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作為咖啡愛好者十幾年,從去年開始,才慢慢學習咖啡,這才發現,我之前喝咖啡,好長時間喝的只是“咖啡味飲品”

從之前去咖啡店點單,只敢跟著別人點一樣的或者只敢點單子上的第一款,到現在已經能瞭解每種咖啡的真正區別,自我感覺不是什麼*格提高,而是感覺自己的知識面更拓展,也多了一分“自信”

耗時半個月,我終於整理完這篇關於咖啡的“完全”指南,希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喜歡,也希望自己的一點點認知,能給大家打來一點點拓展

這篇文章,我會從淺入深,一點點揭開咖啡的真面目

先來個目錄,只對一部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轉到對應章節哈~

1)、我們在店裡點的各種咖啡都是什麼意思?卡布奇諾和拿鐵有什麼區別,為什麼有的人喜歡美式有的人點了意式?怎麼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

2)、簡單介紹下咖啡的歷史

3)、咖啡豆有哪些品種,哪種最好,哪種價效比最高?

4)、影響咖啡口感的因素有哪些?

5)、什麼咖啡豆的烘焙,有哪些種類?

6)、什麼是咖啡豆的研磨,不同研磨的區別是什麼?

7)、如何從咖啡粉得到一杯可飲用的咖啡?

一、首先來介紹下我們到咖啡店裡喝的咖啡是什麼? 有哪些分類?

當你進入一間咖啡店需要點單的時候,是否有些迷茫?

拿鐵是什麼?卡布奇諾又是什麼?

我小心翼翼地隨著別人點了美式,喝了一口完全不能接受,好苦呀

那麼,我們要來看下咖啡被調配的種類了~

根據咖啡中混入的

牛奶、奶泡、重奶油、巧克力醬、熱水、香草、冰淇淋、酒、冰塊

等成分的不同,可以調配出多種咖啡型別

常見的咖啡種類有以下幾種: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咖啡調配分類

義大利咖啡

義大利咖啡是從過濾器中緩緩滴落的咖啡 飲用時,只需品嚐一小口便會被其濃郁的口味和香氣所折服

美式咖啡

美式咖啡源於二戰時,美軍在歐洲喝不慣極其濃郁的濃縮咖啡,便往咖啡裡兌入水去稀釋。 因此美式咖啡本質上是為了把咖啡的濃度稀釋至當時美國人合適喝的濃度。 後來義大利人移民美國,在美國興起了意式咖啡館,便把意式濃縮咖啡為基底的美式咖啡發揚光大,在“兌水”上也作出了先倒咖啡再倒水的順序表達了稀釋濃咖啡這樣觀點。 直到現在,美式咖啡的做法在順序上並沒有太多講究,無非就保留油脂和衝散油脂的區別了。 口味比較清淡,但能夠品嚐得到咖啡原本的香醇味道。

拿鐵咖啡

拿鐵咖啡是以意式咖啡為基底,加以牛奶調製而出的 相較於卡布奇諾的香甜,拿鐵中的意式咖啡的口感更為濃郁。

卡布奇諾

卡布奇諾是用等量的濃縮咖啡和蒸汽泡沫牛奶混合的義大利咖啡 在熱牛奶和濃咖啡的混合上的用牛奶來進行帽蓋 這樣在提升咖啡醇度的同時,還能品嚐得到牛奶的香甜味

摩卡咖啡

摩卡咖啡是一種最古老的咖啡,由義大利濃縮咖啡、巧克力醬、鮮奶油和牛奶混合而成 摩卡咖啡讓咖啡中甘,酸,苦三味達到了完美的平衡,口感極佳。

白咖啡

白咖啡是以一種比普通咖啡更清淡柔和的咖啡,風味純正,甘醇芳香

愛爾蘭咖啡

愛爾蘭咖啡是將砂糖、愛爾蘭酒放入杯中 再加入熱咖啡使糖溶化,然後上面加入鮮奶油,製作而成的咖啡 飲用時,需要隔著冰涼的鮮奶油品嚐熱咖啡風味 是一種既像酒又像咖啡的咖啡

維也納咖啡(Viennese)

以濃濃的鮮奶油和巧克力的甜美風味迷倒全球人士 雪白的鮮奶油上,灑落五色繽紛七彩米,扮相非常漂亮 隔著甜甜的巧克力糖漿、冰涼的鮮奶油啜飲滾燙的熱咖啡,更是別有風味!

