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取名系列: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不要改成母姓?

大家好,我從事命理行業多年了,越來越多孩子跟母姓

二胎時代來臨,家裡開始有了兩個寶貝。

大寶跟爸爸姓,二寶就希望跟媽媽姓。

而這種情況更多的要求者,是來自於長輩

因為中國人就特別講究傳宗接代這個觀念

哪怕時代不一樣了,都說男孩女孩一樣都好

但還是會有很多外公外婆和媽媽,希望二胎生了兒子跟媽媽姓

01

姓氏的起源

寶寶取名系列: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不要改成母姓?

中華古姓的最初來源,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圖騰崇拜與祖先崇拜。所謂“天道”,即一切事物皆有的規則。原始圖騰崇拜是中華古姓的根源。大量古代文獻以及現代少數民族中留存的圖騰信仰,均佐證了這一觀點。姓產生後,世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比較穩定。

姓氏是一個家族的代表,從原始氏族時期開始就有了,是【人所生也】

姓從【女】從【生】,姜、姚、姬、。。。。都是跟女性有關。因為在母系社會,同一母系的後代不能通婚,所以就有了姓。很多都已經四五千年的歷史了。

姓的形成除與圖騰關係密切外,還與女性分不開。那時是母族社會,孩子一出生,父親就走開,只剩下母親。因此古人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組成,就說明最早的姓,是跟母親的姓。

母系氏族制度的一個特徵性產物。婦女在生產生活中居於支配地位,實行群婚制,兄弟姐妹之間可以通婚,在這種制度下,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一個女子往往有許多丈夫,她並不能確定孩子是哪個丈夫的。所以在神話裡流傳著“聖人無父,感天而生”的許多故事。

02

父子同姓的開始

寶寶取名系列: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不要改成母姓?

在黃帝時代後期,出現了一夫一妻的個體婚姻家庭,有了可確認的子女,而且母系氏族社會轉為父系氏族社會,也就有了父子同姓的基礎。

從黃帝開始,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進入男權社會,中華姓氏中,90%以上的姓氏都出自黃帝及其後裔。父子同姓,也是從黃帝時期開始的。

據《國語·晉語四》記載,黃帝有25個兒子,其得姓的有14個人,一共12姓。

這其中,只有青陽與倉林氏這兩個兒子跟黃帝同姓,都姓姬。

這12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

當一個氏族因人員增多而分裂時,新的氏族和成員要搬去別處,自然就會衍生出新姓氏。

如:黃帝、炎帝兄弟族跟父母氏族少典族就不同姓,炎、黃兄弟二人也不同姓(炎帝姓姜)。

經過的社會發展,“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關係倫理被延續,特別是“宗法制”的確立後,一個人的姓氏變成了最重要的身份標識。

所以,為了確立血緣和身份,跟隨父姓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03

大姓是一個人的承襲,是命!

寶寶取名系列: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不要改成母姓?

所以這是幾千年的文明和傳統,絕對不是你所看到理解到的那麼簡單的家族主義和個人想法。 是人類文明的發展,代表著一個人的根本,祖先的源頭,血脈和宗氏承襲,有些姓氏承襲了超過三千年以上,這後面不僅僅是一個姓氏,而是祖祖輩輩,無數的能量和福德,在暗物質界裡交替形成能量而延續到今日產生的你、我、他,包括你的孩子和你本人。

雖然如今《婚姻法》第十六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也可以隨姓。”但這是時代發展的平等化,只能代表人類這幾年的文明程度,但是姓氏的承襲幾千年,如果在沒有經過祖先同意下自己改了孩子的姓氏……

大部分都是女方父母的執念,家裡沒有兒子,想要傳宗接代,時代允許跟母親姓了,男女都好,既然兩個兒子就一個跟媽媽姓吧。

表面上看來是在推崇時代的平等,但骨子裡還是父母傳統思想傳宗接代的執念和偏見,也是子女縱容父母的一種愚孝。

還有現在離婚率越來越高,也有非常多的家庭,父母拿孩子來當作報復對方的手段,比如把孩子的姓改掉來報復對方;或者不讓孩子見對方等等。覺得離了婚了,孩子歸母親,就可以把姓改了。但是離婚是夫妻兩個人的關係解除,對於孩子來說已經是分裂式的傷害。

父母離婚,跟孩子沒有任何關係,只是在未成年之前由誰撫養而已。父親還是父親,母親還是母親,應該要加倍給予孩子愛和關心,讓他明白,父母離婚只是父母的事情,不是孩子的錯,父母對孩子的愛並不會因此而減少,以此來減少對孩子的傷害。而不是成為父母責怪和要挾對方的工具。

但是,這樣的因果影響,受傷最嚴重的卻是孩子,太可悲了,孩子為何要承擔大人之間的成就感和虛榮?

