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方程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師們少講了這句話

最近和同學們交流,得知他們總是在困惑:化學方程式的生成物到底是什麼?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普遍,但凡學習過化學知識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思考這個問題,至於最終有沒有說服自己,那就另當別論了。

化學方程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師們少講了這句話

在此,我把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簡單敘述一二,亦作交流,更歡迎大家多多評論分享您的感悟。

01 根本來源是科學家定義

我什麼首先寫這一條呢?是因為很多老師從來沒這樣講過,因為總覺得這就是個非常基礎的普普通通的事實嘛,也沒啥說的,我們學的知識都來源於科學家的科研成果。

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敘述,老師們說過和沒說過明顯不同。此刻,若是您回憶一下老師有沒有講過,肯定會有同感。

如果老師沒有講過,同學們會一直認為化學方程式是書上學到的,是老師告訴的,若見到陌生的方程式就不會思考了,就不會寫了。而且在深入學習的時候,會發現同學們是先看化學方程式,再去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寫出實驗結論,實際上這一過程是錯誤的,把真正的實驗研究的順序搞反了。

化學方程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師們少講了這句話

我們試想一下科學家們是如何書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此處省略嚴密的科研過程,只定性表達含義)肯定是先做實驗,透過改變反應物、反應物的量、反應條件等等, 觀察實驗現象,然後進行生成物的分析,最後得出物質組成。這樣就寫出了化學方程式。這才是我們平常學習中應該遵循的學習過程。

對比之,若老師講過

化學反應方程式的產物來源於科學家的定義

這句話,那麼再次遇到陌生的化學方程式時,同學們肯定會把自己當作科學家,然後一步步地推匯出最後的產物。這就是尊崇客觀事實,從客觀事物出發,探究事物的發展規律的科研能力。

看到此,若是您是家長,就轉告給自己的孩子,若您是老師,請給同學們補充上。

02 直接來源是教材文字

直接來源是教材文字,就淺顯易懂的了。

我們都是從初中開始學習的化學,當時課本上先是漢字表達,學過元素符號和化合物之後,開始用元素符號寫化學方程式,一直到之後的所有化學知識。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準確記憶課本上寫著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方程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師們少講了這句話

課本教材上所有出現過的化學方程式構成我們對物質間化學反應的基本認知。我們在準確記憶這些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才能深入分析和總結規律。因此,同學們要經常翻閱課本,加深對方程式的準確記憶。

03 間接來源是反應原理推導

這就是準確並熟練地使用我們總結出來的化學反應原理。從而推匯出陌生化學反應能否發生,若能發生,其生成物又是什麼?

例如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什麼?一是有沉澱生成,二是有水等弱電解質生成,三是有氣體生成。根據這一原理,我們就學會了對陌生的複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判斷。還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原理等等。

化學方程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師們少講了這句話

化學方程式到底是怎麼來的? 老師們少講了這句話

綜上,就是我們學習化學反應方程式的過程,明白其來源,才能形成創新思維。

若再次見到陌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您肯定不會在擔心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重溫化學更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