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幾集《慶餘年》,還是覺得不夠好

文/夢裡塵外

看了十幾集《慶餘年》,還是覺得不夠好

2019年12月初,兩部熱劇《鶴唳華亭》和《慶餘年》。

《慶餘年》的火熱程度遙遙領先,評分也高。

但即便是這樣,我還是覺得《慶餘年》不夠好。

為什麼我覺得《慶餘年》不夠好?準確的說還是那句話:看不懂。

你要問我這部劇好不好看?我可以回答:好看。

你要問我為什麼不夠好?我只能說,故事我看不懂,因為我沒看過原著啊。

如果一部影視作品要靠再讀原著才能看得懂,那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本身就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想想那麼多的影視劇,絕大多數看過之後都能看個大概,講了什麼,結果是什麼,一清二楚,都不用去深挖。

之所以一路追下去看,是實在想知道某些事情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它有多麼多麼的吸引我,而相反,遲遲找不到原因之後,我將這些問題歸納為“吊胃口”,一次可以,兩次可以,一直吊就沒意思了。

因為從第一集就已經看糊塗了。重症肌無力幾個字一閃而過,直接就到了範閒的嬰兒時期。在十幾集的時候,有一個範閒重症肌無力的現代片段,範閒躺在醫療室的床上準備接受治療。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不把這個片段放在第一集,在介紹重症肌無力的時候,講講他的睡覺,講講他的甦醒,再過渡到嬰兒時期,不是更好嗎?

當有一集終於得知了“私生子”“私生女”這樣的事情之後,我才知道我一直看不懂的原因所在了,這只是其一。

然而就這一條,已經足以讓我琢磨了好久。

遲遲弄不懂的原因在於主角範閒的身份,為什麼範閒的身份在第一集中沒人說出來呢?不管是之前出現的五竹、陳萍萍,還是後出現的範閒奶奶、費介,隨便從哪一個人口中說出來,或是從獨白中講出來,那麼從第一集開始範閒所經歷的一系列事情,基本都能猜出個大概。

但是沒有人說,所以就好奇於範閒的身份,也就覺得看的費勁。

包括後來偶爾看了一篇關於它的介紹,機器人、狙擊槍、大爆炸等等字眼映入眼簾,一時間都懷疑到是不是寫錯了。

有時候會覺得這部《慶餘年》只是為原著粉準備的,因為在他們看來毫無壓力,因為什麼都通透。有人覺得改編削減的劇情太多了。

但是對於我這樣從來沒有看過原著,直接衝進來看的人,就是霧水連連。完全不覺得削減了多少,還會覺得劇情太拖沓太慢了。

沒看過原著,所以弄不明白。

有人說了,那看不懂就去看喜羊羊好了,那個簡單更容易懂。四大名著裡,《西遊記》我喜歡看,《水滸傳》我喜歡看,《三國演義》我喜歡看,就是不喜歡看《紅樓夢》。

為什麼?因為我覺得除了《紅樓夢》之外,其他都能看懂。

有人說那是你文化水平太低了,需要提升提升。看一部影視劇,需要什麼文化水平?所喜歡看的不過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娛樂罷了。又不是專家,要做什麼研究。

如果第一集,將故事發生的背景做一個簡單的概述,將範閒的重症肌無力片段加上,範閒的最終身份也講出來,隨後再從古裝人物出現敘述,我想這樣都會很容易看得明白。因為還有像我這樣沒讀過原著的。

我想知道的並不是什麼燒腦,也不是什麼懸疑,只是想知道範閒的身份罷了。光是一個範閒的身份都迷惑了好久,更不要說其他出現的人物了,一個比一個藏的深沉,根本都找不到挖掘線索的地方。

那又有人說了,你行你上啊。不好意思,幹不了。我只是想弄明白自己想清楚的事情。

自從喜劇兩個字開始成為這部劇的新標籤之後,覺得再去計較、去探討人物的身份和目的,已經沒有那麼重要了。

輕輕鬆鬆的看,反而覺得放鬆。

所以你要問我《慶餘年》好不好看,我會跟你說:好看,因為笑一笑十年少。

你要問我《慶餘年》到底怎麼樣,我也會跟你說,反正我看不懂,因為我真沒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