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懂得“適當沉默,以退為進”的心理博弈嗎?

你懂得“適當沉默,以退為進”的心理博弈嗎?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時,要想把事情辦漂亮,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有人曾用流水來形容做事,因為水流在遇到外力的時候,不是一味用蠻力,而是圍繞阻礙它前進的物體,慢慢腐蝕,所謂“滴水穿石”。或暫時退卻,等凝聚了更大的力量後,再一舉越過礙物。

其實辦事的時候也需要這樣,當遇到強有力的對手阻攔時,不要正面硬碰硬,要講究策略,以柔克剛、以退為進是應對那些強悍對手的利器。

就像沉默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具有非常獨特的自身價值,尤其在社交活動中,往往恰到好處的沉默,要遠比口若懸河更容易解決實際問題。有句老話不是這麼說嘛“雄辯是銀,沉默是金”。

你懂得“適當沉默,以退為進”的心理博弈嗎?

01.

很多時候,只要我們因時因地適當把握、運用它,沉默也能夠成為一種超乎想象的表達方式,效果有時甚至會超過巧言善變,展示一種特殊的威力。

案例1:

老任和小許是一個部門裡的正副職。老任為人穩重,小許年輕氣盛,好勝心強,常常為部門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老任較勁兒。二人若在辦公室裡當著下屬的面爭論不休,甚至大吵大嚷,既傷了彼此間的同事感情,又在下屬面前丟了面子,顯然非常不妥當。老任對此採用偃旗息鼓、洗耳恭聽的策略態度,不與小許對壘。

當兩人之間再度發生分歧時,老任先說明情況表明態度,轉而保持沉默。任憑小許言辭多激烈,也不與他強辯,也不反擊。小許肝火再旺,見此情景,也不好意思再強辯下去,漸漸冷靜下來,進而心平氣和地發表意見,甚至還做了些自我批評。兩人雖性格截然相反,但工作配合得很默契,關係也算融洽。老任的沉默是理智的,其動機在於顧全大局,吃虧讓人,避免無謂的爭論。

你懂得“適當沉默,以退為進”的心理博弈嗎?

02.

的確,適度的沉默是一種積極的忍讓,旨在息事寧人。在人際交往中,各人的生活閱歷、學識水平、社會地位各異,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思維方式不同,見解必然迥異。

然而,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的細小分歧,三緘其口,洗耳恭聽,頷首微笑也是一種有效的處理方法。否則,各執己見僵持不下,互不相讓,只能令雙方都不愉快。

此時,若採取積極忍讓的態度,保持適度的沉默,撤出爭論,表現出自己的寬廣胸懷,則有利於促使對方冷靜下來,緩和、化解矛盾,避免事態激化。有效地使自己避免、擺脫受氣的境地,在對付一個特別矯情的對手來說更應如此。

你懂得“適當沉默,以退為進”的心理博弈嗎?

03.

輕蔑性沉默是對付無理挑釁的有效的反擊武器。當對方出於不良動機,對你進行惡意攻擊、造謠誹謗或無理取鬧時,如果你跟他針尖對麥芒,硬碰硬,反而會讓旁人難以分辨是非,反而有損了你的個人形象和名譽。此時最明智的做法是,無需爭辯,只需要一個不屑一顧的眼神,嗤之以鼻。

案例2:

小勤和小滿是同班同學,學習都很出色。但小勤為人熱情,性格活潑,關心班集體,因此在同學中有很高的威信,是班上第一個入黨的同志。

小滿卻只關心自己的學習,對同學和集體利益則漠不關心。但他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反而公開對小勤造謠中傷,在公開場合含沙射影地說:“哼,啥叫入黨!還不是靠送禮、請客、拉關係來籠絡人心!這樣的黨員,誰稀罕當?”

小勤明知他是在無事生非地找茬罵自己,不免怒火頓起,但和這樣胡攪蠻纏的人爭吵,又會有什麼結果?別人說不定還會對他的話信以為真。於是,他強壓住怒氣,瞟了小滿一眼,轉身離去。小勤的輕蔑性沉默,在當時這種情況下,比語言批駁顯得更有力、得體,更能使周圍的人洞察其中原委。

寫在最後:

當然,沉默的方式和內涵多種多樣,但總的來看,在日常交際中,最常用的主要是這兩種。在受氣時,能做到沉默是金,忍讓退避,並非一件容易的事。

就像培根所說:“如果一個人具備了深刻的洞察力,能夠判斷何事應當公開做,何事應該秘密謀劃,何事應該若明若暗若隱若現地做,並且掌握了這一切的分寸感和界限感——那我們認為這個人真的掌握了沉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