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ki-67看病理的“專業性”

病理科周全醫生

從ki-67看病理的“專業性”

“我的ki-67這麼低,為什麼也是癌?”“我的ki-67這麼高,是不是不好啊?”“幾個病友比較,我們的ki-67都不一樣,為什麼診斷是一樣的?”“……”

資訊發達,病理也挪著碎步往舞臺中央湊了湊,還真被一些有心的患者留意了。他們不僅知道了何為病理、有何意義,甚至願意花時間和精力研讀病理報告,這一細琢磨,發現病理報告裡面有顯而易見的“專業壁壘”:例如免疫組化。

以ki-67為例,這是病理報告中最常出現的專案,因為反映了“細胞的增殖活性”,被廣泛應用於腫瘤與非腫瘤的鑑別,以及腫瘤型別的鑑別。

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找到ki-67陽性目標細胞最密集的區域,連續計數1000個細胞,看看有多少陽性

;通常以“n% +”(百分之多少,陽性)來表示。

但就是這樣一個“貌似”簡單的指標,寫在病理報告上也依然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困惑。例如開篇的三個問題。

為什麼?因為:

01

有些腫瘤,本身ki-67就很低,例如甲狀腺乳頭狀癌,長得再大、分期再晚,ki-67也很少>5%。但有些腫瘤,ki-67“起跳”就是60%、70%,例如結腸癌。因此,同種型別的腫瘤,ki-67的差異有意義;不同型別的腫瘤,ki-67沒有可比性。

02

有些病變,不關心ki-67的百分數,而是看分佈區域。例如宮頸癌前病變,ki-67陽性細胞排列在下1/3就沒事兒,“爬高”到上1/3就有問題了。

03

正常細胞也有增殖活性,所以診斷炎症時,也可能搭配著“ki-67(70% +)”(可能炎症細胞是主力)。

04

……

一個“貌似”最簡單的指標尚且有諸多“內幕”,更別提其它一兩百個了,那之間的錯綜複雜,我們對著顯微鏡都要爭執良久。故,看病理報告,最重要的是“文字診斷”。對於免疫組化等輔助檢查,有餘力、則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