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需要系統思維

一座偉大城市的孕育、生長、興盛、傳承,都離不開“水”。千百年來,人們逐水而居,城市文明因水而興。伴隨工業化的程序,水環境一度受到汙染和破壞。可以說,工業文明的歷史有多久,治水的歷史就有多久。河湖是有層次的複合系統,系統治理非常重要。

採訪福州治水,聽得最多的幾個詞就是“水系連通”“水多水動”“人水共生”,福州透過暢通生態迴圈水系,讓濱水綠地成為人們休閒的空間,成為城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為城市增添了靈動感。

得益於河湖長制等卓有成效的制度創新,近幾年我國在河湖綜合治理、水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從當前國內不少地方的治水實踐來看,過去那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割裂式治理方式已經不合時宜,綜合施策、統籌治理,特別是在治水過程中融入生態修復理念和技術,已成為公認的人與自然和諧的治汙思路。

保護河湖生態貴在堅持。治水並不是一次性的任務,而是久久為功的過程。工程完成後的管理保護,才是治水者要面對的真正考驗。對政府來說,可引入社會資本全程參與流域治理和日常保潔維護,“雙手”共同形成合力。對於廣大市民來說,也要主動參與治理和監督,不做旁觀者,要做參與者,齊心協力創建黨委政府牽頭、社會協同的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許多城市河流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因而在治水過程中,要注重保留河流沿岸的歷史風貌及其所承載的歷史記憶。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文化傳統,河道景觀設計要體現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彰顯城市的人文特色。一個成功的河道景觀工程不僅是實用性和美感兼顧的工程,更是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景觀和現代景觀的融合體。福州在治水過程中對河流沿岸歷史性遺址的保護開發,就充分繼承和延續了歷史脈絡,提升了城市的人文魅力。(劉春沐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