佈列夫咖啡

佈列夫和普通的拿鐵咖啡不一樣的地方是,不是用的普通牛奶打發和咖啡混合 而是使用一種稱作half and half的乳製品來打發製作飲品 這種乳製品的脂肪和乳糖含量都比普通牛奶更高 而且由於通常杯型小,因此製作出來的拿鐵咖啡口感更飽滿濃郁。

看看,同樣一杯濃縮咖啡的底,由於加入了不同比例的奶、糖、奶油等配料,會調配出不同口味的咖啡。

如果是把咖啡作為日常口糧,那麼在網路上我們選擇咖啡,都有哪些型別呢?

在咖啡界流傳著一個鄙視圈,很有意思~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從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到,在咖啡這個圈子裡,充滿了“鄙視”的目光~

更有意思的是傳聞喝雀巢的看不起喝麥斯威爾的 O(∩_∩)O哈哈~

但我想說,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有的人沒有時間去做一杯手衝咖啡

有的人無法接受純咖啡的苦,更喜歡奶咖的絲滑香醇

有的人喝掛耳最方便

有的人所在環境只想喝速溶

有的人就喜歡三合一的口感~

每種咖啡存在,就有它存在的道理~

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沒有問題

下面我要開始正式介紹咖啡的入門基礎知識啦,拿起小本本快來做好筆記~

二、咖啡的傳播歷史

起源:

咖啡於公元6世紀最早被發現於衣索比亞南部的卡法(kaffa)地區。

關於咖啡的起源至今沒有具體的史料可考流傳下來的是幾種不同的傳說,但比較公認的是牧羊人卡迪發現咖啡的傳說。傳說在衣索比亞南部的卡法省有一個牧羊人卡迪,每天趕著他的羊群去放羊有一天他發現羊兒們突然有些反常,平時溫順聽話的它們突然一隻只精神抖擻,活蹦亂跳起來。卡迪有點納悶,他發現羊群是因為吃了一種紅色的果實於是他也摘下幾顆嚐了嚐,頓覺疲勞大減,精神倍增,心情也振奮起來。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卡迪將這種不知名的果實帶到附近的修道院交給有經驗的長老長老嚐了之後也感覺到這種果實明顯的提神和振奮精神的作用於是便命人用這種果實煮了湯,分給晚上誦經的修士們喝這樣一來竟意外地解決了修士們晚上唸經打盹犯困的問題而這種神奇的紅色果實,也開始傳開了。

傳入阿拉伯世界:

公元525年,衣索比亞軍隊侵入葉門,而咖啡豆也被士兵們隨身帶到葉門地區。據記載,公元575年葉門地區開始有咖啡樹種植。後來咖啡豆也由運往埃及的蘇丹黑奴帶到了埃及。

咖啡傳入阿拉伯世界後,最初被阿拉伯人用作藥草來治療偏頭痛,促進消化。後來阿拉伯人發明了將咖啡豆焙炒後製作咖啡飲料這種飲料以其獨特的香氣和濃郁的味道征服了阿拉伯人的味覺而當時伊斯蘭教禁止飲酒的習慣又對咖啡的傳播起了一個推動作用咖啡被阿拉伯人稱為“真主安拉賜予的飲料”據記載15世紀在大馬士革,麥加等地已經出現了咖啡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征服阿拉伯世界之後,更是把咖啡發展為“國飲”還發展了流傳至今的咖啡禮儀和神秘的咖啡占卜在16世紀之前,咖啡被阿拉伯世界視為非常珍貴的飲料而阿拉伯人特別是種植咖啡的葉門也壟斷了咖啡生產並且嚴格禁止咖啡種子和樹苗外流。

傳入歐洲

16世紀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東西方貿易中心,咖啡這種神秘飲料自然引起了東西方商人的關注,他們不但自己養成了喝咖啡的習慣,而且也想把這種珍貴的飲料帶回本國。早在16世紀末,威尼斯,馬賽以及倫敦的商人已經開始偷偷將少量咖啡豆帶回本國,在家裡用咖啡接待朋友。

1616年,威尼斯商人首次正式將一袋咖啡豆進口的義大利。而歐洲人更覬覦的是咖啡的種子和樹苗。1615年,荷蘭人將一棵咖啡樹苗偷偷運出摩卡港,運至荷蘭本土並被種植在溫室裡。咖啡這種來自“東方奧斯曼帝國”的“時髦”“神秘”飲料進入歐洲後,迅速被歐洲人所接受而且一批咖啡館應運而生。在咖啡館裡,人們可以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聚在一起談論時事,政治和各種話題另外咖啡館也成了一些文人、藝術家的聚居地,咖啡迅速在歐洲普及並深入到人們的生活。

傳入北美

北美最早出現咖啡的記載大概在1668年,17世紀末茶、可可和咖啡在同一時期被傳到北美,開始飲茶更為流行一些,1773年著名的波士頓傾茶事件之後,咖啡順理成章地取代茶成為主要飲料。

