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這樣做能生髮陽氣,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南懷瑾

南懷瑾東方講堂

南懷瑾:這樣做能生髮陽氣,感受到真正的快樂

中國人,為善最樂,做了一件善事,做了一件好事,自然心就會開了會快樂,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別人不知道,你心就會閉了不舒服的,所以叫作以善養德,做了一件好事,養生陽氣,花一樣就展開了。

。。。。 。 ——《南禪七日》

孟子告訴我們“萬物皆備於我矣”,人現在活著的自身,就和宇宙的功能一樣,沒有一點缺損。活著性命的本身,具備了下地獄的種性,也具備了上天堂的種性,更具備了成佛成聖人的本性,當然也具備了成畜牲的效能。

孟子“萬物皆備於我”這句話,相當嚴重,佛法也如此說,只是將“我”字換成“如來藏”,含藏了一切種性的功能,別名“真如自性”。

現在孟子告訴我們,求道怎麼求,

“萬物皆備於我”,一切都在我自己這裡,所以要向內自求。

莊子也有“與天地同根,萬物一體”的概念,如何求法呢?只要

“反身而誠”

就到了。不過要注意,他不是說反心,不是佛法中說的觀心,也不是看念頭。“反身”,反哪一個身?怎麼反?瑜伽術有倒立蓮,頭頂在地面,腳向上直伸,這不是孟子說的反身,那還是向外求;所謂“反身”,

是要找出自己的真身本體來。

孟子“萬物皆備於我”這句話,在佛家的《心經》也說了,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道理。

平常我們把這個肉體的現存之身,看得很重要,因為它是表達生命存在的一個重要工具;如果沒有這個工具,則在世間的應用上,這個存在的生命,是無法表達出來的。

但是我們仍然要去找到那個真身本體,那個永遠存在的生命,把那個重要的東西找到而常存不變,這就是孔孟之道所講的“誠”,那就“樂莫大焉”了,身心內外,充滿了快樂。

我們看到許多修道的人,面有菜色,或愁容滿面,或一臉怨恨,或神秘兮兮,這都是非道。如果是“反身而誠”的,絕不是這種樣子,而是慈、悲、喜、舍的形象,就像是“彌勒佛”一樣,笑口常開,充滿了喜樂,逗人們開心。

他笑些什麼?有一副對聯說得好,“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這就是“樂莫大焉”的樣子。

——《孟子旁通(中)》(盡心篇)東方出版社

善的心理行為與生理有很大的關係,為什麼古今中外一切宗教都讚歎善行呢?

善能生陽,陽氣就來了,所以為善最樂。

這不止是教育上的話,因為陽氣來了人也會快樂,如果都是陰氣,就煩惱憂慮了。陰者就是五陰、五蓋,所以任隨哪一種善行被破壞,都容易落入昏沉,頭腦就昏聵了。譬如殺了人的,最後都被抓住了,因他東逃西逃,頭腦昏聵就被抓住了……我們打坐為什麼心境上不能發出喜?

因為都在煩惱中,像在陰霾的天氣裡頭,因為有欲而生出惡法、不善法等。

如果真能夠離開了這些欲、惡、不善,等等,不生這些惡與不善,就可以得喜樂。

所謂喜樂,就是達到自己所要求的清淨的境界,自己心境達到了至善,所以為善最樂。

平常沒有發現的過錯,在這個時候自己很清楚,也沒有了,很乾淨了,心地上的陰霾散掉了。因此不再粗重,

獲得了身心的輕安,一天到晚都是舒暢的,不會煩悶,不會這裡病、那裡難過,這些都沒有了。——《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東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