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大家好,我是

王俊俊

今天是第

1534

天硬核不斷更分享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提起商朝,你會想到什麼?

妲己禍國?哪吒鬧海?比干挖心?武王伐紂?姜太公釣魚?

封神榜極具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千古流傳的殷商盛世,直至今天,那些神秘的幻想,仍然為我們津津樂道。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在人們現有的印象裡,殷商是一個覆蓋了今天中國大部分地區,充滿了神秘、妖豔和血腥的冷酷王朝。

而真實的殷商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我們或許可以從歷史遺蹟中窺見他的面貌。

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最近發現了一檔寶藏節目。

它就是

隱秘的細節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該劇由優酷影片、河南衛視、實力文化,聯合推出。

由歷史學家葛劍雄教授擔任總顧問。

導演關正文,攜手金牌主講人黃志忠(中國內地男演員、出演《人間正道是滄桑》獲得白玉蘭獎、金榕樹大獎、飛天獎 )

文化歷史學者吳伯凡(哲學碩士,《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 )

王永生(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

李曉傑(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帶我們從《隱秘的細節》看可愛的中國,一起去找找歷史的真相。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隱秘的細節》講的就是殷商王朝的故事。

故事要從盤庚遷都講起。

盤庚遷都大家都知道,但是盤庚為什麼遷都呢?

透過研究史料,我們知道,當時人類的祖先還處在新石器晚期的文明階段。他們的生活方式就是每天打打獵,捉捉魚,守著一個地方悠閒地採摘果子吃。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等到這裡的食物消耗地差不多了,就換個地方繼續生活。

勞動? 耕種?不存在的!

這種生活方式的弊端在於,隨著越來越多的小孩出生,遷徙的節奏越來越慢,在一個地方定居時間越來越長,自然食物鏈的供給缺口自然越來越大。

於是,農耕就變成了必然之選。

可是,早期能使用的農具只有木頭和石頭,面對等待開墾的荒地,這該是多麼絕望啊。

太難了,聞者傷心,聽者流淚。

沒有任何生存智慧和經驗的他們,能做的,只能是對現有資源進行侵略和破壞。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更絕望的是,沒有肥料的養護,一塊土地種過幾輪莊稼之後就沒有地力了,這就意味了他們要不斷拋荒舊地,開墾新地。

也意味著每個試圖定居的農耕部落大約每隔四五十年,依然要進行一次遷徙。

直到大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王朝出了一位著名的國王叫盤庚,他帶著殷商王室部落進行了第七次遷都。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考古學家在殷商都城的廢墟中,發現了大量今天的人們能夠看得懂的文字。

這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考古發現。

那麼,盤庚遷都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1899年,在清朝的北京,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得了瘧疾,藥方裡有一味藥叫龍骨,是河南安陽小屯村農民種地時,隨手撿到的神奇的刻有字劃的龜甲獸骨。

雖然龍骨不能治病,王懿榮卻高興地發現,這些字劃是商代占卜文字。

王懿榮也因此名留青史。這波不虧。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根據這些甲骨文,考古學家找到了古老漢字的起源。也找到了盤庚第七次選定的商代都城,發現了八十多座宮殿建築遺址。

一千多座古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漆木器,以及多達十五萬片的刻字甲骨。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這一發現,讓殷商王朝的存在終於有了實物的證據。

而在盤庚遷都之前,商王朝六次的遷徙痕跡難以尋覓,不但沒有實地考古證據的支援,連史記上也沒有詳細記載。

那這六次遷徙是筆者編撰的嗎?

當然不是。

西晉時期戰國墓葬中發現了一本編年體史書——《竹書紀年》,上面記錄了六次遷徙的軌跡。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盤庚遷殷是從漁獵社會到農耕定居社會的關鍵點。

盤庚時代也正是祖先對自然環境認知、群居文化認知、生產工具進步等綜合條件提升的成熟期。

《竹書紀年》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商朝的第十任君王叫大戊。

有一天,宮廷的院子裡忽然長出一棵祥桑與穀子共生的植物,一夜之間就長成一棵大樹。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出現此等異象,大戊慌了。急忙召來卿士伊陟。

大戊:愛卿,這可如何是好。

伊陟嘀咕:不就是棵大樹嘛,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大戊:你說啥。

伊陟:微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大戊:那你就別講了。

伊陟:常言道,邪不壓正,妖不勝德。

大戊:……

伊陟:大王應該修身立德,勤政愛民。

大戊:哦行吧。

三年後,遠方的人聽聞大戊的好名聲,紛紛慕名而來。

重譯而至者七十六國。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重譯的意思是:賓主之間想要說句話,需要通過幾種語言不斷地轉化翻譯,互相才能聽得懂對方的意思。

