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北伐軍與學生(劇照)

1926年夏,北伐軍在兩湖戰場打垮了吳佩孚集團,北洋末期三巨頭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三去其一。

實際上,北伐軍只是打垮了吳佩孚主力,吳佩孚並沒有徹底崩潰,他退守河南,時刻想反攻湖北。

真正終結吳佩孚的,不是吳佩孚的死敵北伐軍,而是他名義上的盟友張作霖。

1927年春,張作霖以對付北伐軍為名,假道滅虢,出兵河南,消滅了吳佩孚勢力,迫使吳佩孚踏上了淒涼蜀道。

奉軍與吳佩孚的這次戰爭,稱為奉吳河南戰爭,這是北洋內部最後一次內戰。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張作霖、吳佩孚

01

在汀泗橋、賀勝橋以及武漢戰役中,吳佩孚十萬主力折損,丟失了湖北。

湖北是吳佩孚復出後的基本盤,武漢的稅收和漢陽兵工廠的武器,是吳佩孚的生命線。

丟失了生命線,吳佩孚再難翻身。雖然還佔據河南,麾下還有10餘萬人馬,但河南情況複雜,吳軍內部分崩離析,吳佩孚對地盤和軍隊的控制力度比較弱。

如果北伐軍不掉頭去收拾孫傳芳,而是沿京漢線北上,吳佩孚恐怕立馬就玩完了。

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吳佩孚的處境。

亂世,河南是四戰之地,吳佩孚退守河南後,三面受敵。

南邊,吳軍和北伐軍在武勝關(位於鄂豫邊境,北屏中原,南鎖鄂州)對峙。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吳佩孚三面受敵

西邊,從甘肅開來的馮玉祥大軍,擊敗了鎮嵩軍(鎮嵩軍此時聽吳佩孚號令),解了西安之圍,準備東出潼關,向河南殺來。

北邊,直魯聯軍(奉系雜牌)褚玉璞,趁火打劫,強佔了吳佩孚控制的保定、大名,奉軍重兵集結於直隸河南交界處,準備隨時借道河南,進攻北伐軍。

相比外患而言,更讓吳佩孚感到崩潰的是內憂。

吳佩孚復出之後,手下大將有齊燮元、靳雲鶚、寇英傑、魏益三、王為蔚、王維城、田維勤等人,這些人背景很複雜,像一鍋大雜燴。

齊燮元曾是江蘇督軍,資歷比吳佩孚還老,以前就不聽吳佩孚號令,後來被奉軍打成光桿後,才投奔吳佩孚。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1926年底,吳佩孚被壓縮到了河南一隅

靳雲鶚原先是皖系,後轉投直系,追隨吳佩孚南征北戰,吳佩孚復出期間,靳雲鶚出了大力,但二人因為河南督辦人選和對奉路線分歧,矛盾日深。

靳雲鶚是吳佩孚集團的二把手,手下有軍隊,很難對付。從武漢撤軍後,靳雲鶚駐軍雞公山,對吳佩孚陽奉陰違,而與北伐軍聯絡頻繁,謀劃歸順南方。

寇英傑原是王佔元的手下,田維勤來源於胡景翼的國民二軍,都不是嫡系,魏益三以前是奉軍,因參與郭松齡倒戈而脫離奉軍,幾經輾轉才投靠吳佩孚。

不是嫡系部隊,用起來不順手。

更何況吳佩孚屢戰屢敗,將領們已對他失去信心,心生異志,士兵軍心渙散,厭戰情緒蔓延。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黑社會以和為貴》劇照

02

對吳佩孚而言,最大的威脅在西面,也就是馮玉祥的軍隊。

1926年12月14日,吳佩孚任命田維勤為援陝總司令,率領王為蔚、王維城等部,火速出兵陝西,對付馮玉祥。同時,要求靳雲鶚、魏益三防守豫南。

命令下達後,各將領置若罔聞。

靳雲鶚公開發表《上吳佩孚書》,說“飢軍不能應戰”,王為蔚、王維城附和,稱必須發放軍餉才能開拔。

吳佩孚丟失了湖北,以及直系保定、大名等重要的糧餉供應地。

大軍軍餉糧秣匱乏,無力再戰,這既是實情,更是將領們抗命的絕佳理由。

吳佩孚治軍向來嚴厲,自然不能容忍明目張膽的抗命行為。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功夫》劇照

