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下來,你意想不到的4大好處(值得品讀)

心靜下來,你意想不到的4大好處(值得品讀)

《清靜經》有言:“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一個人如果內心清靜,那麼天地的力量都會聚集到你的生命中來。

心靜,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

更是一種不動聲色的強大力量。

心有多靜,福就有多深。

1

心靜,氣和

《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意思是說,君子的品行操守,是從心靜中修來的。

也唯有心靜的人,方能修養自己,管住自己,壓住脾氣。

曾國藩金榜題名後,心中沾沾自喜,平日裡十分輕浮傲慢。

又因初入官場缺乏經驗,常與人發生爭執,處處碰壁。

他的脾氣開始變得陰晴不定,經常為了點小事對旁人肆意謾罵。

連隨他在京城學習的弟弟曾國荃,都因無法忍受他的脾氣憤而返鄉。

直到後來,他的老師唐鑑送了他一個字——靜。

一個字醍醐灌頂,曾國藩不僅制定修身十二條,還堅持每日靜坐,養靜氣,收脾氣。

待到脾氣溫和後,曾國藩的事業才慢慢有了起色,最後官居一品,被封一等勇毅候。

脾氣人人有,發洩是本能,壓下去才是本事。

可心不靜,氣不和,只會讓情緒愈演愈烈,誤人誤己。

把心靜下來,戒驕戒躁,方能

控制脾氣,將人生經營得風生水起。

心靜下來,你意想不到的4大好處(值得品讀)

2

心靜,事順

清朝三代帝師翁同龢說:“每逢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人生在世,總會遇到很多棘手難解的事情。

若是心亂了,不能靜心思考解決方法,事情就會越來越亂。

反之,心靜則清,心清則明,靜心思考,事情才會出現轉機。

《三國演義》中,馬謖失守街亭。

司馬懿率十五萬大軍乘勝追擊,而諸葛亮手中無兵無將。

千鈞一髮之際,諸葛亮逼自己冷靜下來,思考退敵之策。

計上心來,他大開城門,親自登上城樓焚香操琴,迷惑對手。

司馬懿見此“空城計”,果真躊躇不前,引兵退去,這才化險為夷。

《昭徳新編》有言:“水靜極則形象明,心靜極則智慧生。”

水面平靜,倒影才會清晰;心中平靜,方能增長智慧。

靜,是臨危不亂的氣魄,也是渡過難關的智慧。

唯有心靜,方能洞察事情的本質,做出正確判斷,使得諸事順利。

心靜下來,你意想不到的4大好處(值得品讀)

3

心靜,人安

理學大家朱熹說:“靜,謂心不妄動;安,謂所處而安。”

心靜,你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隨處而安。

內心寧靜,心無旁騖,才能安然自在,享受靜好人生。

陶淵明是田園山水詩的創始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歸宿。

他生逢亂世,幾番為官,但始終心繫山林,內心恬靜安然。

從廟堂到田間,他穿起粗布衣裳,扛起鋤頭,成了一個鄉野農夫。

還因草盛豆苗稀,收成不好餓肚子,遭鄉鄰非議,惹好友惋惜。

面對貧困和孤獨,他依然笑著說:“但使願無違”,只因心靜人安,便無怨無悔。

陶淵明過上了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幾間屋,幾畝田,幾壺酒,春花冬雪,歲月悠然。

《道德經》中說:“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靜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心靜方能迴歸生命的本源。

把心靜下來,不為名利所縛,不為人言左右,照見屬於自己的桃花源,而後隨遇而安,活出自己最想要的模樣。

心靜下來,你意想不到的4大好處(值得品讀)

4

心靜,福深

古人說:“心靜則神悅,神悅則福生。”

心靜下來,心情也隨之愉悅,而積極樂觀生活,傳遞的是正能量,吸引的是好運氣,自然會被上天降福。

不止如此,修身靜心,以靜制動,也會擁有源源不斷的福報。

就如王陽明一心想成為聖人,可在官場上沒有實現抱負不說,還因小人構陷,被貶毒瘴之地龍場。

可王陽明不僅沒有染病,甚至還在龍場靜心開悟,創立心學。

因為他即使被現實打擊,被環境折磨,內心卻始終一片寧靜祥和。

他從未放棄過對光明的追尋,他說:“常快活,便是功夫”,然後微笑著,堅定前行。

諸葛亮說:“非寧靜無以致遠。”

心靜,是一種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蘊含著行穩致遠的力量。

心靜的人,絕對不會被世俗的干擾和磨難打倒,不困於事,不困於人。

心靜的人,最智慧;心靜的人,最有福。

南懷瑾說:“生命的能量來自寧靜。”

心靜氣和,心靜事順,心靜人安,心靜福深。

心靜,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是人生最曼妙的風景。

當我們靜下來,更能洞見生活深處的歡喜,頓悟靈魂真正的豐盈。

宣告:載發此文出於更多分享,不做商業,不代表機構立場,如有相關事宜,請及時聯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