這場面,真是想想都有趣。

這個人類文明交流的宏大景觀,可謂是非常震撼。

前來做客的賓客中有來自西戎的遊牧部落,商王大戊還特地任命了一位叫王孟的官員,擔任殷商派駐西戎的特使。

為了便於部落之間的頻繁來往,人們開始製造交通工具。

甲骨文最早的車的形象如下: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甲骨文的車字說明當時的車有兩個輪子;輪子上有輻條;有車軸;而且,考慮不能讓軲轆掉了,兩側有阻擋機制。

利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這個基本的物理小竅門,車輛被製造出來。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五年之後,殷商設立了專門負責研發製造車輛的機構。

十年之後,殷商製造出了自己的戰車。

在那個緩慢的時代,文明就是這樣一點點地進步著。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這便是第一集的故事。這是《隱秘的細節》告訴我們的真實的歷史場景,希望從前人留下的史料,和當代考古學家的發現中尋找隱秘的線索,努力讓歷史回到常識。

讓前人的經驗可以指導今天的生存和發展。

《隱秘的細節》呈現給我們的,不是曾經耳熟能詳的王朝帝王故事,而是採用唯物史觀,從大量出土文物、經典古籍中,重新梳理祖先創造文明及其演進過程,力圖描繪出一幅中華文明演進史的輝煌畫卷。

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是,製作團隊用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打磨還原的殷商時期的100多個社會生產場景,

藉助三維特效製作手段,谷歌開源精密地理資料,重現了商周地域的地理地貌、經濟民生。

在這場豪華的殷商之旅中,不僅瞭解了歷史的細節,還享受了一次次視覺盛宴。

乾貨滿滿、良心佳作,簡直是我們廣大歷史迷的福音。

第一集中,我們知道了盤庚為什麼要遷都。

人們對水文、地理等自然條件的不瞭解,生產工具的落後和社會組織能力的缺乏,是搬遷的主要原因。

想要永久性的定居,就要改變生產能力。

只有青銅工具的製造和普及才能解放生產力。

有了青銅的鋤頭、鏟子,祖先才可以深翻土地,有了青銅的斧子、 鑿子,祖先才可以大量砍斷各種直徑的木頭,搭建有跨度的、有規則形狀的住房。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化學家孫衛東在研究中國青銅器的鉛同位素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隱秘細節:殷商早期的青銅器中含有的一種高放射性成因鉛同位素,竟然與遠在非洲的埃及青銅的特性十分相似,但在東亞大陸卻沒有這一特性的鉛礦存在。

這一發現,用科學證明了古代人類文明存在大範圍交流的事實。

除了青銅冶煉技術,兩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與東亞大路中原文明之間的交流,還有很多重要的巧合。

公元前 3200年,蘇美爾人發明了同屬於象形文字的楔形文字,而三星堆古蜀國的文字也是象形文字。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公元前4000年,蘇美爾人發明了輪子,並且在公元前3300年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四輪車。

兩千年後,殷商向中國西部的遊牧部落學習了車輛製造技術,甲骨文中也有了“車”這個字。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文明的漸進發展的過程也同樣適用於對文字產生的觀察。

我們把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字、三星堆古蜀國文字、雲貴青藏的東巴文字、河南二里頭甲骨與後來盛行於殷商的甲骨文字放在一起,就會看到文字的發展同樣經歷了交流和漸進的過程。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整個殷商時代的前期,就是所有這些文明成果不斷匯聚融合、創造升級、走向成熟的過程,是中原數千部落逐步進入永久定居的城邦時代的過程。

《隱秘的細節》第一季一共十集,每集聚焦歷史文明起源的一個原點。

展現了祖先從石器時代進入青銅時代、從遷徙時代進入定居時代、從城邦時代進入王朝時代的壯麗過程。

那些我們熟悉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的歷史細節,在這裡得到了詳細的介紹。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隱秘的細節》已於5月18日

正式上線優酷。

對於《隱秘的細節》的誕生,優酷人文資深總監王立明透露:

“年輕化是我們優酷平臺今年的策略,目前的Z時代,尤其是現在崛起的Z時代,我們覺得他們的知識結構、認知水平、審美,應該說是歷史上是最好的水平,我們要滿足他們對審美和人文內容的需求。”

河南衛視總監劉林軍也認為:“作為電視臺來說,我們需要從內容和語態上更多得出一些讓年輕人能接受的東西,但也不是一味迎合討好,什麼樣的內容可能是年輕人會喜歡的,在這方面,我們的角度選準就是國風國潮。”

目前每週二晚在

河南衛視、優酷

影片同步更新,讓我們一起繼續期待這段奇幻的歷史旅程吧。

近期優質文章和電影

《愛宕機2》最火的一集,深度詳解

她再“美”,也不配追上熱搜,謝謝

躺平、飲茶、摸魚、不結婚生子,年輕人可太壞了~

豆瓣8。9分,國產劇排行榜第一

致廢物、loser、殘疾、躺平和無用的人們

關注此號免費獲取200多篇精選電影和文章

又一部國產良心片,不想被埋沒到消失

把自己蛻變成一個避難所,

天堂自己會來臨。

問兩個問題:1。星標我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