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艾默生曾在《我的信仰》裡寫過一句話:

“我們長期以來的想法和感受,有一天將會被某個陌生人一語道破。”

我們從出生到老去,從懵懂幼稚到心智成熟,這是每個人需要經過的一條路。然而,現實卻是有一些人哪怕走到了人生盡頭,還是無法達到心智成熟。

《少有人走的路》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上榜

20年,創下了出版史上的一個奇蹟。這本書的作者斯科特·派克畢業於哈佛大學,擁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是美國著名作家、心理治療大師。

在他近二十年的職業生涯當中,他成功治癒了成千上萬個患者,在心理治療實踐中獲得了卓越的成績,被譽為

“我們這個時代最傑出的心理醫生。”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華盛頓郵報評價《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說:

“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種出自內心的慷慨行動。”

而作者派克之所以受到人們尊敬,不僅在於他的智慧,還有他的勇氣和真實。他說出了一個讓人為之一驚的真相:

“幾乎人人都有心理問題,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幾乎人人都有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只不過得病的時間不同而已。”

人們常說的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一個人的成長之路註定是充滿坎坷荊棘的。

而在派克的筆下,卻能讓我們更加清楚: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但也這不是很大的問題,因為他會帶領我們一起去經歷艱難、痛苦的轉變,最終達到自我認知的最高境界。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01

自律的四大原則,走進心智成熟之路

什麼是成熟?

周國平說:

“許多人所謂的成熟,不過是被習俗磨去了稜角,變得世故而實際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個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應當是獨特個性的形成,真實自我的發現,精神上的結果和豐收。”

深以為然,一個人的成熟來自於能夠正確

認識自我,達到精神上的豐收。那麼如何讓自己變得成熟呢?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律,用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人生痛苦的重要原則,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延遲滿足、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推遲滿足感。

在我們的身邊一定有很多這樣型別的人,心血來潮去報了很多培訓課、辦了健身卡、給自己定下了讀書計劃,可到最後卻沒有堅持下來,白白浪費了很多錢。

很多人不知道,大腦其實是很會自我滿足的:當你決定開始學習或者準備讀書計劃,並且還大肆在朋友圈宣揚的時候,你會在炫耀中獲得某種滿足感。

這就是大腦的自我欺騙,它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覺是我已經完成了這個計劃。沉浸在這種虛假的快樂當中時,你所有的計劃都會變成一句空話。

而造成這種問題所在的根本就是滿足感提前到來,才導致了後面的種種情況,最終一事無成。

為此,派克提出了推遲滿足感的理論,重新設定人生苦樂的出場順序:首先是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再解決問題,享受更大的快樂。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派克在書中舉了一個有拖延工作習慣的財務分析師,每天上班的時候,在開始的一個小時裡,她先把容易的或者喜歡的事情做完,在剩下的時間裡,她就會盡量規避棘手的問題。結果她總是有做不完的事情。

由此看來,如果這位財務分析師能夠儘早地面對問題並且解決問題,而不是心生恐懼,把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拖到最後,她的工作會完成得更加出色。

派克說:

“大部分的恐懼與懶惰有關。我們常常會害怕改變,其實都是因為自己太懶了,懶得去適應新的環境,懶得去學習新的知識,涉足新的領域,但如果總是這樣的話,如何能讓自己成熟起來呢?”

因此,我們在面對生活當中的任何事的時候,都應該勇敢的接受現實,這才是正確解決問題的方式。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忠於事實是說一個人對事實真相的認識與內心痛苦的關係,當我們足夠了解事實,我們處理問題就會順利很多,當我們對一件事完全不瞭解或者瞭解甚少的話,面對問題就會不知所措。

生活中只有敢於面對事實真相,接受事實才能讓我們更加坦蕩的生活,遠離內心的困擾。

保持平衡是自律的最後一條原則,在派克看來,一個人若想要心智成熟,就要結合自身需求、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一種平衡關係,並且要在這種平衡當中學會適當的放棄。

為此,他還說了一個自己的故事:

他是一個好勝心很強的人,在陪自己十歲女兒下棋的時候,她一心求勝,以至於都忘了自己提議下棋是為了讓孩子開心。

最後卻因為自己的好勝心,讓棋局不歡而散,女兒哭著跑開了,也讓她感到內心挫敗。

他表示自己在青少年時期的求勝慾望,曾給了自己很大的幫助,如今身為人父,這種慾望卻成了他家庭生活的障礙。

派克用自己的

親身經歷

說明了一個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你需要清楚的知道當下什麼對你才是最重要的,而為了這些重要的事,你需要做出調整和放棄。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02

愛,能夠讓我們有勇氣面對痛苦

派克認為: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但是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強大的內心和勇氣去忍受痛苦。

作者說自律是我們心靈成熟的重要手段,

“愛”是我們自律的原動力。只有把狹義的愛擴充套件到讓人心智成熟的愛,認識愛,正確地運用愛,才能讓自己過得更好。

真正的愛是有著明確清晰的自我界限,不是那種在童年時期被長期冷落之下,長大之後對他人產生的強烈依賴,這種愛就像是熱戀中的男女,往往會有一方特別依賴另一方的現象。

這種依賴就是打著愛的幌子,只不過為了透過依賴的方式來填補自己內心的空虛,這樣關係下的兩個人,最後都很難在彼此身上得到愛的滿足。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溺愛也不是愛,就像母親永遠把孩子當成嬰兒來對待,不希望孩子發展自己的獨立個性,把溺愛當成是愛,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反而會阻礙被愛者的心智發展。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愛?