傳入亞洲

1616年被荷蘭人運往荷蘭本土的咖啡樹苗因為無法適應北方嚴寒的氣候,所以無法實現大規模種植,因此荷蘭人在1696年將其移植到錫蘭,並於1699年將其移植到印尼的雅加達,印尼成為亞洲首個大規模生產咖啡的國家。

作為伊斯蘭教的發源地,麥加、麥地那以及耶路撒冷作為伊斯蘭教的聖城也吸引了大批東方穆斯林前來朝聖。而這些朝聖者在阿拉伯也有機會品嚐到咖啡並屢次試圖將其帶出阿拉伯世界。早在17世紀,印度的穆斯林巴巴布丹在去麥加朝聖時,偷偷將七顆咖啡豆帶出葉門,運到印度南部,咖啡被傳入印度。

傳入中南美洲

19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海軍軍官德克利將一棵咖啡樹苗運到中美洲的馬提尼克島,馬提尼克的咖啡樹苗又被傳至海地,多明尼加等中美洲島國。

與此同期英國又把咖啡苗傳至古巴和牙買加。咖啡同時在法屬蓋亞那、蘇利南、海地等國大規模種植。西班牙在自己的屬地哥倫比亞、秘魯等地開展咖啡種植。咖啡苗從法屬蓋亞那又傳至巴西,巴西的咖啡產業一躍而起,20世紀初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產國。

傳入非洲

19世紀末,英國在非洲殖民地廣泛種植咖啡。1893年衣索比亞的鄰國肯亞的咖啡產業開始發展並迅速發展為優質咖啡生產國。

傳入夏威夷

1825年咖啡被傳播到夏威夷群島。

傳入澳洲

19世紀80年代咖啡首次傳入澳洲。

至此,以巴西為首,以南北迴歸線為界,橫貫地球東西,綿延亞非美澳四大洲的咖啡種植版圖形成。

咖啡在中國的傳播

1884年英國人首先將咖啡傳到臺灣,臺灣開始種植咖啡。日據時代,臺灣咖啡開始盛行。

1892年法國傳教士將咖啡從越南帶到雲南的賓川縣,是中國大陸最早的關於咖啡種植的記載。目前我國的咖啡種植主要集中在雲南,海南的部分地區。

咖啡豆的種植此時已遍佈了世界各地,咖啡也成為世界三大飲品之一

三、咖啡豆品種介紹

咖啡是生長在海拔6000英尺左右上的一種茜草科植物的果實,分佈在世界上狹長的亞熱帶軸線;

咖啡樹

3至5年才可結果,首先開出白色的小花,形狀、大小酷似茉莉花,凋謝後結出深綠色的咖啡果實

然後變為黃色、紅色,完全成熟時變為深紅色,我們熟知的咖啡豆就是夾在深紅色咖啡果實中的種子。

咖啡樹

的種類有

500多種

,品種有6000個,其中多數都是熱帶樹木和灌木。

那麼咖啡豆的種類有哪些呢?如何在選購的時候找到適合自己的呢?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世界上主要的咖啡樹有四種,真正具有商業價值而且被大量栽種的只有兩種,所產的咖啡豆品質亦冠於其它咖啡樹所產的咖啡豆。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新鮮咖啡櫻桃,從果肉擠出的是含有羊皮層和果膠的咖啡生豆(種子)

第一種是

阿拉比卡豆

,世界著名的藍山咖啡、摩卡咖啡等,幾乎全是阿拉比卡種。

第二種是

羅巴斯塔種

,原產地在非洲的剛果,不同品種的咖啡豆有不同的味道,但即使是相同品種的咖啡樹,由於不同土壤、不同氣候等影響,生長出的咖啡豆也各具有獨特的風味。

另外兩種為:

賴比瑞亞種和埃塞爾薩種。

咖啡的品種以生物學來劃分的話,可以分為

阿拉比卡(Arabica)、羅布斯塔(Robusta)

和利伯瑞卡(Liberica )。

世界上主要飲用的品種為

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

,利伯瑞卡由於產量不多或品質不佳,而常被忽略。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品種比較

阿拉比卡(Arabica):風味和香氣較好的咖啡豆

阿拉比卡為原產地衣索比亞的代表性品種

在南非、非洲、亞洲國家等地也有生產,佔全世界咖啡產量的70%~75%。

阿拉比卡對於病蟲害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高地地區較適於栽培,尤其以1500米以上高地生產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品質最好。

