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嘴瓶”前蘇聯防空軍曾經的鎮國利器

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霸世界,雙方在武器裝備方面互爭長短。當時前蘇聯裝備的高空截擊機蘇-11戰鬥機,因為設計問題採用機頭進氣,無法安裝大型遠端雷達,無法探測向美國的B52轟炸機、u2高空偵察機等新型目標,前蘇聯軍方決定研製一種新型高空高速截擊機。

“細嘴瓶”前蘇聯防空軍曾經的鎮國利器

在一次航空節上,西方的一些記者發現,有10架面貌全新的戰鬥機進行了編隊飛行表演。它採用尖形頭部,兩側進氣,複合三角翼,細長機身。這是什麼飛機?好奇的記者紛紛猜測。這種飛機就是新型戰機蘇-15戰鬥機,後來,北約組織給它起了一個綽號“細嘴瓶”。

“細嘴瓶”前蘇聯防空軍曾經的鎮國利器

蘇-15誕生於1965年4月3日,由後來研製大名鼎鼎的蘇-27戰鬥機的蘇霍伊設計局研製,於1966年開始試飛,並在1967年裝備前蘇聯防空軍,逐步替代蘇-11和雅克-25戰鬥機。蘇-15裝備兩臺R-13-300渦噴發動機,使它的最大飛行速度為2。3馬赫,實用升限20000米,爬升速率{截擊機非常重要的引數}為228米/秒。由於採用尖長機頭,可裝備強大雷達。但是,前蘇聯電子工業落後,雷達效能差,所以嚴重依賴地面控制。

“細嘴瓶”前蘇聯防空軍曾經的鎮國利器

自從蘇-15裝備部隊後,它就像一個羞答答的少女,始終沒有跨出家門一步。同時期前蘇聯蘇-11、米格-21、米格-23等戰鬥機大量出口,但蘇-15沒有向任何國家出口,它作為防空軍的鎮國利器,為自己的國家兢兢業業地工作著,到20世紀80年代初,蘇-15佔前蘇聯空軍戰鬥機總數的三分之一,有850餘架。作為前蘇聯自用戰鬥機,蘇-15自服役以來將盡20年,一直默默無問,直到1983年,才讓它名聲大噪。

“細嘴瓶”前蘇聯防空軍曾經的鎮國利器

1983年9月1日凌晨{當地時間},韓國大韓航空007號航班,載員269人,從美國飛來,準備降落韓國漢城。事後1993年國際民航組織最終報告指出,007號航班一直使用磁航向模式做為自動駕駛的導航,沒有執行標準飛航模式原因,從而偏航進入蘇聯領空。00:51分,蘇聯雷達發現在勘察加半島的客機,當時判斷為美軍機。

02:36分,007客機接近庫頁島,蘇聯防空軍蘇-15戰鬥機起飛找到007客機,但因為天色昏暗,無法認出機型。蘇-15實施警告設計,客機拉昇高度,速度變慢,蘇-15戰鬥機追上,發射了雷達導引及紅外導引導彈各一枚,擊落了客機。

“細嘴瓶”前蘇聯防空軍曾經的鎮國利器

雖然發生了誤擊韓國客機和誤撞伊朗小客機事件,但蘇聯軍方對蘇-15評價很高,除了操縱性不錯外,蘇-15的安全性很不錯,到1992年退出服役止,蘇-15累計安全記錄10萬小時損失6。2架,而米格-25為10架,美製F-16也為10架。不過,蘇-15缺點也是當時蘇制戰機通病,那就是航程短,只有1500公里。

蘇-15戰鬥機的研製生產,使“蘇”氏戰鬥機家族,從以前的簡單靈活輕型戰鬥機過渡到裝置複雜的全天候戰鬥機,跨出了關鍵的一步,為以後蘇-27、蘇-35等高效能戰鬥機的研發,積累了豐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