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觀的變遷

家是最小國,美滿幸福的家庭才能成就國泰民安的國家,而作為家庭的基礎和支柱,婚姻是家庭的重要元素。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歷史,歷經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人們的婚姻觀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原始社會早期人類雖然已經開化但仍未脫離一些動物屬性,群居,亂婚,或者說那時候人類還沒有婚姻的概念,只是單純的找個異性滿足生理需要和繁衍後代。到了原始社會中後期,婚姻的概念有了雛形,婚姻範圍開始從部落內部婚配發展到相鄰部落間的部落間婚姻。隨著早期農業的發展,男人成為生產的主力軍,人類社會的發展從母系社會轉為父系社會,女人的地位一落千丈成為男人的附庸,從多夫一妻轉為一夫多妻,或者說母系社會中從來不曾有過夫的概念,男人也只不過是繁衍後代的工具。

進入封建社會,各種治國思想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璀璨格局,但三綱五常的儒家思想獲得了統治者的一致推崇,夫為妻綱,婚姻變成了一種交易。門當戶對的理念形成了,社會開始分化為不同階層,各有各的圈子,龍找龍鳳配鳳很少有突破階層的,牛郎織女、七仙女等傳說反映的就是封建社會不同階層的青年男女對愛情的渴望與追求。但封建社會對思想的束縛形成了整套理論和社會規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授受不親,女子社交範圍很狹窄,大多數都是在洞房花燭夜掀了蓋頭才見新郎第一面,高矮胖瘦都是木已成舟只能靠自己的運氣。1912年清帝退位,封建王朝終結,各種社會改革潮流風起雲湧,新式思想也開始蔓延,但整個社會仍是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階級分化更加嚴重,有錢有權的仍然沉浸在封建社會的美夢裡作威作福,三妻四妾,視女人為衣服,婚姻更成為不同利益集團互相繫結的工具。表兄妹、表姐弟間的姑舅親親上加親的婚姻甚囂塵上,而普通的勞苦大眾也依然愚昧地奉行父母包辦的婚姻觀,依舊是利益最大化。為了傳宗接代,很多地方也出現了換親(沒錢娶媳婦的家庭把女兒嫁給兒媳的哥哥或弟弟,互相減免彩禮或抵消,大都是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而犧牲女兒的幸福)、租妻典妻(花錢租別人的妻子到自己家,生了孩子後孩子留下女人再回到夫家)、多個兄弟共妻的陋習,剝奪了婦女的婚姻自由,把女人當做了生育機器。

新中國成立後,掃除了封建餘毒,頒佈了《婚姻法》,一夫一妻制,自由戀愛,嚴禁父母包辦。這時候人們建立了樸素的婚姻觀,青年男女也有了自己選擇結婚物件的權利,不過受封建思想影響,在少數地區尤其是偏遠山區包辦婚姻仍然維持了很長時間。那時候人們的婚姻很單純,主要還是看人品,國家提倡新式婚姻,到婚姻機關登記了請鄰居街坊親戚吃塊喜糖就結婚了。到了20世紀七八十年代,也就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那個時候,自由戀愛已經成為時尚和風俗,爸爸騎著腳踏車就把媽媽娶回了家,媽媽的嫁妝是輛縫紉機,據媽媽講那時候上禮都是幾毛錢,很多還是給的布、雞蛋等物品。那時候的彩禮流行三轉一響:縫紉機、腳踏車、手錶和收音機,後來成了四大件:電視機、洗衣機、冰箱和收音機,這些倒無可厚非都是生活中用到的為了更好的生活。再往後就有了三金,那時很多女孩都去打耳朵眼,後來就互相攀比,要車要房,要豪車要好房,準丈母孃們硬是憑一己之力造就了房地產輝煌的二十年。

婚姻觀演變至今已經變味了,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儼然成為了一種共識,婚姻成為了合法的買賣,多少青年男女因為彩禮遺憾分手。婚姻的本質是什麼,社會的進步給了我們婚姻的自由,但這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把婚姻當兒戲。離婚率逐年攀升,人們對經營婚姻的耐心越來越少,人心浮躁了,婚姻變成了籌碼。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的文明無疑是發展了,扭曲的婚姻觀不應該是文明的一部分,人性的劣根性害了自己。婚姻應該回歸正軌,有房有車有存款有好工作還得容忍你的任性錢任你花孩子不用管老人不用孝順,這是取了個祖宗啊!偏離了軌道的星星終將迷航,要麼自己滅亡,要麼糾正航向重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