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古巷之一高盈裡

綿延千年,朝代更替,一座城積澱下深厚的歷史底蘊,以山水為媒,以人文為基,成就一處富庶安居之樂土。

溫州古城清朝時,城內就有條小巷名高盈頭,解放後改稱高盈裡。

南起縣前頭,北至縣後巷。上世紀九十年代此巷長約120米,寬約5-6米。

給人記憶猶新的是巷中段一古宅內有一棵百年以上的廣玉蘭古樹,每當春末時間,地面可見許多廣玉蘭花瓣,後因房屋拆遷,造成的樹木枯死。當時溫州園林的工作人員曾予以救治,最終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

早年坊間曾傳描述高盈裡的古詩二首,摘抄與各位分賞。

十八洞天超俗埃,縣前縣後聚賢才。大名鼎鼎高盈裡,華蓋山前花自開。

水漫鹿城萬眾哀,狂風雷電海濤來。飛霞洞外雙仙鬥,乾道二年遭禍災。

注:高盈裡,巷東有“天下第十八洞天”之稱的華蓋山。

另外,相傳南宋乾道二年,杭州天仙和溫州地仙在積穀山飛霞洞前鬥法,引發東甌歷史上山洪與海嘯,疊加在一起的特大災害,百姓死傷無數。據說高盈裡因地勢較高,當地居民平安度過此劫。過去溫州素有“水漫城門齒,高盈滿腳趾”民諺。

高盈裡,清代稱之為“高盈頭”。由於所處華蓋山麓的山腳地帶,地勢相對於城內的其它街坊要高些。每逢7-8月份颱風季節來臨, 傾盤大雨直瀉下來,城內街面上到處都成了水的世界,更有雨水從山間奔瀉而下,但巷內居民卻是不用為雨水而擔憂,那是由於高盈裡地處山腳,最終淌過北邊的河洩橋(今河西橋)匯歸江海。

此巷高盈裡11號,曾有谷氏老宅一座,建於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佔地約800平方米的四合院式民居。谷氏家族詩禮傳承,書香氤氳。在此背景下,走出了著名數學家、工程院院士谷超豪先生。

溫州古巷之一高盈裡

民國時期的溫州地圖

溫州古巷之一高盈裡

2010年的高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