農民,因為家庭十分貧困,他的父親前往呂宋島工作,最後便生活在了那裡,而他也出生在那裡。在西班牙統治菲律賓的時候,當地的華人地位低下,每天都要遭受折磨,這也導致年幼的他從小便對西班牙政權十分憎恨。

他自小聰慧好學,8歲的時候便可以自己創作文學作品了,14歲的時候就已經獲取了學士學位,是一位十分有發展前途的人。

他成年後曾前往西班牙進修醫學,經過多年的學習,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不過,雖然他是華人後裔,可是他從未來到國中國。不過,他曾說過華人來到菲律賓是為了和當地人民共同開發當地荒島,和西班牙的統治目的是有根本性的區別的。

菲律賓國父黎剎:出身華人家庭,對中國飽含深情,在刑場完成婚禮

畢業後,他曾在歐洲做過一段教師,日子過的十分優渥。但是,對家鄉的熱愛,和對西班牙統治者的厭惡,卻促使他回國開展了革命運動。

他經常會在報紙上面發表一些抨擊西班牙政權的內容,將當下菲律賓人們所遭受的暴行公之於眾,並且希望能夠推動改革。他所創作的《不許犯我》出版之後引發了很大的反響,就連國內的一些文豪都讚歎到他為時代發出了悲鳴。

不過,其實黎剎在所有的作品當中都沒有觸及到西班牙政權的根本利益,他只是在書中宣傳了改革的內容。但是,當時的西班牙政權卻依然將他視為眼中釘,甚至將他的書列為禁書,全國捕殺他的家人,沒收他們的房屋和土地,導致他和他的家人們只能流浪街頭。

雖然黎剎當時面臨著重重危機,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反而是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反對西班牙政權,爭取自由的改革運動當中。在1892年7月,由於隊伍當中出現了背叛者,黎剎的資訊遭到了洩露,他被西班牙政權抓走了,被流放到荒島上面。但是,黎剎卻依然堅持用文學來推動革命,希望能夠用文學來喚醒民眾們沉睡的意識。

菲律賓國父黎剎:出身華人家庭,對中國飽含深情,在刑場完成婚禮

1896年6月,菲律賓的革命組織派遣了領導人來到荒島上面和黎剎進行交談,和黎剎講述了目前組織上面針對革命的計劃,以及後續大家打算如何做,組織裡面的人一致認為應該讓他來擔任領導者。

但是,黎剎一直以來都認為不應該採用暴力的方式來倡導革命,認為當下的時機不適合採用暴力手段,很容易會造成普通民眾大量傷亡,所以這一次他並沒有接受革命組織的邀請。同年8月份,革命組織發起了第一場起義,但是時隔半年就以失敗告終了。

其實,這次起義和黎剎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西班牙政權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很大的威脅,所以在當年9月份還是將他抓了起來,並且將他囚禁了起來。西班牙政權在抓捕了他之後,還象徵性的召開了一場審判,說他鼓舞人們叛變,並且在於當年的12月份將他處死於巴貢巴揚廣場上。

在行刑之前,有醫生摸了他的脈搏,發現他十分平靜,一點恐懼感都沒有。在他去世之前,一位愛爾蘭的姑娘趕到刑場和他舉行了婚禮,而他最後留給這個世界的便是一篇名為《永別了,我的祖國》的文章。1897年,梁啟超翻譯了這篇文章,其中的內容感動了很多人。

菲律賓國父黎剎:出身華人家庭,對中國飽含深情,在刑場完成婚禮

在黎剎去世之後,他的屍體並沒有獲得妥善的安排,而是被草率的葬在了華僑專屬的目的,這裡也是西班牙政權指定的墓地。

不過,雖然他人已經辭世了,但是他的精神卻一直影響著菲律賓的民眾,在他的指引下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為自由而戰。

終於在他去世五十年的時候,菲律賓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而他也被國人稱之為國父,他的屍體也被後世重新進行了安葬,並且安葬他的廣場用他的名字命名,叫做黎剎廣場,他去世的日子也被定位法定假日。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金樂說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