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想看《孔雀》的初衷,還是在顧長衛導演的新片《遇見你真好》上映時,在網上看到了一篇名為《我與顧長衛的三分鐘》的影評。點開這個引人入勝的小標題,內容可謂真情實感,字裡行間滿是對顧長衛舊作《孔雀》的讚美和希望顧長衛不要被資本裹挾的心痛。這讓我這個沒看過《孔雀》的人都有一瞬間都被這種心痛擊中,內心產生一種“沒看過《孔雀》,怎麼配說《遇見你真好》不好”的羞愧。

懷著這種心情,我看了《孔雀》,也走進了這個講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河南一戶普通人家三姐弟的故事。

電影一開始,是一家五口人圍坐在小桌邊吃飯的畫面。本該是溫馨的晚飯時光,畫面的構圖卻給給人一種難以言說的壓抑感,隨後響起的旁白來自家裡最小的弟弟,旁白的語調也是麻木的,帶著一種時過境遷的滄桑。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影片以此為開端,分別以家裡姐姐、哥哥和弟弟三個人的視角展開三段故事。而透過這樣的平行又有相互交集的視角,恰恰體現了編劇李檣想說的:“人生是個籠子,我們每個人都被關在裡面,別人觀賞我們,我們也觀賞別人,同時我們也觀賞自己。”

姐弟三人的命運都如同籠子裡的孔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張靜初飾演的姐姐。姐姐是個貫穿電影始終的角色,而她的故事也很好地向觀眾展現了一個浪漫的理想主義者是如何一步步向生活投降的。

姐姐的夢想是當一個傘兵,我們很難說她之所以這樣執著於傘兵夢是不是因為熱愛自由和天空。還是因為,當她被降落傘兜頭罩住後,像掀開蓋頭一樣幫她揭下傘罩的,是一個英俊的軍人。而她的情竇就種在了軍人那雙笑意俊朗的眼睛上。

可惜見者有意,笑者無心。英俊軍人的笑彷彿是開在草原上的蒲公英,輕輕一吹,並不僅僅播種在姐姐一個人的心上。

當姐姐用從母親那裡偷來的錢買了煙和酒,想用這些去和軍人討個傘兵的名額時,卻被另一對暗中觀察的胖姐妹捷足先登、挖了牆角。

影片的名鏡頭大概就是:在姐姐自知當傘兵無望後,用床單DIY了一個降落傘,綁在腳踏車後座。姐姐騎著車,穿行在市場街道,無視眾人的目光,張開雙臂,臉上的笑容裡盛著風,流暢自然又倔強脆弱。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只是姐姐的“飛翔”很快被騎車經過的母親發現。母親看著女兒,像在看一個怪物,眼睛裡裝滿了恐懼和羞恥。母親發瘋一樣踉蹌著趕上姐姐,狼狽地去抓被姐姐綁在單車後座上的降落傘,降落傘在空中虛弱地掙扎了兩下,最終傘布還是被母親抓破了。姐姐被迫停下,她回頭看著母親,那神情,彷彿一隻正在驕傲開屏的孔雀猛然被人拔掉羽毛,露出了屁股。

於是姐姐扔下腳踏車,頭也不回地跑了。

這個片段裡的母親總讓我想起張愛玲《金鎖記》裡的曹七巧,七巧因為自己沒有得到過愛情,所以她近乎變態地扼殺了親生女兒獲得愛情的機會。

我不知道《孔雀》裡的母親在年輕的時候是否也曾經有過夢想被折斷的陣痛,所以在面對女兒的夢想時,會用這樣近乎嫉妒的態度,在眾人面前粗暴地把它死死掐斷。回家後,她甚至不惜戴上護士帽,以對待病人的居高臨下的姿態,和父親合力按住女兒的屁股,給她打針。

夫婦二人以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雙重壓制試圖讓姐姐臣服和妥協。

但是姐姐只是表面順從,實際上卻開始曲線救國。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後來,她認了拉手風琴的老頭當乾爹,又為了換個好工作嫁給了縣長的司機。

她是美麗的,所以在這方面她可以得償所願。但是她的美麗並不足以讓她為所欲為,社會和時代也不會包容她的美麗。

很快,她和乾爹的父女情深被周圍人傳成“搞破鞋”,乾爹摸了電門自殺以證清白。而她被幹爹的子女扇了嘴巴,在工廠被人指著鼻子罵,成為一個笑話。

之後,她為了好工作嫁給縣長司機,婚後卻沉迷燒玻璃無法自拔,寧肯看玻璃上五彩斑斕的光影,也不願意回家敷衍丈夫。

婚後不久,丈夫厭煩了姐姐,想要跟她離婚,姐姐很平靜且毫無留戀地搬走了。

畢竟,姐姐的愛情,早就燃燒給那個幫她揭下降落傘罩的英俊軍人了。這一度成為她在以後歲月中念念不忘的一束光。

很多年後,當她在菜市場上和軍人重逢,發現曾經英俊的青年如今成為在街頭狼吞虎嚥地吞著包子,鬍子邋遢的男人。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她走上前去,說:“我跟我弟弟說,你一直愛著我。”

對方一臉懵:“您是誰?”

