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語比擬,風趣含哲理

作者: 陳群歆

潮汕人在日常口語交際中,常藉助動物並透過其特徵,運用比擬的修辭手法進行諷喻,親切生動而又富含生活哲理。

“狐狸勿笑貓,尻倉平平(同樣)皺!”潮汕人把野貓稱之為“狐狸貓”。這句俗語運用比擬手法,諷刺世人,“彼此德行都差不多,就不要嘲笑對方了”。最精彩之處在於用“尻倉”來作喻,“尻倉”即“屁股”,屬於隱私部位,喻指人們總有一些見不得光的隱私,不可動不動就嘲笑別人。

“貓叫家己個名。”聽過生動的,卻沒聽過如此生動的。貓的叫聲就是“喵”,在潮語中與貓是同音的。潮汕人好像對貓不太待見,潮俗語中的“貓像”“花貓百舌”都是貶義的。何為“貓像”?自私吝嗇小氣也。貓吃飽後,舌頭總是舔著自己的爪子,潮汕人特討厭這個動作,叫“舔胡舔缽”,這是“貓像”的來由。而貓有媚態,經常在主人面前“貓聲貓說”獻媚邀寵,故“花貓百舌”,喻指人會說謊。

潮俗語“鬼咬”“蛇咬”又是特別有意思。鬼,非人也。“鬼咬”也是運用比擬手法,是指責語,如“你是給鬼咬著,痛痛叫,擾人睡覺!”“鬼咬”,就蘊含有“無來由、神經病”的意味。“蛇咬”,是指人說話不倫不類。“蛇咬囉,勿呾撮雞唔食蔗話,怎麼能容易就中彩票,做食勿想食!”蛇在潮汕人心目中帶“邪氣”,用“被蛇咬著”喻指不三不四,特別具有諷刺性。

“湖蜞(水蛭)聽水聲。”水蛭,水中吸血蟲,一有水聲,便無聲無息靠近人畜吸血。喻指那些表面愚鈍,實則靈鬼,常伺機暗中傷人之人,有提醒作用。“聽”,運用比擬手法,寫出水蛭“伺機”吸血的可怕狀態,警醒作用強。

“老鼠嫁走仔!”這是打趣的話,老鼠的女兒出嫁,肯定是老鼠家的大事,借密集的“吱吱吱”聲,喻人們在商量私密事說悄悄話時竊竊而言的狀態,有情節有場面,比擬手法貼切生動,幾達最高境界。

想像一下,“給蚊腳蹬著”是什麼感受,比擬又是誇張,充滿濃濃的幽默感,諷刺那些遭遇到一點小意外就大驚小怪的人。

有一句潮俗語,一提起來心就涼涼的,“蛤蟆好食路上跳”。蛤蟆由於外貌醜陋,招人討厭。這句話字面意思是“蛤蟆美味滿大街都是”,其實是反語,喻劣貨無人要,也喻白辛苦一趟,沒人憐惜。

還有一句潮俗語,反映的是潮汕曾經的艱難的生活史:“缶開嘴,大駁悸!”缶,就是陶瓷,開嘴是比擬用法,即摔壞;駁悸是氣逆、心悸動。在以前,普通人家,摔壞了家中的一個碗、一根調羹,心都疼,氣不順。

潮語中採用比擬用法的俗語,是潮人在勞動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精闢風趣,為生活增添歡聲笑語,又給人深刻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