他命令解除靳雲鶚的職務,派寇英傑、田維勤等,率部星夜南下信陽,包圍靳雲鶚所部,將其繳械。

靳雲鶚接到免職命令後,表面遵令去職,暗地裡指示心腹將領發動兵變,打出了反吳的旗號。

開赴信陽執行繳械任務的田維勤,見勢不妙,在途中宣佈中立。

同行的寇英傑,孤掌難鳴,也閃到了一邊觀望。

緊接著,與靳雲鶚關係較好的魏益三,致電吳佩孚,要求他與北伐軍議和。

吳佩孚更加氣憤,派出了王維城部,要他和田維勤一起,解決魏益三。

魏益三根本不懼,公開站到靳雲鶚這邊,一起對抗吳佩孚。

吳佩孚無奈,只能坐困愁城。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張作霖(劇照)

吳佩孚在河南不進、不退、不戰、不和,讓張作霖很不爽。

此時,張作霖在天津會議上,當上了北洋集團的盟主,理論上,北洋集團的事,他都能過問插手。吳佩孚天天要反攻湖北,結果自己內部都搞不定,不是耽誤事嗎?

張作霖決定派兵南下干預。

奉軍南下,有兩個既定方向:一是沿津浦路南下,進軍江南,幫助孫傳芳對付北伐軍,二是沿京漢線南下,進軍河南,“幫助”吳佩孚反攻湖北。

孫傳芳能屈能伸,八面玲瓏,他已臣服於張作霖,並請求奉軍援助自己。

吳佩孚比較剛,他對張作霖當盟主無動於衷,也不向奉軍求援——這既關乎面子,也有現實考量,奉軍並不會真心幫他,搞不好會引狼入室。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安國軍司令張作霖在天津檢閱美軍部隊

03

從北洋整體利益角度考慮,吳佩孚這樣僵著也不是辦法。

外不能反攻武漢打敗北伐軍,內不能統一軍令重振旗鼓。一旦馮玉祥或北伐軍進入河南,奉軍再入豫抵抗,就會處於被動地位。

從戰略上考慮,奉軍必須搶先進入河南,一來與津浦線上的張宗昌相互策應,二來對北伐軍施加壓力,從而減輕江南戰場孫傳芳的壓力,三來可以防止北伐軍趁吳佩孚虛弱而佔領河南。

張作霖焦急不已,三天兩頭給鄭州發電報,詢問吳軍動向。

意思很明顯:吳二哥如果對付不了革命軍,不如讓出一條路,讓奉軍上。

吳佩孚還是不肯鬆口,張作霖只能霸王硬上弓。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奉軍、直魯聯軍兩路進兵

1927年1月26日,張作霖在北京召開秘密會議,決定兵分兩路進入河南:褚玉璞率領直魯聯軍,沿隴海線進攻開封,張學良、韓麟春率領奉軍,沿京漢線進攻鄭州。

2月5日,直魯聯軍先鋒孫殿英佔領了豫東歸德(商丘),第二天,奉軍先鋒榮臻佔領了豫北彰德,奉吳河南戰爭揭開帷幕。

大軍進入河南後,張作霖發了兩封通電,分別向北洋各實力派以及河南諸將,解釋奉軍開進河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通電中,張作霖指責吳佩孚半年來一直叫喊反攻,卻沒有任何進展,致使北伐軍氣焰日張,作為盟主,他無法坐視北洋集團垮掉,所以大軍才取道河南,誓收武漢,進取湘粵。

這幾份通電,簡直是在打吳佩孚的臉。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張作霖(劇照)

河南不止是你吳佩孚的地盤,它也是北洋集團的重要前線,關乎整個北洋集團的安危,所以只能委屈吳大帥了。

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大家都在一條船上,你不行就讓開,讓行的人上,總不能連累大家陪你一起玩完吧。

直魯聯軍和奉軍進入河南後,吳佩孚手下的將領面臨重新站隊。

一向親奉的寇英傑率先響應,歸順了張作霖,並充當帶路黨,為奉軍打開了豫東大門。

在寇英傑影響下,豫東鎮守使郭振才、河南軍務幫辦米振標也倒向了奉軍。

直魯聯軍兵不血刃,佔領了開封。

與此同時,京漢路上的奉軍,在彰德收編了齊燮元的部隊,在新鄉繳了王為蔚所部的械,將戰線推進到黃河北岸——對面就是坐鎮鄭州的吳佩孚。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奉軍的法式“雷諾”FT-17型坦克在河南戰場亮相