知名的3大咖啡豆:夏威夷科納、牙買加藍山與葉門摩卡,就屬於阿拉比卡品種。

阿拉比卡生豆有著深色窄長的外觀,被譽為最高品質的高地產阿拉比卡品種,特色是有甜味、酸味與香氣等豐富的味道。

羅布斯塔(Robusta):酸味強烈,並有濃烈口感

羅布斯塔的原產地為非洲剛果

佔有全世界咖啡產量的30%。羅布斯塔一字有“堅韌”的意思

實際上,此種咖啡樹不止對病蟲害抵抗力強,在任何土壤都能生存,甚至野生的狀態也能生長。

因此在高溫地區也能栽種,生長速度快且容易栽培,

有著價格低廉的優勢

,主要用來配豆或是做成速溶咖啡的主原料。

印度、非洲、巴西等地生產的部分羅布斯塔有著強烈的

酸味

,咖啡因含量高,口感較濃郁。

羅布斯塔的價值並不是作為一個反面教材來襯托阿拉比卡的風味有多高階,在意式拼配豆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義大利的拼配會在拼配中加入少量的羅布斯塔來提高咖啡的醇厚度,製作出具有更豐富油脂的Espresso。

你以為咖啡豆就這幾種?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除上面的介紹的阿拉比卡和羅布斯塔外,還有他們的變種和雜交種

先來看個大體框架,再來一一介紹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埃塞爾薩種

埃塞爾薩種是1904年才發現的一個品種原產於非洲的查理河流域 果小,單株產量高,尤其是一種抗旱品種。 產品味香濃烈,稍帶苦味,栽培較少。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鐵皮卡

Typic

:衣索比亞最古老的原生品種,所有阿拉比卡皆衍生自鐵比卡。 風味優雅,但體質較弱,抗病力差,產果量少。 牙買加藍山、蘇門答臘曼特寧、夏威夷可娜等優秀的莊園豆都屬於鐵比卡。

鐵比卡頂葉為古銅色是特徵之一。

鐵卡皮又有多個變種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鐵卡皮的變種

鐵皮卡變種——蘇門答臘曼特寧

印度尼西亞咖啡主要產地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島和蘇拉威西島,其中又以蘇門答臘島所產的“曼特寧”最為有名。 曼特寧口味濃重,帶有濃郁的醇度和馥郁而活潑的動感 不澀不酸,醇度、苦度可以表露無遺。 曼特寧咖啡豆的外表可以說是最醜陋的,但是咖啡迷們說蘇門答臘咖啡豆越不好看,味道就越好、越醇、越滑。

常見的4種曼特寧:

黃金曼特寧 Gold Mandheling 馬面曼特寧(timtim曼特寧細長果)SumatraIsland, Mandehling Longberry, Timtim Belangele 林東曼特寧G1 Lintong Mandheling Grade -1 綠寶石曼特寧(蘇門答臘亞齊省Aceh)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鐵皮卡變種——藍山(BlueMountain)

風靡全球,一顆豆都難求的藍山就是來自鐵皮卡大家族。 牙買加咖啡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英國人將咖啡樹種引進了牙買加,在藍山山脈上種植咖啡

其中更分為高海拔的

牙買加藍山咖啡 牙買加高山咖啡 牙買加咖啡

不同的等級也決定了不同的價格。

牙買加藍山咖啡

(Jamaica Blue Mountain Coffee)

其中的藍山咖啡和高山咖啡下面又各分四個等級。從質量來分由上到下依次為:NO。1、NO。2、NO。3和PB,PB就是圓豆。按照CIB的標準,只有種植在海拔666米以上部分的咖啡才被稱為牙買加藍山咖啡;

牙買加高山咖啡

(Jamaica High Mountain Supreme Coffee Beans)

在牙買加藍山地區666米以下部分生產的咖啡稱為高山咖啡也是僅次於藍山咖啡品質的咖啡,被業內人士稱作藍山咖啡的兄弟品種牙買加藍山咖啡因產量極少,價格也貴一些因此如果想要品嚐牙買加口味咖啡,那麼牙買加高山咖啡就是您最好的選擇了。

牙買加咖啡

(Jamaica Prime Coffee Beans)

藍山山脈以外地區種植咖啡稱為牙買加咖啡。原來中國的咖啡業者普遍有個錯誤的認識,認為只有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藍山區域種植的咖啡才能叫藍山咖啡事實上,藍山山脈1800以上的山冠上,只有一個莊園,就是Amber該莊園只有30公頃土地,產量非常少。藍山咖啡主要分佈於藍山山脈的John Crow,St。John‘s Peak,Mossman’s Peak,High Peak,Blue Mountian Peak 等5個山區。

鐵皮卡變種——可納(Kona)

