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注:知識過多,分為上下兩篇。

《漢代環首刀的國內首次研磨研究報告》一文中曾提及一把東漢環首刀:“在去鏽整形過程中我們依照環首刀的原始狀態,確定刀體的切刃面寬度為7毫米,切刃角度為23度。。。。在刀身粗磨後我們發現,刃的切刃面與刀尖的切刃面交會處有一條凸起的筋線,且與兩條切刃筋線形成的夾角匯聚在一點上,切刃筋線形成的夾角也為135度。”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因寬度較小、厚度較大而形成的大銳角切刃,也是青銅劍的一個特徵。而環首刀刀尖處兩處切面的橫筋亦與青銅劍相類似。另外,環首刀擁有繼承自秦漢長劍的鉻化處理防腐防鏽技術。

《漢代環首刀的國內首次研磨研究報告》一文中針對一柄全長121釐米、刃長l01釐米、莖長20釐米、上部厚6毫米、下部厚9毫米、上部寬20。2毫米、下部寬28毫米、內弧彎度4毫米、重1000克的廣西出土的東漢中期環首長刀,稱“平時在研磨過程中,刀劍要與水接觸自然會產生一些鐵器鏽漬。為了防止產生鏽漬,在研磨刀劍使用的水中都會加人適量的防鏽劑。而我們在研磨這把環首刀的時候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研磨用水未加任何防鏽劑的情況下,整個研磨過程中未產生任何肉眼可見的氧化現象,鋼鐵青黑,沒有鏽漬,遇到這種現象還實屬首例”。

在環首鋼鐵刀單面修復後所做的科學檢測分析中發現: “刀體材質比較純淨,未發現有鹽類與硫化物的存在,XRD裝置自動檢測該器物材質為’不鏽鋼’。器物含有: Fe(鐵)、Cr(鉻)、V(釩)、Ru(釕)、Pt(鉑)、Pd(鈀)、Ti(鈦),以上元素均以合金形式存在,其中Cr (鉻)的含有量較大。器物中不含有Al(鋁)、Au(金)、Co(鈷)、Ge(鍺)、Ni(鎳)的成分。此次檢測也讓我們解開了上面所說’在研磨過程中不產生氧化’現象的原因,Cr (鉻)的大量加入使鋼鐵產生了抗氧化能力。”可見直到東漢環首刀的製造中,依然有秦代防腐防鏽技術的存在。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綜上所述,漢環首刀在形制和製造工藝上,與秦漢長劍擁有著繼承關係。

總之,漢環首刀是綜合了秦漢長劍和草原民族直刀型武器而產生的新型武器。個人認為與其說環首刀是刀,還不如說是騎兵劍或者馬刀(sabre)。因為其在形制和功能上與歐洲近代的重騎兵刀劍驚人地相似,都是厚脊直刃,兼顧劈砍和刺擊。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這裡還要特意提一下佩刀文化。

漢代武將和文官均有佩刀的習慣,很多學者認為這是環首刀在西漢中晚期成為主流衛體武器後,自然形成的風氣。個人認為,形成這種風氣的原因,更可能是當年刀和劍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在應用和地位上卻沒有什麼本質不同,所以才使當時的人們把佩刀和佩劍等而視之,並一直保留至唐代。

兩晉時代的“五胡亂華”,讓放棄或者弱化刺擊功能,追求揮砍能力的中亞及西亞刀型武器大量傳入,使得環首刀的形制也發生了變化。當時出現了將刃尖上刃取消,而延長下刃長度,形成一種刀頭上揚的去首型刀鋒。同時,新型環首刀增加了刀身的寬度,使其切刃角度形成小銳角進而更利於劈砍。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江蘇鎮江桃花塢I號東晉晚期墓中出土了三柄鐵刀,其中兩把為小方柄,是插在木柄中使用的;另外一柄有云型護手格,微束腰,端為圓銎,可套在木柄外面使用。其刀尖形制可以說與漢代環首刀相當迥異。

當然,因當時新興的“灌鋼法”技藝被應用於刀劍的打造中,使得刀刃的堅固程度得到大幅提升,才最終方便了小銳角切刃刀型的普及。而這種刀型,成為隋唐時代橫刀刀型之外的另一重要刀型,併成了日後中國厚刃大刀和長柄大刀的源頭。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隋唐時期乃是源自環首刀的橫刀最為鼎盛的時期,還發展出了步兵使用的大型刀具——陌刀。《唐六典·武庫令》注:“陌刀,長刀也,步兵所執。”關於陌刀,國內書籍有多種說法,有的認為其是“長一丈”的雙刀大刀,於是將其歸結為重型大刀。實際上這種雙刃大刀應該是“拍刀”。《舊唐書·杜伏威傳附闞稜傳》記載,齊州臨濟人闞稜善用此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拍刀,每一舉斬斃數人,前無當者“。

不過個人認為,陌刀應該是與日本後來流行的大型太刀“野太刀”相類似,就是一柄加長刀刃的雙手長橫刀。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晉書·劉曜》所錄《隴上歌》雲:“隴上壯士有陳安,軀千雖小腹中寬,愛養將士同心肝。驏驄父馬鐵鍛鞍,七尺大刀奮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十蕩十決無當前。百騎俱出如雲浮,追者千萬騎悠悠。”歌中所唱之長刀長達七尺,約合16米。而這一記載並不止於《晉書》。《太平御覽》卷三五四引《靈異志》亦記載北朝陳安:“雙持 二刀,皆長七尺,馳馬運刀,所向披靡。”

在唐代《持刀儀衛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持刀武士手中的長刀幾近一人之高,這是典型的雙手長刀而非長柄大刀。近千年後,日本戰國時期的姊川合戰中,北國武士真柄十郎左衛門也曾揮舞長達五尺三寸(約合16米)的大太刀四處衝殺,可以說是北朝名將陳安的日本山寨版。所以我們便可以確定唐代陌刀,其實便是這種加長型的橫刀,也就是《唐六典·武庫令》中註明的長刀。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此後在宋代,晉末型小銳角切刃刀逐漸取代了橫刀,進而形成手刀和朴刀這兩種武器,並在後世演變為腰刀和長柄刀,一直髮展為抗戰時期的鬼頭大刀。另外,宋代以後,我國的刀類武器受中亞、西亞流武器影響頗大,如元代使用的西亞樣式的彎刀及闊刃劍。明代除繼承宋元武器的多種樣式外,更受倭寇襲擾沿海時使用的日本太刀和打刀的影響,而加入了單刀和倭刀在軍中使用。

中國古代主要的格鬥武器,細談刀的發展(下)

至於清代,軍用刀型武器日益受到西式軍刀的影響,並與繼承自明代的各類短柄、長柄刀具相混雜,形制趨於複雜,本文便不在此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