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假如你來到山丹,炒撥拉攤子定會讓你駐足流連——通常是在夜市小攤,一位“炒撥拉嬢嬢”右手執鍋鏟,左手搖風爐,在升騰的火焰中,羊雜、洋蔥、青椒和熱油嗞嗞作響,往往還沒等火勢全收,食客們的筷子便不安分了。

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河西地曠,人心也曠,自然而然,也就有了炒撥拉這樣大大咧咧的美食。你去過山丹嗎,你去過戈壁灘遼闊的夜晚嗎?當古老的風吹過來,你會隱隱聽見多年前的鐵馬金戈……邊關的將士,結束了一天的征戰,睏乏地圍坐在篝火旁。這場仗他們大獲全勝。年輕的霍去病下令烹羊宰牛,犒賞三軍。但後勤部隊未及時趕來,將士們卻早已飢腸轆轆。不知是哪個小兵,索性把盾牌翻過來,就著大火,羊肉羊雜一頓猛炒——相傳,炒撥拉就這樣誕生了。小兵這冷不防地一著,自然也贏得了弟兄們的滿堂彩,他們折了芨芨草當筷子,一擁而上,在已然有些寒冷的夜晚大快朵頤。

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中庸》上說,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是啊,我們一天吃吃喝喝,也少有人體會到食物的滋味。食物當然是上天的饋贈,但同時也匯聚著各個地方的物態人情。每一種食物,都是一個小宇宙,都是一場由來已久的天人合一。在蓮葉田田的江南,在吳儂軟語的江南,你可以吃到香甜的桂花糯米藕,鮮爽的奧灶面,還有細膩軟滑的艾草青團——你與美食相遇的同時,也是在和江南小兒女細水長流地談天。

而你來到河西,坐到這烈火烹油的鏊子前,你會一下子變得舒展、坦蕩,倘若小酌幾杯,溫吞嫻雅的你甚至會變得粗獷、激昂。生硬的風打在你臉上,重口味的羊雜刺激著你的腸胃,你不得不學會慷慨悲歌,不得不學會肝膽相照,不得不拋棄日漸精巧曲折的心思,直來直去地與此地的人物打交道。

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杏花春雨的江南,叫賣聲婉轉悠長。而久居邊塞的人們,大多沉默寡言、拙於辭令。你從炒撥拉攤子旁過去,黑臉漢子卻仍然惜字如金:“來,來炒!”——這哪裡是攬客,分明是下達軍令。

你進去,氣氛才熱絡起來。嬢嬢麻利地拿海綿擦去凳子上的塵土,卻並沒有那種店小二的殷勤。嬢嬢這態勢,彷彿並不是在做買賣,而是在田間地頭邀你喝酒吃飯。“吃些啥呢?”油都燒起來了,而她卻自有她的端然。搖風爐的黑臉漢子,話還是那麼少,而火苗卻越竄越高。他這是在有意炫技,他想讓你驚呼,他用恣意的火在和你攀談,讓你感受到邊塞無盡的寒與這帳篷裡的動人的暖。

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近些年,山丹旅遊興起,炒撥拉攤子也經過了好幾輪遷徙。千禧年初,攤位大多擺在山丹賓館東側的小廣場,後來便聚集在夜市街,而現在,炒撥拉攤位已基本升級為店鋪,相比之前乾淨衛生了不少。但很多人還是懷念曾經一條長街都是炒撥拉攤子的盛況:每到夜幕降臨,“炒撥拉嬢嬢”們就陸續將攤子支起——夏天就是一塊遮陰的篷布,冬天則是一個簡易帳篷。守著一個改良過的蜂窩煤爐、一個大號的鑄鐵鏊子,便可開張營業。

“來份撥拉子。”客人說。嬢嬢立馬心領神會,那是要一份各樣食材混合的。豬油在鏊子裡融化,辣椒麵、孜然、洋蔥、花椒讓羊或豬的心、肝、肺、腸、肚、腰子變得香氣襲人,三五好友圍坐著,喧謊的喧謊,划拳的划拳。

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也有些人來,只要一份肚子,或者一個心。嬢嬢也知道,這是遇見會吃的了。她遞上啤酒或米酒,讓食客且喝著,然後不急不忙地將雪白的羊肚細細切成絲,青椒、洋蔥、辣椒麵自然早備好了。出鍋後的肚絲,對味蕾的刺激可謂是生拉硬拽。炒羊心,則更能見嬢嬢們的功夫——火要大,動作要快,這猝不及防的上桌速度,讓人心裡有跌宕的歡喜。

山丹炒撥拉:流傳千年的絲路美食

遇到相熟的食客,嬢嬢們也有了私心,去旁邊的店要了份筋道的麻辣粉,拌在炒撥拉里一起翻炒。這樣不光能滿足舌頭,還能讓一家人吃飽,經濟又實惠。

如果你來到山丹,請一定別忘了吃炒撥拉。在帳篷裡,在野天野地裡,在夏日的涼風裡,在冬日的爐火旁,這種不甚講究的混搭食物裡,藏著簡古、樸素的人情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