雖栽植在幾百米的海拔上,但來自於夏威夷大島的可納,吹著溫和的海風,加上肥沃火山岩土質擁有著無比干淨的酸香和甜感。比起海拔更高的藍山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鐵皮卡變種——象豆

Maragogype,Typica的突變體,果實很大、很長,有點扭,植株有長節間和大葉子。產量相對較低。1870年最先在巴西東北部Bahia州的Maragogype產豆區發現豆體比一般阿拉比卡至少大三倍,因而得名。

鐵皮卡變種——帕卡瑪拉(Pacamara)

帕卡斯(Pacas)與象豆(Maragogype)的雜交品種,豆體碩大僅次於象豆是薩爾瓦多1950年代配出的優良品種,近年杯測成績不錯。

鐵皮卡變

——肯特(Kent)

印度發現的鐵比卡混血品種,產量高,抗病力強,但未曾在杯測取得好成績。

波旁(Bourbon)

波旁種,是鐵皮卡(Typica)突變產生的次種,與鐵皮卡同屬現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種,綠色果實成熟時會呈現鮮紅色。

早期(咖啡史前)鐵比卡移植到葉門後的變種,豆形從瘦尖變成圓身。 1715年,法國移植葉門摩卡的圓身豆到非洲東岸的波旁島(法國大革命後改稱留尼旺島Reunion)後才起名波旁。 波旁圓身豆1727年輾轉傳到巴西和中南美洲、1732年英國移植葉門摩卡到聖海倫娜島(後來囚禁拿破崙的地方)也是波旁圓身豆。 波旁是美洲精品咖啡杯測的常勝軍。

波旁家族很強大,我們來看下它的變種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四、影響咖啡口感的因素有哪些呢?

一顆種子變成一杯咖啡的過程,從功能性上可以劃分為5大階段:

種植

——>

生豆加工(精選)

——>

烘焙

——>

研磨

——>

萃取

而其中一些大階段又可以分成無數個小階段。

其中每一個步驟,都會影響最後那杯咖啡的口感

烘焙、研磨、萃取過程在整個咖啡生命週期裡是比較重要的環節,下面要詳細介紹他們~

五、烘焙程度影響咖啡味道

前面我們介紹了烘焙程度大體上可分為3種,

淺烘、中烘、深烘

其中

淺烘一般不作為

引用咖啡烘焙選擇,它常常用作於咖啡豆的樣品測試以及微批次咖啡豆烘焙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那麼中度烘焙與深度烘焙的區別表現在哪些地方?

1.烘焙時間不同:

這是烘焙度之間最根本的區別

2.咖啡豆重量不同:

咖啡豆烘焙的過程中會一直處於吸熱的狀態。

中度烘焙

的失水率大約在15%左右

深度烘焙

的咖啡豆失水率大約在20%左右 對於單粒咖啡豆,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是要比深度烘焙咖啡豆稍重一些。

3.咖啡風味不同

咖啡豆在烘焙過程中會經過一系列物理與化學的變化而生成最終的咖啡風味

淺度烘焙:

酸度高,醇厚度低,以花香、水果風味為主。

中度烘焙

:酸度與醇厚度較為平衡,以焦糖、堅果風味為主。

深度烘焙:

酸度低,醇厚度高,以烘烤、香料風味為主。

烘焙階段對咖啡豆風味的影響主要來自於烘焙過程中的

美拉德反應

(食品加工烘烤時普遍發生的一種現象,烤麵包烤牛肉等都會發生)和

焦糖化反應

咖啡豆開始烘焙後在

150度

時發生美拉德反應,豆子將產生出不同風味(香料香味、奶油香味、堅果香味等);

180度

時,豆子中的糖類發生焦糖化反應,顏色變深(就像炒糖會散發出焦糖香味、香草香味等);

由此可見,

隨著烘焙程度的加深,咖啡本身的風味會變弱,而苦味會加深。

(這句話是重點哦↑)

烘焙可以說在整個流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也是影響咖啡口感的重要因素

而權威的機構對咖啡烘焙分類更詳細

SCAA常見的幾種咖啡烘焙方式(按程度由淺到深):

SCAA全程Specialty Coffee Association of America中文“美國精品咖啡協會”,是目前國際上最權威的咖啡評定認證組織和最大的咖啡貿易組織了。

我們可以透過下圖來看下不同烘焙程度對咖啡口味的影響↓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Light Roast:極淺度烘焙

