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持有,其實是一種高階的自我善待

不持有,其實是一種高階的自我善待

幸福的生活,並不是擁有的多,而是不持有、不浪費、不衝動。

不持有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高階的人生修行。當你當下開始不持有的生活,勇敢地捨棄,不拘於物質,不執著於佔有,身心得以斷舍離,身輕如燕,心靈飛翔,人生反而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日本作家金子由紀子在《不持有的生活》中說:

“追求最大限度地不持有非必需品,就是不浪費錢。”

這就是不持有的生活。這種方式,並不是讓你一味節省,而是物盡其用。

不持有,其實是一種高階的自我善待

01、接受不持有,讓資源不浪費

不持有,就是不守著不需要的物品,學會撒手,讓資源流動。

流動是自然規律,閱讀時提倡流水式閱讀,書法的境界是行雲流水,時間是流動的,生活也是流動的,早年下海的人富了起來,北漂的人獲得了一身本領。

人需要的資源是很有限的,過多的持有,沒有任何意義。金子由紀子在《不持有的生活》中,建議不持有的物品有這樣幾類:

超過管理能力的

不鍾愛的

無法回收利用或轉給他人的

不適合自己、與個人生活方式不相符的

房子、車子、衣服,人們用這些進行必要的社交,享受帶來的便利和歡愉。但資源過剩反而是負累。食品過期,衣服過時,房子太大,都會成為雞肋,不僅不會帶來快樂,反而成了麻煩。

富蘭克林說:“獲取你能獲取的,保住你所擁有的,這就是能使你的鉛變成金子的砥石。擁有的不在於多,而在於精。”

重要的是用好手裡的資源,而不是堆積它們。流動,可以讓自己用不上的資源,給有需求的人。書、傢俱、衣服,一旦成為閒置物品,都可以給二手書市場或者捐贈。

有一個小影片,一群非洲的孩子穿著印有漢字的衣服,開心地笑著。這些衣服來自我國普通市民的捐獻,自己穿不上,卻成為他們一生最好的禮物。

與其讓這些衣服呆在櫃子裡佔用空間,不如讓它們發揮最大的價值,給最需要的人。

你清理了衣服,不用再面對凌亂不堪的櫃子,讓衣櫃變得整潔。非洲的孩子們穿上你捐贈的衣服,也解決了他們的生活困難。你收穫了心靈上的慰藉,他們收穫了生活上的基本保障,兩全其美。

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對社會的貢獻,對他人的微薄之力,會讓你體驗到助人為樂的快樂,幸福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