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德國人對華好感度不高?原因在這裡

為什麼德國人對華好感度不高?原因在這裡

(德國模特)

近期歐洲一家資料公司公佈了歐陸民間對中國好感度的比例資料,大體情況可能要出乎國人的意料:不友好或者沒好感居首的是德國,波蘭、土耳其這些對中國態度都算還不錯,義大利、西班牙這些拉丁文化體系的國家一如既往的排在友好前列的位置。

我們對外界的印象來源於間接的事物,而不是直接的人。拿德國來說,他們的車子、電梯、電器等各類機械類的產品在我們這裡比較有名,很多人也比較認可,再加上我們之間的貿易額龐大,從而就得出“德國人對我們應該挺友好”的流於表面的印象,實際上這是陷入了“我以為”的認知深坑裡。

本文所言的不友好態度不是絕對的意思,也有很友好的德國人,這裡說德國人不友好並不代表說義大利人及英美盎格魯撒克遜人很友好,在他們之中也有對我們不友好的人,只不過比例沒有德國人那麼多而已。對華好感度在歐陸各國排末位,德國人為何至此?有兩個原因如下:

其一,德國人的性格屬於那種“整體自我否定”的型別,他們連自己都恨,經常討厭自己所做過的事情,也討厭身邊同為德國人的同胞,看各種事物及人都不順眼,更不用說看待其他民族了,時不時用一種批判的態度看待世間事物,所以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就發出了“日耳曼是地球優秀族群”的話語。德國人的這種沒有同理心的性格就適合開展邏輯類的工業工作,在歐陸裡面被拉丁系族群尤其是義大利人調侃為沒有美感、刻板、線條化的民族。

其二,德國人的這種性格矛盾的很,按理說是挺理性的,但是在歷史上偏偏又孕育出了世界知名的唯心哲學家,比如被很多國人捧上天的黑格爾。說到這位黑格爾,曾經記得他對我們有兩個觀點,大概意思就是:我們沒有歷史,只有朝代的更替。另外一個就是他對老子的“三生萬物”很認同,但對孔子的哲學卻認為不是哲學,頂多是一種生活規訓。

作為歐洲文明之母古羅馬的繼承人——義大利人對此頗有微詞,認識的一位義大利人說

德國人根本就沒去過中國,他們僅僅是從幾本來自於東方的經典著作裡獲得對中國的一知半解的認知,就如同黑格爾一樣容易陷入了“我以為”的唯心世界裡面,太過於自以為是,在古羅馬帝國所塑造的英法德里面,對於世界文明的認知,如果要說英法算是青年人的話,德國頂多算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