下豆時間:一爆開始前後風 溫度:205度 豆表呈淡肉桂色,具有濃厚的青草味,口感與香氣不足,很少做品嚐用

Cinnamon Roast:淺度烘焙

下豆時間:一爆開始至密集風 味:豆表呈肉桂色,此時的青草味已除,酸質強烈、略帶香氣 適合做法:常用來做沖泡美式

Medium Roast:中度烘焙

下豆時間:一爆密集至結束間風 溫度:210度 味:豆表呈栗子色,口感清淡、偏酸帶苦、香氣適中,保留咖啡豆原始風味 適合做法:常用來做美式美式活混咖啡

High Roast:中度微深烘焙

下豆時間:第一次爆裂結束風 豆表呈淺紅褐色,口感清爽豐富、酸苦均衡不刺激,且略帶甜味,香氣風味均佳,藍山、吉利馬札羅咖啡均適合此烘焙程度 為日本、中北歐人士喜愛

City Roast:中深度烘焙

下豆時間:第一次爆裂後,即一、二爆中間風 溫度:230度 豆表呈淺棕色,口感明亮活潑、酸苦平衡間酸質又偏淡,且釋放咖啡中優質的風味,為標的烘焙程度,也是大眾最喜愛的烘焙程度 巴西、哥倫比亞咖啡均適合此烘焙程度 適合做法:常使用於法式咖啡

Full City Roast:微深度烘焙

下豆時間:第二次爆裂風 味:豆表呈褐色,口感沉穩飽滿、苦味較酸味強勁、餘韻回甘,香氣飽滿,為中南美式烘焙法 適合做法:多做冰咖啡、黑咖啡使用

French Roast:極深烘焙

下豆時間:二爆密集到二爆結束風 豆表呈深褐色帶黑,口感強勁濃烈、苦味較濃、酸味清淡近乎無感覺、帶有濃郁的巧克力與煙燻香氣 為歐洲由以法國最為盛行 適合做法:咖啡歐蕾、維也納咖啡

Italian Roast:極深度烘焙

下豆時間:二爆結束至豆錶轉黑出油風 味:豆表呈黑色泛油光,咖啡豆纖維在碳化之前,口感強烈複雜、苦味強勁、帶有濃厚的煎焙與焦香 主要流行於拉丁國家與義大利 適合做法:多做意式咖啡Espresso使用

由此可見,烘焙程度的深淺,極大影響著最終咖啡的口感

六、研磨程度

我們買到了烘焙好的咖啡豆後,要做的一件事是研磨啦~

一般而言,好的研磨方法應包含以下4個甚本原則:

1、應選擇適合衝煮方法的研磨度;

2、研磨時所產生的溫度要低;

3、研磨後的粉粒要均勻;

4、衝煮之前才研磨。

基於此原則,強烈建議買研磨機自己進行研磨

一來可以根據心情調整研磨細度搭配著不同的萃取工具,可以做出不同口味的咖啡

二來可以控制在衝煮之前才進行研磨,最大程度保留住咖啡粉的質量

研磨粗細適當的咖啡粉末,對想做一杯好咖啡是十分重要的

咖啡研磨的粗細度會直接影響萃取時間的長短以及萃取率的高低。

咖啡研磨得越細,粉層就越密實,有較多的咖啡粉顆粒與熱水接觸

萃取阻力加大,越容易延長萃取時間,並提高萃取率

容易出現過度萃取,則咖啡可能非常濃苦而失去芳香;

反之,咖啡研磨得越粗粉層間隙越大,有較少的咖啡粉顆粒與熱水接觸

萃取阻力變小,越不容易延長萃取時間,並降低萃取率

容易出現萃取不足,那麼咖啡就會淡而無味

因為來不及把粉末中水溶性的物質溶解出來。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咖啡豆的研磨方法根據其大小可以分為粗研磨、中研磨與細研磨三種。依咖啡器具不同而使用合適之研磨方法。

常見的咖啡研磨標準

1:土耳其式用粉:如果研磨機可以達到的話,這就是最細的咖啡粉了 2:細濃縮咖啡用粉:非常細的咖啡粉,有結塊的可能 3:濃縮咖啡用粉:細咖啡粉,有結塊可能,常用於濃縮咖啡的製作中 4:細過濾式用粉:介於濃縮咖啡用粉和過濾式用粉之間 5:過濾式用粉:咖啡粉有調味用特級綿糖的質感,與第3級的細粉有很大差別,常用於手衝咖啡 6:粗過濾式用粉:精度與砂糖相仿 7:粗粉:適用於浸泡式衝煮法,例如法壓壺。精度和海鹽碎屑相似 8:極粗粉:和岩鹽大小相似,只適用於長時間的浸泡式衝煮法