04

影響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哪家不投胎,投胎在此家,一定是這個孩子和父母家族的共同業力和因緣。

寶寶取名系列: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不要改成母姓?

那麼私自把孩子姓改了,就是對祖先的不尊重,男方和爺爺奶奶也有無所謂的,那是因為沒有宗族觀念,沒有家族背景,這樣的家庭一般就不會興旺,後輩也不會有出人頭地的大成就。因為不敬祖的家庭,和祖先沒有連線,也不夠尊重重視,沒有福德承載。

孩子名字改成了母姓,但祖先一定不高興,首先就會影響孩子的婚姻和情感,造成婚姻痛苦和離婚的結局。 因為改了姓等於是【背祖】。

這其中無形的能量和影響非常強大,在這裡就不做大的延伸。因為所謂的我執,不僅是活著的人,往生者的我執和暗物質的能量影響更大,並非肉眼所見如此。所以連老師本人也不願意去介入干涉你們的決定。我也只是盡義務告知,絕不干涉幫你們決定,一切隨緣。因為萬物有靈,祖先亦是如此。

我們經常說【祖上有得】【上輩子積了德】【積陰德】不就是傳承和祖先的能量都會影響子孫後代的方方面面。所以如果大姓破了,萬事開頭皆難,因為沒有長輩和祖先的助力,凡事都得靠自己,一個沒有父母和家族可以依靠的人,獨立在社會打拼和一個有家族背景財力物力愛的能量支援的孩子相比起來,這才是起跑線的區別。而這個東西無法後天彌補,全是你祖祖輩輩的福德,呈現在你的大姓裡面。

如果孩子名字大姓破,父親的名字也是大姓破,兩代人大姓破了,祖墳一定出了問題,不是漏水就是破損了各種情況,前去檢視便一清二楚。

05

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響

1,孩子心底裡沒有歸屬感

寶寶取名系列:為什麼一定要隨父姓,不要改成母姓?

大寶和二寶都是同父同母,看似在家裡並沒有不同,但是沁瑜老師從事心理潛意識研究這些年,做了上千小時案例,這種大人之間的硝煙和姓氏家族問題,在孩子心中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爸爸和哥哥或姐姐一個姓氏,而自己和媽媽一個姓氏,就會讓孩子在心裡覺得沒有家庭歸屬感。因為在中華文明的大環境和大家庭裡,大多數都是跟爸爸姓,而不是嫁給爸爸的人,(除非是非常正式的入贅於女方家庭,而這種入贅連男方父母都非常認同且並不忌諱說起。)跟著媽媽姓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被排斥在外。

2,爺爺奶奶會對孩子有偏見

你不要跳出來說一定不會的。才怪!老一輩的人,家族觀念和傳統觀念非常的重,我就親眼見過家庭聚餐的時候,父親家族的其他叔伯對著孩子開玩笑似的大吼:“你姓X呢,你姓X呢,你知道嗎?” 5歲孩子臉上一陣尷尬和不知所措。這對孩子心理是有嚴重傷害的,孩子會分不清楚自己的身份,感覺非常的孤立無援。但這種場景,父母並不知情,就算知道看到,也是無可奈何。只是可憐了孩子。

雖然現在長輩都很疼孩子,但還是會覺得是別人的姓,不是自己這個家族的孩子,只要一改姓氏,長輩的內心也會有個疙瘩,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也會無意識的讓孩子覺得有些不公平。這不是長輩故意的,就真的會無意中透露出這樣的感覺。

比如爺爺奶奶就會對隨自己姓的孫子更好一些,這會讓隨媽媽姓的孩子心裡委屈,但並不會表達,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排斥媽媽的姓氏,認為是媽媽的姓氏讓自己和家人隔了一層,到時候不管是改回爸爸的姓氏還是隨媽媽的姓氏,孩子都會很不開心。沒有根的感覺。

3,孩子會被別人指指點點

必須所有人都是隨爸爸姓,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有一個隨媽媽姓氏是一件並不常見的事情,所以不管孩子走到哪裡,都有可能讓人指指點點,或者不斷被人問,等到孩子上學的時候,或許都會有同學說:“你跟你爸爸和你哥哥都不是一個姓氏,你肯定是撿來的。”這肯定會讓孩子幼小的心靈受到傷害。

還會有人認為爸爸是“入贅”的,才會讓孩子隨媽媽的姓,對爸爸來說也是一種輿論壓力。沒有哪個男人想要被看不起。可能媽媽想讓孩子隨自己姓是因為孩子姥姥姥爺的一種執念,又或者因為自己的“女權”思想,但是既然要打破常規,就難免會遇到阻礙。而滿足了父母,傷害和阻礙最大的卻是孩子。

所以如果想要孩子隨媽媽姓,這些可能出現的後果都要想清楚,因為並不簡單的隨了媽媽的姓就可以,也要為孩子的以後和家庭多做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