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為孟懷光先生的新書作序,我其實是誠惶誠恐的,因為他和我母親是同年生人,一個名副其實的長輩。孟懷光先生1939年12月出生於山西介休,1956年在介休照相館當學徒,他的影像人生從此開始。後調入介休紡織廠、汾西礦務局報社從事新聞工作,曾任攝影記者、報社社長等職,中共黨員。1986年在中國攝影函授學院畢業,並且同年獲得新聞專業記者職稱。1997年離開工作崗位後開辦婚紗影樓,成為影樓經營者和自由攝影師。他先後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山西省攝影家協會、中國藝術攝影學會、中國人像攝影協會、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曾任中國煤炭文聯攝影協會理事、山西省攝影行業協會副主席、山西省人像攝影協會副會長、晉中市攝影家協會副會長、晉中市人像攝影協會會長等職,曾入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及《中國攝影家大辭典》。他在2004年榮獲中國優秀攝影家、山西省人像攝影大師稱號,2005年又獲得了晉中市文聯和晉中市攝影家協會聯合授予的“德藝雙馨攝影家”稱號。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孟懷光先生的影像人生是從在前身為介休老字號鏡裡天照像館的國營照像館做學徒開始的。他師從有很深專業功底的介休老一輩攝影師梁雨生學攝影,練就了令他終生受益的基本功。他六十多年的攝影生涯經歷了從完全手工操作、使用玻璃底片到使用膠片、膠捲再到目前全民數碼攝影的時代,他從親身體驗中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時代淘汰。他緊跟時代步伐,經歷了六十多年的不斷學習、不斷提高、不斷更新知識的過程。在六十多年的影像人生中,孟懷光先生擁有三個引人注目的身份:一是攝影記者,二是人像攝影大師,三是經營影樓的企業家。特別是這三個身份集於一身,既是難能可貴的,也是足以令同行羨慕的。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攝影記者是以攝影手段進行新聞報道工作的專業人員,顧名思義,就是要求攝影的能力和記者的能力並存。孟懷光先生從照相館學徒成長為攝影記者,是他影像人生中的一大步跨越。在他的攝影記者生涯中,他曾經深入車間、鄉村、煤礦,搭乘飛機空中攝影,並從事過航拍研究,在報刊上發表過關於航拍研究論文。同時他還長期從事煤礦井下攝影,在地層深處拍下了礦工和煤礦生產的許多真實的瞬間,並仔細研究過井下拍攝時的光線運用,也發表過論文。記者的攝影作品不僅僅是一張照片,同時也是一篇獨立的新聞報道,是用圖片畫面語言來傳遞社會資訊的新聞。這些作品,既是現實生活的紀實,也是寶貴的歷史資料,既有現實意義,又有長遠的歷史價值。孟懷光先生在他的記者工作經歷中有上千幅照片發表在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報刊上,這些作品或表現紡織女工的奉獻情懷,或體現煤礦工人的豪邁氣概,或記錄不同年代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變遷。無論是機器轟鳴的紡織車間,還是煤塵飛揚的井下工作面,他都能排除各種複雜環境的干擾,把捕捉到的感人瞬間攝入鏡頭。六十多年的歷史在他的鏡頭前閃過,作為一名忠實的歷史記錄者,他用攝影機見證了改革開放的偉大程序和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滄桑鉅變。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雖然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分別屬於兩個不同領域,但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很多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同時也注重藝術性,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所以新聞攝影與藝術攝影是很難截然分開的。孟懷光先生認為,一個攝影記者必須走自己的路子,逐步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他不斷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向社會學習,向生活汲取藝術營養,而且像海綿一樣,吸取各類姐妹藝術的營養,博採名家之長為己所用。在攝影創作上,孟懷光嚴格要求自己,常給自己出難題。對向報刊投送稿件精益求精,自己不滿意的作品絕不發表。