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選擇邊上

寫在選擇邊上

這一刻,邊敲打著文字,邊聽著 Jambox 傳來的《鋼之鍊金術師 FA》專輯的音樂:

真っ白な景色にいま誘われて,此刻那雪白的景色正在召喚,

僕は行くよ まだ見ぬ世界へ,我將前往那未知的世界,

霞む空の先に 虹色の光,霞光下的天空,閃耀著虹色的光芒。

十年過去了,喜歡的東西都用雙位數年份來計量。2009年,徹夜未眠地看完了這部動畫片,因為喜歡,前後看了三遍。伴隨著成長,動漫劇集中宏大的世界觀設定和悲喜交加的冒險旅程,漸次模糊,只剩下殘酷與希望並存的人生哲理一二句。

真相的背後還有真相,絕望前方仍是絕望。正因為這個世界如此殘酷,那些從深淵中爬起、不斷尋求希望的身影才顯得如此美麗。

是前進,還是停留;是在絕望中度過一生,還是投靠軍方、尋找一線希望,既然存在著可能性,你們就該前進,去找回原來的身體,哪怕前面是渾濁的河水。

隨著年歲漸長,如主人公愛德華一樣,選擇停留還是前進,大大小小的選擇,每時每刻都在發生,最終明白“選擇比努力重要”。選擇方向不對,越努力越事半功倍。近期一直在思考“選擇”,記得還寫了“人生至少成長三次”,回頭看屬於淺層思考。

人至少會成長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麼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第三次的成長選擇,明知不可為還去盡力爭取,其實不是在做選擇,而是做賭博,看似痛苦其實容易。辭職學習程式設計,創業自媒體評測,做決策的時候,都沒有收集和分析大量相關資訊情況,只是遵循著別人的定義。「程式設計是未來必備的技能」、「創業有更好的未來」、「區塊鏈顛覆世界」,每一個口號都在造夢,提供鮮活生活的成功例子。

太多表面的路徑,讓人產生幻覺夢想都是一蹴而就。只要努力乾乾幹,自由不是夢。這不是選擇,是跟隨慾望的賭博,讓人備受煎熬,患得患失。而我們又是最喜歡自欺欺人的,喜歡計算機會成本,腦補如果做了其他選擇得到的成績,不知不覺將這份所謂的熱愛看得更重,投入更多徒勞的努力。

選擇,其實不是選擇題,應該是證明題。每次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A、B、C……等待我們選擇,仔細收集和分析資訊,其實最後只有一個選擇 - 立即動手做。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馬克思說:“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沒有人可以只依靠自己成功,沒有經過市場檢驗的價值不算真正的價值。

如果還要做創業選擇,我想做個證明題,足夠大的市場,足夠小的切入口,整體向上的趨勢,還有團隊。而之前的創業專案,其實只考慮到一個因素 - 需求,還屬於臆想出來的需求。

幣精通時期,我們做區塊鏈自媒體,只考慮了小白需求,拼命努力撰寫普及知識和新聞集錦文章,但其時是 ICO 狂熱期,賺錢效應下小白迅速成為老白,市場小且切入者多,失敗其實是必然的。

青水評級時期,我們開始做專案評測,市場形勢良好,我們跟風發幣 ICO,暴露的問題是團隊水平不行,發幣的關鍵不是評測模型,評測團隊,而是吸引 VC 投資的人和經營社群的人。

兩次創業的過程中,都是跟隨者,沒有收集和分析資訊,證明所做的需求是真正的需求之前,就拼命努力去寫文章和做評測。還有個關鍵點,我們將其視為畢生事業,不願意用世俗的營生來玷汙這份事業。

不是在創業,更像是一群“追求財富自由”的人私人聚會。查理芒格、巴菲特和喬布斯等人都說過類似的話,跟隨你的內心,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我們把區塊鏈看做是畢生事業,其實僅僅停留口頭上。真正的畢生事業是產出的作品或成果讓我們吃飽飯,快速迭代中慢慢獲得收益。

思考“選擇”,真的是要動手做。因為一些事情的耽擱,想得太多卻沒時間實踐,反而有些行為癱瘓。每天讀書做筆記,越來越覺得自己知道得太少,沒有全面深入地理解任何一件事情,永遠都是表層思考。

深度思考需要從思維模型、適用場景、認知系統等著手,涉及到數學、物理、生物學、心理學等。就像健康飲食,都知道不能吃的太甜太鹹太油,卻總是做不到。如果深入瞭解自己,只要葷素配置合適,一天吃一頓也是做得到的。而飢餓的感覺,也是可以透過訓練消除掉。再配合情緒控制、生活習慣、鍛鍊習慣等,做到健康飲食。思考過程中涉及到的知識,執行過程中付出的努力,每當想放棄的時候,想一想,為了健康的身體一切都值得。

知到極處便是行,行到極處便是知。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