04

吳佩孚的部下中,靳雲鶚、魏益三是堅決反奉的。

2月12日,魏益三領銜通電,推舉靳雲鶚為河南保衛軍總司令,率領各軍反奉。

靳雲鶚一面爭取北伐軍的支援,一面積極緩和與吳佩孚的關係。

他從雞公山跑來鄭州面見吳佩孚,表示願意繼續擁戴吳大帥,建議與北伐軍訂立和約,聯合山西閻錫山、安徽陳調元,打退鬍匪,中興直系。

吳佩孚這個人,滿腦子儒家綱常思想,把忠義看得很重,經常為聲名所累,他平生最恨不忠不義、翻雲覆雨的人,比如馮玉祥。

他覺得和張作霖拜了把子,二人就是兄弟,出兵打張作霖不義。

所以,他同意靳雲鶚領銜反奉,卻不准他打自己的旗號,吳自己則在幕後居中協調。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吳佩孚書法:定天下

很快,靳雲鶚在郾城就任河南保衛軍總司令,河南26名直軍將領聯名通電譴責張作霖六大罪狀,正式向奉軍宣戰。

大敵當前,原先分崩離析的河南軍隊一下子團結了起來,要共同對抗奉軍強龍入境。

2月25日,吳佩孚在鄭州召開軍事會議,調兵遣將,奉吳兩軍全面對峙。

奉軍早在2月中旬就開到了黃河北岸,之所以遲遲未過河,有兩個原因:

一是爭取閻錫山。閻錫山有倒向北伐軍的趨勢,如果奉軍過河,閻錫山衝出娘子關,截斷京漢路,奉軍有被抄後路的危險。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娘子關

二是爭取吳佩孚。奉軍認為吳佩孚已大權旁落,成了靳雲鶚的傀儡,邀請他去北京,只要吳離開河南,奉軍就可以和靳雲鶚大幹一場了。

然而,結果並不如人意。

閻錫山依舊騎牆望風,不肯站在奉軍這邊,吳佩孚也堅決不肯離開。

事已至此,什麼也別說了,開打吧。

這時候,隴海路上直魯聯軍去幫孫傳芳了,進攻河南的是來自豫北的奉軍。

3月7日,奉軍下達總攻擊令,兵分三路強渡黃河:中路是於珍率領的第十軍,集結於黃河北岸,因黃河鐵橋(位於鄭州以北)已被炸斷,只能搭浮橋搶渡;東路是榮臻率領的第十七軍,自修武渡河;西路是趙恩臻率領的第十一軍,自陽武渡河。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民國時期的鄭州黃河鐵路大橋

05

戰爭打響後,奉軍西路、中路均遭到了吳軍頑強抵抗。

中路戰鬥尤其激烈。

張學良親自指揮,以重炮猛轟黃河南岸,掩護工兵搭設浮橋,吳軍在南岸陣地,居高臨下炮轟奉軍,準確率極高,多次擊退奉軍渡河。

張學良下令趁夜色偷渡,吳軍早已準備了探照燈,照哪兒打哪兒,打得奉軍人仰船翻,損失極大。

正面搶渡多次受阻後,奉軍調整了方向,集中兵力向東路進攻,順利在陽武渡河,佔領了中牟,威脅鄭州。

守衛黃河防線的吳軍,擔心被奉軍截斷退路,棄陣後撤,3月14日,中路奉軍渡過黃河,16日,西路奉軍在溫縣渡河。

奉軍三路大軍合圍鄭州。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張學良

吳佩孚撤離鄭州,退往鞏縣,靳雲鶚率部退往新鄭。

吳軍丟失了黃河防線,但主力並未受損。

趁奉軍得意之際,靳雲鶚調集軍隊,聯合魏益三、米振標(又反正了)在開封發起反擊,大敗奉軍,擊傷奉軍將領於珍。

20日,靳雲鶚率軍反攻鄭州,兩軍在鄭州外圍反覆拉鋸。

24日,為突破奉軍陣地,靳軍前敵總指揮高汝桐,親自乘坐裝甲車從正面衝鋒,奉軍也以裝甲車應對,兩車無意間被掛鉤掛在了一起,拆分不開,只得開足馬力互相猛拽,上演了一場驚險的速度與激情。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速度與激情》