派克在書中指出:

“唯一的判斷標準是,愛——永遠追求心智的成熟,除此之外,都不是真正的愛。”

人生道路上,只有認識了真正的愛,並且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去承擔愛帶來的後果,我們才算是真正的學會如何去愛,如何運用愛去過更好的生活,讓自己有更好的成長。

03

真正心智成熟的人,信仰會是理智的

宗教信仰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它不僅僅是一種心理疾病的病因,也是一種解救心理疾病的藥。信仰給我們帶來的結果,不在於我們信仰什麼,而是在於我們對信仰的理解以及自身成長的高度。

我們從出生到成長,依靠自律加強個人的性格,對愛的意義更加了解之後,你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又是決定你心智成熟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派克認為,對待信仰問題我們不應該是一味的排斥或者捨棄,不應該是固守陳規,在一個未知的事物裡還有很多觀點值得我們去探索。

一個人是否真的心智成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他對待信仰的態度。真正成熟心智下的信仰應該是理智的,是對一切事物的看法和態度都有著自己清晰的評判的標準。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追求和信仰自然也不同。

只有正確對待信仰的態度,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跟從,凡事有自己理性的判斷,我們才能夠獲得成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04

恩典,是一種自我接納方式

派克說:

“我們之所以能具備愛的能力和成長的意願,不僅取決於童年時期父母愛的滋養,也取決於我們一生中對恩典的接納。”

所謂對待恩典的接納,其實就是一種生命的意識。簡單來說,生命給我們恩賜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又很難被我們的意識和主觀思維認識到,時常隱藏於我們的潛意識之中。

作者曾治療過一位社會名流,他換上了抑鬱症,多年難以治癒,卻也找不到原因。患者的父母都是普通人,但他的祖先們卻都曾經聲名顯赫,這位患者的治療進度很慢。

一直到有一天,患者對作者講述了自己的一個夢,他和父親出現在一個公寓裡,裡面擺著巨大的傢俱,大到令人吃驚。那個時候的他很年輕,父親讓他駕駛帆船到海灣的另一端把另一艘船拖回來。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於是他問父親怎樣才能找到船,父親帶他到了一個巨大的櫃子前面,櫃子的頂端幾乎

頂到

了天花板,上面有二三十個抽屜,父親告訴他:沿著櫃子一直看過去,就會看到那艘船。

這個夢聽起來十分抽象,派克便問這位患者,請他就這個櫃子隨便展開聯想。患者回答說,我不知道為什麼,或許是因為櫃子給自己帶了巨大的壓迫感,我最先想到的是棺材。

派克又問,那麼抽屜代表什麼呢?

患者又回答說:

“也許是我想殺掉我的祖先們,那些抽屜使我聯想到家族墓穴,每個抽屜也大到可以裝下一具屍體。”治療進行到這裡的時候,這個夢境的含義才被揭開,是因為這位患者在年輕的時候希望自己能夠像祖先一樣功成名就,為此他感到十分有壓力,以至於患上了抑鬱症。

而能夠讓他得到自由心靈自由的方式,就是在心理上殺死所有的祖先。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派克告訴我們潛意識用夢的形式給我們啟示,幫助我們刨析自己的一種恩典,也

叫作

恩典的潛意識奇蹟。

恩典並不只是上天對我們的賞賜,也是需要我們用後天去學習的一種本領。恩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在人生路上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可依然需要我們自己前進。

也就是說,在通往心智成熟的路上,我們需要用自律的方式來解決人生中的問題和痛苦,學會正確的認識愛和運用愛,以此滋養自己和他人。

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去贏得生命的恩典,並且透過恩典的幫助讓我們的心靈在這條充滿荊棘的成長路上更好的前行。

《少有人走的路》:真正的成熟,是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我們常常感覺到不知所措。

但仔細想想,真正讓我們感到痛苦的原因是來源於我們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方式,在於我們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認知,只有學會改變自己對事物本身的看法,學會接納,接受客觀事物,才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情緒,進而化解痛苦。

就像派克說的,

心智成熟之前我們要懂得接受痛苦和解決問題,接受痛苦就是正視自己。

只有認識和接納真實的自己,我們才知道如何完善自己,成熟自己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