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飯圈文化成無腦世界

飯圈,即為粉絲圈子,就是粉絲群體,具體點講,某一位明星或組合的粉絲在一起形成的某個團體即為一個飯圈。飯圈中的粉絲稱自己粉的明星為愛豆——英文單詞idol(偶像)的音譯。

近期,網路上似乎很熱鬧,飯圈更是潮聲鼎費。吳亦凡事件引發了公怒,從一起娛樂事件不斷髮酵上升為價值觀事件、上升為文化事件。

一些粉絲甚至揚言要去劫法場。在如今新時代法制社會,這樣的言論顯得何等的輕狂與不入流。沒錯,這正是當下已經出現的事情。

因此,央視網發文稱,娛樂圈出現極端飯圈文化,讓追星變了味,價值觀失了準,公序良俗和社會倫理也被拋到了腦後,有些已經涉嫌違法。不能讓資本把“飯圈”變成“怪圈”。

那麼,我們想一下,究竟是何種魔力驅使飯圈如此畸形?難道追星就一定有錯嗎?為何八九零們追星無傷大雅,而偏偏到了我們零零、一零後門就如興師動眾?

沒錯,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會有自己喜歡的藝人。然而,大相徑庭的是追星方式和價值評判偏了向、失了度。以前我們談論的是某個明星的作品,明星都是靠作品說話。而現在崇尚的是造星娛樂,由粉絲決定誰是明星。現在比的是粉絲哪家強。

無論是屠榜、倒牛奶還是“劫法場”,這都是這個畸形的產業模式所釀造出的後果。更有甚者,背後的資本人物想盡方法運作,絞盡腦汁鼓動當下的年輕人去做一些非理性的事。

微博熱搜似乎已經成了某種熱點的基站,成了輿論的發酵處。

近期,《財經》雜誌報道稱,刷微博熱搜主要渠道有兩種:一是直接找微博官方談商業合作(熱搜榜的第三和第六是固定廣告位),二是找熟稔微博演算法的第三方刷榜公司把熱度“刷”上去。

《財經》向微博官方商業合作電話詢問,對方明確表示,熱搜榜第三條的價格為每天140萬元,第六條為每天120萬元。

所以,我們所看到的微博熱搜已經是商業的熱搜,資本的熱搜,而非普羅大眾的新聞平臺。

這無疑成了某種灰色產業鏈。自帶流量的熱搜似乎成了某種泡沫。而它又是飯圈文化的重要支柱,是主導年輕一代價值導向的重要媒介。

很多評論可能都是水軍的複製貼上,都是流量明星自家人的輿論導向。這樣的方式無疑會使得一大批未成年人被拉著鼻子跑。

由於未成年人三觀尚不穩定,缺乏判斷是非的定力。易衝動、缺主見、愛攀比導致陷入飯圈文化的泥潭。更有所謂“粉頭”的精心話術的推波助瀾,這猶如邪教洗腦術般氤氳其中。

飯圈文化的另一支援物件就是層出不窮的綜藝節目。近年來,無論是騰訊的《創造101》,還是愛奇藝的《青春有你》都是造星娛樂工業的直接展示。

這些節目和《中國好聲音》是截然不同的。以往的選秀節目都是導師是主裁者的身份,而如今的這些網綜導師的決定權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粉絲的投票和打賞。哪位流量主粉絲權重大,就會登上冠軍寶座。所以才會出現粉絲瘋狂買牛奶倒掉的惡性事件。

這背後當然也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這便是資本運作。所謂遊戲規則不就是資本製作的嗎?為了得到粉絲的高度粘性與利益不顧價值導向,不顧社會整體的文化氛圍,不顧青少年一代的身心健康,不顧國家的長期大局。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梁啟超的箴言猶然在耳。

恐怕錯的不是飯圈,而是主導飯圈背後的人物;反的也不是資本,而是隻顧己身利益沒有社會擔當的燻黑資本;去的也不是娛樂,而是泛娛樂的麻木;拿掉的也不是某個節目,而是要打造健康價值的悠悠眾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