激戰中,奉軍裝甲車不講武德,對靳軍裝甲車開了一炮,由於是抵近射擊,這一炮威力極大,直接貫穿裝甲車,打死了高汝桐。

高汝桐是靳軍的靈魂人物,他死後,靳軍群龍無首,全線潰退,戰爭竟以這樣戲劇化的結果而告終。

此後,靳雲鶚又組織了幾次進攻,但元氣已傷,反攻疲軟。

無奈,靳雲鶚退守豫南,歸順了武漢國民政府。

之後,武漢國民政府派唐生智率軍北伐,靳雲鶚被編入北伐軍左路軍,繼續對付奉軍。

奉軍打敗了吳軍,奪取了河南大部,但卻沒能抵擋住唐生智、馮玉祥兩路大軍圍攻,很快就撤出了河南——這意味著奉吳戰爭基本上白打了,奉軍不僅沒能在河南擋住革命軍,還造成了北洋集團的嚴重內耗。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靳雲鶚

06

說完了奉吳戰爭和靳雲鶚,再交代一下吳佩孚的結局。

吳佩孚退到鞏縣後,處境很艱難。

這時,閻錫山給他送來了溫暖。

閻錫山見吳佩孚困頓,熱情地表示要接濟吳佩孚給養,還勸吳移居山西,共同對付奉軍。

吳佩孚很有志氣,謝絕了閻老西。

張作霖也來送溫暖,他邀請吳佩孚去北京,還讓奉軍給吳佩孚送去了米、面、大洋,表示願意和吳佩孚合作,彷彿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

吳佩孚明白,奉軍想利用他的號召力,收編河南形形色色的軍隊,壓榨他最後一點剩餘價值。他果斷拒絕了。

吳佩孚自認為,讓開了奉軍南下的通道,就可以脫離戰爭旋渦,不料天意弄人,此時,馮玉祥大軍出動了。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洛陽、鞏縣、鄭州地理位置

馮玉祥大軍東進,兵鋒直逼洛陽。奉軍在鄭州,吳佩孚所在的鞏縣,位於洛陽和鄭州之間,位置很尷尬,兩邊礙眼——馮玉祥要消滅吳佩孚和奉軍,奉軍嫌吳佩孚擋路,讓他閃到一邊。

就這樣,吳佩孚被攆出了鞏縣。

吳佩孚率領殘部,一路顛沛流離,經嵩山、方城逃到了南陽。路過嵩山時,他曾打算上山當和尚,但被部下勸阻。

南陽是于學忠的防區,于學忠是吳佩孚的同鄉(山東蓬萊人),也是吳一手提拔起來的老部下,但是危急時刻,這位同鄉和老部下對吳佩孚避而不見,要他離開南陽。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吳佩孚早就經歷夠了。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奉軍劇照

第二次直奉戰爭戰敗後,吳佩孚逃到南方,昔日的部下一個個像見了鬼一樣避他、躲他、攆他,他早就淡然了。

(詳情請見《戰神的至暗時刻:吳佩孚翻車流亡記 》)

眼下,他想帶領殘部去四川,投奔楊森。

吳佩孚曾有恩於楊森,上一次吳佩孚落難時,楊森曾邀請吳佩孚入川,但因各種原因,吳佩孚最終去了湖南嶽陽,託庇於趙恆惕。

吳佩孚已走投無路,他想來想去,只能想到楊森。

從南陽到四川,走大路需經過襄陽,襄陽鎮守使張聯升也是吳佩孚舊部,但這時他已投靠馮玉祥,奉馮玉祥之命堵截吳佩孚。

襄河一戰,吳佩孚損失慘重,本人也差點被打死。

北洋最後一次內戰:1927年奉吳戰爭,吳佩孚淒涼謝幕

吳佩孚不敢走大路,取道保康、秭歸、興縣向四川進發,這一路都是人跡罕至的小道,時有猛獸和土匪出沒,吳佩孚帶領一行人經千辛萬苦,於7月13日逃到了巴東,受到了楊森手下的歡迎。

此後,吳佩孚在四川蟄伏了4年,直到1931年甘肅雷馬事變才重出江湖。

【參考資料】

《北洋軍閥史》《北洋軍閥史話》《中華民國史:北伐戰爭與北洋軍閥的覆滅》《吳佩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