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自適 自得其樂——佳聯賞析(十一)

超然自適 自得其樂——佳聯賞析(十一)

超然自適 自得其樂

——佳聯賞析(十一)

清代政治家、文學家林則徐寫有一副題陶然亭聯:

似聞陶令開三徑

來與彌陀共一龕

(選自《清十大名家對聯集·林則徐聯集》)

陶然亭位於北京城西南,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亭名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與夢得沽酒閒飲且約後期》詩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陶然”,形容陶醉此間舒暢快樂之狀。

此聯為集句聯,但略有改動。上聯出自宋代詩人蘇軾《李伯時畫其弟亮工舊隱宅圖》:“近聞陶令開三徑,應許揚雄寄一區。”“陶令”,指東晉詩人陶潛,因任過80天彭澤令,故稱。“三徑”,典出晉代趙岐《三輔決錄·逃名》:“蔣詡歸鄉里,荊棘塞門,舍中有三徑,不出,唯求仲、羊仲從之遊。”後因以“三徑”作為歸隱田園的典故。陶潛《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即用此典,表達了詩人歸隱恨晚及歸隱後的愉快心情和生活樂趣。蘇軾也有“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的詩句。

上聯以“似聞”二字起句,將遊人帶至遐想的境界之中,領略陶令歸隱的悠閒自樂的情趣。

超然自適 自得其樂——佳聯賞析(十一)

下聯出自蘇軾《絕句三首》之一:“市區收罷豚魚稅,來與彌陀共一龕。”“彌陀”,即梵語“阿彌陀佛”的簡稱,意譯為無量壽佛,西方極樂世界的教化之主。北齊盧思道《遼陽山寺願文》:“願西遇彌陀,上徵兜率。”明代屠隆《曇花記·法眷聚會》:“斷迷習,消塵障,彌陀本性願無恙。”“來與彌陀共一龕”,非因彌陀是佛,乃是因其處此清靜幽僻之地,可以避開人世間種種煩囂,所以令人羨慕。

此聯用陶淵明的悠然賞菊與彌陀的閒適心境,體現了“陶然”兩字的奧妙,更增添了“陶然亭”超然、自適、自得其樂的“陶然”之趣。堪稱妙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