他常說的一句話是∶要“講究”,不能“將就”。在完成新聞攝影的本職工作之外,他也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攝影作品,其中在省部級以上攝影展覽參展作品就有數十件。他認為成功的攝影作品,選材固然重要,而以什麼樣的感情進行拍攝更為重要。他總是用純真的感情傾注於生活,有了真情實感,方可得心應手。從留存歷史記憶的紡織廠情懷,到傾情謳歌的煤礦改革大潮,從情繫故里的人文景觀,到寄情祖國的山水風光,他的作品始終緊扣一個“情”字,力求以情感人。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在藝術攝影的創作道路上,孟懷光的藝術成就突出表現在人像攝影方面。人像攝影屬於攝影藝術的一個門類,以人物為主要創作物件,主要致力於刻畫描繪人物的神情、姿態,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創作形式。成功的人像攝影作品除了適時抓取創作物件的表情、動作外,還離不開構圖、照明、曝光、製作等技術性手段。憑藉從小在照相館當學徒的基本功和多年從事新聞攝影的豐富經驗,孟懷光的人像攝影已經取得了常人所難以企及的藝術成果,但是他並不以此為滿足。1995年,已經56歲的他特意到北京參加國際專業人像攝影研究班,聆聽了香港亞洲電視臺首席攝影師李善詩及《香港畫報》總編武小儀等人的授課。學習結束後,獲得了中國藝術研究院攝影藝術研究中心頒發的“國際專業人像攝影研究證書”。他的人像攝影作品,創作物件從普通的紡織女工、煤礦井下工人到企業和省部級領導幹部,從少數民族地區群眾到知名演藝界明星,在如此涵蓋面廣泛的群體中,他有能力把握每個創作物件的個體特質,用光影色彩塑造出眾多栩栩如生、個性鮮明的藝術形象。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從事數十年專業攝影工作的實踐意味著他既有成熟的藝術思維力,又有在多種複雜條件下抓拍人物表情動作的豐富經驗。在婚紗攝影中,他能夠把作為藝術創作的人像攝影與消費者的需求結合起來,使照片具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從而引導消費者觀念的轉變和欣賞水平的提高。他在努力改變過去照像行業中長期形成的模式化、雷同化、千篇一律、大同小異的舊習慣,努力透過不斷的豐富和創造,求新、求變、求活,使照片不再是呆板的、平面的像貌記錄,而是有了立體感、運動感和節奏感,營造出一定的畫面情緒氣氛,形成畫面獨特的視覺衝擊力。他在拍攝角度上除了常用的正面平視角度外,還根據人物特點,採用俯、仰、側、背等角度體現變化和多樣性。用光不僅遵循一般的規律要求,而且敢於大膽採用顯示不出層次的大平光,使人物的肌膚更白更亮,取得特殊的藝術效果。在彩色攝影已經普及的今天,他仍然鍾情於黑白藝術照。他認為黑白照片有著彩色照片所中無法表現的鮮明輪廓和特殊情調,既能加大反差,對比突出,給人以明快的感覺,又能從簡單的影調構成中產生豐富的層次,體現出光的微妙變化,藝術韻味無窮。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當年的照相館學徒孟懷光曾有一個童年的夢想:學好攝影技術,將來開一家自己的照相館。1997年,孟懷光辦理內部退養手續離開工作崗位,本來完全可以就此回到家中頤養天年,可是他卻選擇了一條新的創業之路,他要重溫那個被現實撞碎的童年之夢。他的第一家影樓,就用老字號“鏡裡天”的招牌作為創業的起點,還曾經引起介休籍著名學者、古文字學家張頷的關注。孟懷光艱苦創業之時,適逢介休經濟處於低潮,市場需求不旺,而婚紗影樓相繼開業,行業競爭激烈,他以自己獨具一格的經營策略闖出了一條發展之路,一時間風生水起,經過短短三年時間,他在創業之路上邁出了三大步,創辦了各自獨立經營的三家影樓,為攝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他開辦影樓的定位是“老百姓的消費、藝術家的享受、省城的品位、介休的價位”,始終堅持“顧客的需求是第一位的”,被稱為名符其實的“百姓影樓”。他的三家影樓共安置了包括下崗職工在內的25名無業人員就業,在為維護社會穩定盡力的同時,每家影樓每年向國家繳納上萬元的稅費,他為國家和社會所做的貢獻遠遠超過了他所領取的退休金。這就是他所追求的人生價值,也正是他所感到驕傲與自豪的。

穿越時空的影像人生-孟懷光攝影

回顧孟懷光先生六十多年的影像人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是一位愛崗敬業的攝影記者、當之無愧的人像攝影大師,也是一位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成功企業家。

作者:武勇

(中國攝影家協會理事、山西省攝影家協會常務副主席、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