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電視劇《天下長河》大結局中,康熙二十七年,陳潢被逮問入京師後,為了將自己的治河主張留傳後世,在牆上畫了一條黃河,寫下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作為草稿,又將其謄抄到紙上。

創作完成後,陳潢心願已了,再無任何牽掛,離開了人世,化身河伯走了,去了他一直所向往的星宿海。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陳潢死後,好心的獄卒將陳潢遺留的手稿送到了靳輔的手中,由他整理成《河防述言》一書,呈獻給了康熙皇帝。

同年,一直反對靳輔、陳潢治河主張的于振甲接任河道總督,開挖下河河道,導致海水倒灌,黃河七十二處決口,湮沒四十二萬頃良田,百姓死傷無數。痛悔不已的于振甲兩次自殺未遂,不得不負荊請罪,最後康熙將陳潢所著《河防述言》交給於振甲,命其戴罪立功,重新治河。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于振甲按照陳潢書中的法子,終於堵住黃河決口,使河水安瀾,漕運暢通。于振甲也終於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向靳輔鄭重道歉,也向死去的陳潢深深懺悔。

康熙此時也痛悔不已,對陳潢深有歉疚,

感嘆說“既死明月魄,無復琉璃魂”,

想起陳潢生前所請,為其所著之書親筆題寫書名《河防述要》,刊行後世,也算了了陳潢生前所願。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而真實的歷史是,陳潢的《河防述要》一書,是在他死後多年,由其同鄉張靄生蒐集陳潢生前所提倡的治河主張,整理成十二篇,編為《河防述要》。康熙甚至都沒有看到這本書,更別提為其題寫書名了。

康熙二十七年靳輔革職,陳潢死後,繼任河道總督的是原閩浙總督王新命,也就是電視劇《天下長河》河道官員所稱的“王胖子”。

王新命在任四年,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得益於靳輔、陳潢留下的治河基礎,數年河道未決,漕艘無誤。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二月,王新命被告發勒取庫銀六萬零七百兩,被革職。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此時的康熙皇帝更加重視選擇河務總督的人選。他認為:“

倘河務不得其人,一時漕運有誤,關係非輕。

”在比較了幾個可供任命的人選後,

康熙還是決定重新起用“熟練河務及其未甚老邁”的靳輔為河道總督,認為靳輔治河,可以解除他“數載之慮”。

已經60歲的靳輔以體衰多病上書推辭,康熙不許,命順天府丞徐廷璽作為協理,幫助靳輔一同治河,無奈之下靳輔也就走馬上任了。

靳輔雖然復出,但自陳潢去世之後,陷入巨大悲痛中的他早已心力交瘁,病勢日益嚴重,他連上幾封奏疏,復陳了黃、淮兩河善後之策及河工守成等諸向事宜,對如何繼續修治黃河、淮河及運河提出了寶貴的意見。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七月二十六日以後,因發燒不止,眼見大限將至,靳輔請求退休,被批准。他將生前與陳潢治河心得,寫成《治河方略》一書,臨危之際,又上疏請求為陳潢平反,恢復陳潢的職銜和名譽。

這就是電視劇中康熙最後所看到的《義友竭忠疏》,疏中洋洋灑灑近2000字,詳細講述了靳輔和陳潢相識相交的始末以及陳潢治河的“五大功績”,聲情並茂,感人肺腑。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康熙三十一年(1692)十一月十九日,靳輔病逝世於任所,終年60歲。朝廷按例給予祭葬,康熙賜諡號“文襄”。闢地有德曰襄,“文襄”一諡也算是康熙對靳輔一生治河的最大肯定了。

靳輔死後,清朝著名大才子王士禎為其寫了墓誌銘。《靳輔墓誌銘》記載:靳輔共有四子,靳輔去世時,長子靳治豫,時任從五品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兼管正四品佐領;次子靳治雍,時任從五品山西渾源州知州;三子靳治魯,為八品官;四子靳治齊,為正八品教諭。有孫八人:樹基、樹喬、樹滋、樹畹、樹玉、樹德、樹功、廣寧。曾孫一人。

但是靳輔心心念念為陳潢平反昭雪、恢復名譽的事卻沒有任何下文。陳潢一生沒有娶妻,沒有家世後人,死後一卷破席裹葬,都不知埋葬何處。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在靳輔死後,才由死對頭于振甲接任河道總督,他經過深入實踐,才發現自己之前的主張是錯的,靳輔、陳潢治河方法的才更正確,更有效,也更符合實際,行得通。最後不得不向康熙承認,“

臣彼時妄言,今亦視(靳)輔而行!”

來自對手的評價是最好的評價,可惜靳輔、陳潢已經去世,再也回不來了,更聽不到他的懺悔之言了。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但是黃河兩岸的百姓們卻永遠記得靳輔、陳潢二人的治河功績,在黃河岸邊,民間自發為他們建立了很多河伯廟,世代享受香火。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允江南士民所請,在黃河岸邊為靳輔建祠立廟,只是不知當時建的廟裡是否有陳潢的塑像。

康熙三十九年(1700)二月二十七日,于振甲病逝於河道總督任上,終年63歲。康熙帝下詔優恤,賜諡號曰:襄勤。

接替他的河道總督張鵬翮沿著靳輔和陳潢開創的辦法,又經過了八年的艱苦奮鬥,直到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才終於完成了治理黃河的大業。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這一年康熙第六次南巡也是他一生最後一次南巡,見黃河安瀾,漕運暢通,兩岸百姓無不追念靳輔、陳潢二人治河功德,感嘆說道:“

靳輔……排眾議而不撓,竭精勤以自效……其有功於運道民生,至遠且大。”

算是徹底肯定了靳輔、陳潢二人的治河功績,同時下詔追贈靳輔為太子太保,予以拜他喇布勒哈番(漢名騎都尉,正四品)世職,子孫世襲。

雍正五年(1727年),靳輔復加封工部尚書,入祀賢良祠。雍正八年(1730),于振甲也入祀賢良祠。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

而陳潢這一治河奇才,在其死後,卻始終沒有得到任何追封和嘉獎。唯一能確定的是,他所著《河防述言》一書,後來被乾隆皇帝閱覽收錄入《四庫全書》中,也算是對他一生治河功績的一種肯定吧。

歷史是公正的,後世子孫卻並沒有忘記陳潢和靳輔一同治理黃河的功績,在今天山東黃河入海口處,屹立著兩座銅像。一個手拿千里鏡,眺望遠方。一個手指前方,侃侃而談,這兩人就是陳潢與靳輔。

他們的功績為後人世代傳頌,他們的治河理念和方法和也成了華夏治河的寶貴財富,被後人永遠銘記。

陳潢死後的故事,遠沒有《天下長河》中演繹的那麼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