姐姐的表情出現了一道裂縫,彷彿珍藏許久的瓷器上出現了一道裂紋。但她笑著,搖搖頭,轉身走了,卻在後來和弟弟在菜攤上挑西紅柿的時候,扭過頭,無聲地哭了。眼淚越擦越多,她知道掩飾也是徒勞,但仍然低低埋著頭,用手背不斷擦著臉,隨手撿了西紅柿胡亂往袋子裡扔去。

而對在一旁幫著撿西紅柿的弟弟來說,姐姐的眼淚,遠沒有西紅柿的成色重要。他把姐姐撿的不好的西紅柿從兜子裡挑出來,一個個換上好的。整個過程,他沒有看姐姐一眼,沒有說一句話。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這一場景被很多人解讀為姐弟之間感情的隔膜和冷漠。但是對當時的弟弟來說,他的人生早已經破碎,對於姐姐的情感起伏,他已經無力、更無意於安慰了。

弟弟從小就是哥哥的犧牲品,是姐姐的一杆槍。

姐姐身上的浪漫和理想主義情感逐漸被生活打碎的同時,弟弟同樣被沉悶壓抑的時代和家庭毀掉了人生。

當腦子不好的哥哥在浴池裡被鞭炮崩到口吐白沫時,弟弟渾身上下只穿了褲衩光著腳跑到街道上求助。

姐姐結婚前,騙弟弟去書店買《性知識手冊》,令他毫無準備地承受了書店店員拿著那本“小黃書”看向他時怪異的、探究的眼神,這讓他如同驚弓之鳥一樣逃了出去。

弟弟因為有個智障哥哥而在學校裡被同學嘲笑,也因此喜歡上了那個在周圍人捉弄他時,獨獨向他表露善意的女孩子。弟弟天真地以為生活向他開了一個豁口,倒進了一點陽光,於是每天放學後都追著女孩子的腳踏車跑。結果女孩子截住他,帶著冷笑和嘲諷告訴他:“我只是可憐你。你這樣好像一條狗啊。”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弟弟的愛情火花徹底被澆滅了,而壓倒弟弟的最後一根稻草大概還是在被父親發現自己畫的女性裸體圖時,上一秒還在語重心長說著“你是家裡唯一希望”的父親,下一刻就彷彿失了智一樣,開啟家門,扯著嗓子大喊:“快來看啊!我們家出了個流氓變態!”一邊喊一邊還扯著弟弟的領子把他往外扔。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弟弟帶著被踐踏得破碎得如同舊棉絮的尊嚴離家出走。很多年之後,他自己親手扔掉了那點自尊,心安理得地被有錢歌舞女包養,吃上了軟飯。

豆瓣上有一條影評是這樣說《孔雀》的:“這就是顧長衛想說的,那個時代的人,沒趕上好時候。可是,誰能趕上好時候呢?”

的確,顧長衛很善於用鏡頭展現個人被時代裹挾前進的無力感。在電影的最後,姐弟三人各自組建了家庭,相繼來到動物園的籠子前看孔雀。但是孔雀卻沒有開屏,因為當時是冬天。

導演似乎想借此說: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甚至是難以對抗時代的,就好像孔雀在冬天永遠不會開屏一樣。

可我們要知道,孔雀的一生很長,她會度過很多個夏天,有很多開屏的機會,更有很多讓自己的美麗被人看見的時機。

因此怨怪時代是很任性的想法。不要怪時代,也許,只是你不適合這個時代。

就像和姐姐一起應徵傘兵的那對胖姐妹,相比起姐姐的失意,她們顯然是情場得意,笑到最後的贏家。任何時代,都有活得如魚得水的弄潮兒。

時代是公平的,對每個人都同樣殘忍,也同樣溫柔。

電影中有一個讓我想哭又想笑的片段:一家五口在壘蜂窩煤時遇上暴雨,煤堆被大雨衝開,一家人開始手忙腳亂地拯救煤塊。姐姐在搶救蜂窩煤的時候,腳一滑整個人摔進泥水裡。姐姐搖搖晃晃地從泥地裡站起來,一身泥濘,頭髮也打了綹。她晃了晃身子,沒有說話,沉默地,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開了,剩下身後一家人面面相覷。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這大概就是我們被生活擊中後狼狽的常態,既哭不出來,也沒有力氣笑著活下去。只能面無表情地掙扎著繼續走。因為留在原地也是大雨傾盆,你根本無處藏身。

更何況,我們每個人都是無法免俗的媚俗的孔雀,喜歡藏起狼狽的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開屏時的美好羽毛。我們甚至會為了收穫眾人羨殷的目光,把自己關進籠子,放棄了在天空飛翔的機會。

也許有人會覺得可憐,但是或許這是另一種自我滿足的成功。

《孔雀》的最後,姐弟們各有歸宿。即使是最與世俗格格不入的姐姐也已經再婚生子。而腦子不好的哥哥甚至成了姐弟三人中最富有最成功的一位。三家人分別在孔雀籠子前走過,雖然他們沒有看到冬天的孔雀開屏,但他們的人生,都擁有過了開屏最美的時刻。

多少段故事,說不清結局

恰恰如同編劇李檣對片名的解讀:“生如孔雀,儘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歲月再漫長,也總可以等到開屏的瞬間。這樣的瞬間,便足以將生命照亮。”

這樣的結局是好是壞,誰說得清呢。多的是說不清結局的故事,不過,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