根據歐洲精品咖啡協會研究

法壓壺的研磨粗細表示每顆咖啡豆被研磨成100-300個顆粒,直徑約為0。7毫米。

電動滴濾機為中研磨,每顆豆子被研磨成500-800毫米,直徑約0。5毫米。

手沖和虹吸的中度研磨每顆豆子被研磨成1000-3000微粒,直徑約為0。35毫米。

意式濃縮咖啡的細研磨,每顆豆子研磨成3500個微粒,直徑約為0。05毫米。

土耳其咖啡壺則研磨成麵粉狀,大約每顆研磨成15000-35000微粒。

研磨機的推薦:

手搖研磨機

優點:

手搖研磨機,能盡最大可能保留原始風味,無電機導致熱度升高,咖啡豆的品質保留下來,在研磨過程中享受咖啡製作的快樂

缺點:

廢手

電動研磨機

優點 :

方便,可以控制研磨細度

缺點:

失去了手動研磨的樂趣,電機發熱會影響咖啡粉的口感品質

七、萃取方式

在化學中,萃取指的是從原料(咖啡豆)裡提取有價值的物質(風味),換到咖啡萃取中,就是使用水把風味從咖啡粉裡提取出來。

提取出的物質對咖啡的風味和香氣有直接的影響,咖啡中含有以下水溶性化合物,以及許多其他化合物:

咖啡因(苦)

酸(其中一些產生酸味/或甜味)

脂質(粘度)

糖(甜味,粘度)

碳水化合物(粘度,苦味)

萃取方式的不同,同樣是影響咖啡口感的重要因素

常見的萃取方式有以下6種,每種方式搭配著上面介紹的不同研磨細度

(一)浸泡式萃取

浸泡式萃取原理是指在容器中倒入咖啡粉並與熱水充分混合後 先靜置一段時間再進行萃取的方法 可根據研磨度及水溫的不同,影響咖啡粉與水的接觸程度 也會因咖啡粉的攪拌情況、咖啡粉的分離速度而萃取出不同的咖啡口感。

器具:愛樂壓、法壓壺、聰明壺等

優點:味道更佳平衡、更方便萃取易溶部分,容錯率高

缺點:總體的萃取效率低

研磨度:

法式壓力壺是一個圓筒狀容器和一個可將咖啡粉和水分離的有軸金屬過濾網構成。 萃取用法:將磨好的咖啡倒入咖啡壺中,再加入熱水,過一會後擠壓過濾網,此時咖啡從容器底部過濾出來,操作方法也是非常簡單的! 咖啡粗細:粗粉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法式壓力壺萃取

而法壓壺萃取使用粗磨粉,水溫控制在85-90度直接浸泡(類似於泡茶)

萃取時間最長,由於使用不鏽鋼濾網會有咖啡粉末殘留在咖啡中,口感粗獷濃郁。

(二)煎煮式萃取

煎煮的萃取原理是將容器內的咖啡粉及水混合後進行煮沸的方法。 會因高溫而難以繼續萃取,加上水會沸騰,會產生大量的氣泡,容易導致溢位。

器具:土耳其咖啡壺

土耳其咖啡並不常見,而它的口味,主要分為苦(Skaito)、微甜(Metrio)以及甜(Gligi),這三種口味。 烹煮方法主要是以一種名為Briki的不鏽鋼鍋,將咖啡粉磨得很細,直接放入鍋中烹煮,一直到煮沸騰為止,然後再將火關掉,全部倒入杯中。 土耳其人喝咖啡,殘渣是不濾掉的,由於咖啡磨得非常細,因此在品嚐時,大部份的咖啡粉,都會沉澱在杯子的最下面 不過在喝時,還是能喝到一些細微的咖啡粉末,這也是土耳其咖啡最大的特色。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三)滲透

滲透原理是直接對裝有咖啡粉的容器進行加熱 並利用蒸汽壓力使熱水迴圈以萃取出咖啡 水受熱後沸騰上升,經過裝有咖啡粉的粉槽,再透過管子流出。

常見器具:摩卡壺

萃取用法:將磨得很細的咖啡粉倒入容器中,隨後在短時間內用高溫高壓的方式製成咖啡 咖啡粗細:極細粉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摩卡壺萃取

摩卡壺萃取出來的咖啡口感濃郁,帶有油脂層,是最接近意式濃縮咖啡的咖啡器具。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四)滴濾

滴濾萃取是將咖啡粉倒進濾杯再注入熱水,再用分享壺承接滴濾出萃取液的簡單方法 常見的滴濾當屬

手衝器具

了,但手衝有多種萃取器具,會以不同的方法進行萃取 但萃取原理都是以滴濾方式進行,同時也會受研磨度、手法、水溫、濾紙的不同而使咖啡風味產生變化 萃取用法:非常簡單,只要將濾紙放在咖啡濾杯上,沖泡好後再將濾紙中的殘渣倒掉就可以 咖啡粗細:中粉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滴漏式萃取

