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是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在飲食文化方面也是非常的豐富

。人家都知道民以食為天,在現代我們去飯店吃飯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

在古代,人們在平時也會因為一些原因去飯店吃飯。不過古代的飯店並不叫做飯店,古代的飯店一般叫做酒館

。並且人們上菜的順序也是有講究的,講究的是先淡後鹹。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驛站的發展

提起酒館,又不得不提中國的驛站文化。

中國驛站由來已久,在殷商時期就已經有驛站。

而驛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官辦住宿設施

,後來發展到周朝,統治者為了使得各諸侯在向自己納貢的時候更加方便,並在交通要道建設驛

站。這種驛站有一個特點,就是

僅向那些王公貴族開放

,普通的老百姓是不能去驛站的。後來在戰國時期,民間的驛站開始初步的發展。

在東漢西漢時期,經濟不斷髮展,長安城作為都城,內部已經有一百八十多間驛站。在宋朝時期,經濟發展的非常快。酒館不僅為人們提供飲食,還為人們提供住

宿,而這民間的酒館,其實也就相當於我們現代意義上的飯店。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對於如今的人們來說,去飯店吃飯已經是一個非常平常的事情

。如果客人拜訪的話,主人又沒有時間在家做飯的話,也會請客人去飯店吃飯。同學聚會,或者說過生日過節日,大家就會選擇去飯店一邊吃飯一邊交流。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下館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但對於上世紀的中國人來,下館子是有錢人家的選擇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大家都在集中力量搞生產,搞經濟建設。對於普通人家來說,平日裡吃的都是一些粗茶淡飯,在過年的時候大家才會吃上幾頓有肉餡的餃子。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七十年代“下館子”是有錢人家的活動

在上世紀的中國,尤其是70年代的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在生活中所需要用到各種各樣的券和票。

因為資源是有限的,需要國家分配你才可以擁有相應的資源。無論是你平時吃的肉,蔬菜,還是你穿的鞋等等,都需要用票來購買。而用票來購買就說明,每個人所購買的量是有限的。

下館子也必須要擁有相應的糧票才能下館子

,並且下館子所消費的糧票非常多。所以說,

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下館子是一個有錢人家才會選擇的活動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當時按照嚴格的戶籍管理以及城鄉二元的分割體制,只有城市人口才可以有糧票。

現在,如果農村發展不好的話,人們可以選擇去城裡打工。但在當時,農村的人們不能進城打工,必須留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工作。

在70年代,一個普通家庭的收入大概在30元到50元,當時人們下館子就要花10元到20元。

如果去飯館吃一次飯,就要花掉一個普通家庭一個月的一大半的收入。所以基本上很少有人去餐館吃飯,

只有一些有錢人才會去

。對於那個年代的人們來說,能去餐館吃一頓飯是非常有面子的一件事情。比如請誰家的親戚在餐館請別人吃飯,這聽起來是非常有牌面的一件事情。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因為當時全國的餐館數量都非常有限,所以那些餐館並不怕自己的競爭壓力非常大

。而顧客在進來之前就要把自己想吃的東西想好,不然的話就要排隊。

服務員也會先給那些已經想好要點什麼菜的客人進行服務

那些插隊的人會被服務員訓斥。從這中我們便可以看出,那時服務員的地位似乎要比顧客高一些

,而餐館的經理地位更是高,因為他是負責飯店的相關事宜的。

七十年代“下館子”,有錢人才會去餐館,顧客地位不如服務員

結語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能夠下一次館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當時的人們也只是過著簡單的生活,雖然得到的不多,但是生活的非常簡單,淳樸且幸福。中國經濟開始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後來人們的關注點就不在吃飽飯,而是在吃好飯上。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國營飯店的數量其實在不斷變少,私營餐館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從餐館的變化也能看出中國經濟的變化,餐館的變化其實也是中國經濟變化的一個縮影。

參考資料:《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尕衫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