濾紙滴漏式水溫控制在85-90度,使用中度研磨的咖啡粉

由於油脂被濾出得到的咖啡口感清爽,同時可以控制沖泡手法與注水量的不同,使得風味富於變化;

(五)真空過濾

是使用上下兩個玻璃壺融合浸泡的萃取方式 受到蒸汽壓力的影響 加熱後的熱水會從玻璃下壺往上透過咖啡粉 接著利用上下壺的壓力差進行過濾 再萃取出咖啡。

真空過濾最最有代表的就是虹吸壺了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虹吸式咖啡壺的外觀很特別,當你在沖泡咖啡的同時,猶如在實驗室裡做實驗的感覺,儀式感特別強。 萃取用法:先在球型玻璃容器中倒入水,隨後加熱至沸騰,同時將咖啡粉放在漏斗中並插入玻璃容器中; 當水沸騰後就會被吸上來,這時咖啡萃取就開始了,一定時間後,只要停止加熱,就會瞬間進行過濾,咖啡液和粉末就會分離。 咖啡粗細:中粉

虹吸咖啡口感濃郁,厚實且圓潤,但對萃取的拿捏有一點難度,萃取水溫過高會導致咖啡出現焦苦味,長時間的浸泡也會產生澀味。

(六)加壓浸潤

加壓浸潤主要是意式濃縮咖啡,濃縮咖啡是利用高溫、

由於咖啡機的操作更簡單,所以比滴漏式的影響更廣,也變得越來越普及 但由於用機器沖泡出來的咖啡味道穩定性差,也不像手衝咖啡那樣容易把控 所以用咖啡機沖泡方式的咖啡原料就顯得格外重要!

關於咖啡入門,搞懂這篇就足夠啦

咖啡機萃取

意式咖啡機使用95度水加壓快速萃取極細粉,最後得到一小杯濃縮咖啡

味道濃郁,搭配牛奶砂糖也不會掩蓋其風味;

以上是比較常見的幾種萃取方式,總有一種方式適合自己~

八、在家做咖啡,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

現在我們已經瞭解了咖啡豆的種類和各自的口味特點、常見咖啡種類、影響咖啡口味的因素

那麼在家裡,我們能否做出適合及的咖啡呢?

(1)對酸度的接納程度

很多人不喜歡口味偏酸的咖啡

咖啡在烘焙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叫奎寧酸的物質,這種物質就是咖啡酸味的主要來源。

咖啡酸的其他影響因素除了產區不同、種植海拔不同外,還跟烘焙度、衝煮方式、品嚐時的水溫變化有關

相同的咖啡豆,

淺度烘焙的咖啡豆酸感會更明顯

,中度烘焙的豆均衡性較好,深度烘焙的咖啡在烘焙的時候抹平了咖啡原始的風味,

大都是苦味較重

烘焙時間愈短,焦糖化程度愈低,酸性物質破壞較少,衝煮出來的咖啡也會具有更多的酸質。

烘焙時間愈長,焦糖化程度愈高,酸性物質被破壞愈多,就愈不容易有酸味。 比如八斗麥日式炭燒咖啡,就是小慢焙,延長烘焙時間來讓咖啡酸幾乎消失殆盡,但卻保留了更多可以回味的物質。

不同的咖啡衝煮方式會帶來不一樣的咖啡風味,當然了,咖啡的苦和酸也會表現在這裡。

法壓壺、虹吸壺

一類的咖啡壺,出品的咖啡苦味更濃,酸味更弱;

手衝、美式咖啡壺一類的咖啡衝煮方式,酸苦均衡度更好些,可以自行控制;

沖泡咖啡的最佳水溫是80℃-90℃,一般我們都是用較高的溫度去沖泡咖啡的 品嚐咖啡的時候溫度還很高,那個時候的咖啡酸感比較弱 而當品嚐咖啡的水溫下降時,咖啡的酸感會更強烈。

(2)對咖啡因的承受能力

要明確自己的身體是否接受咖啡因,能接受多少

這都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每天3、4杯美式完全不影響睡眠

有的人早上喝一杯晚上都睡不著

所以在挑選咖啡的時候,也要注意咖啡因的含量如何。

但是在製作一杯咖啡時,深度烘焙的咖啡因整體含量會更高。

這是因為中度與深度烘焙咖啡豆的重量不同。 同樣的一杯咖啡,深度烘焙所需要的咖啡豆要比中度烘焙的咖啡豆數量要多 這就導致一杯深度烘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會更高。

咖啡的基礎入門知識就講到這裡啦,下面是我辛辛苦苦整理出的各類咖啡網購推薦,希望能給大家帶來選擇上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