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最近,小康君去看了電影《我的姐姐》,內心還是挺有感觸的。

電影裡有一句臺詞特別扎心:

“我是姐姐,從生下來那天就是,一直都是。”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姐姐,好像是一種宿命。

安然和姑姑,作為一個家族裡的兩代姐姐,她們的人生互為映象,年齡相差很多,卻面臨著同樣的生存處境。

這種無法逃脫的壓抑感和無力感,一下子就戳中了我。無數的人,在電影裡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一個“中國式姐姐”的故事

張子楓飾演的安然,是一個因為女兒身份而從小不被重視的“姐姐”。

父母重男輕女,在安然出生後一直想再生個兒子,當時的政策不允許,父母就讓安然假裝成瘸子來騙取二胎指標。但安然不願裝、也裝不好,為此經常遭到責罵和毆打。

為了掩人耳目,安然從小被父母寄養在姑姑家,被表哥當沙袋揍,被姑父偷看洗澡。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若干年後,二胎政策開放,父母不顧安然的抗拒,再生了一個男孩。

自從生下弟弟以後,父母就沒有怎麼管過安然。

甚至還篡改了安然的高考志願,讓她留在本地學護理,因為可以早點出來賺錢,早點照顧弟弟。

一氣之下,剛上大學的她和家裡斷絕了經濟來往,一直靠自己打工賺生活費。

大學畢業後,安然被迫留在本地醫院當了一名護士,但她的心裡卻只有一個念頭——考研去北京,逃離原生家庭。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然而,就在這個當口,父母車禍雙亡,留下一個比自己年小20歲的弟弟。

突如其來的變故,徹底改變了安然的生活。

親戚們都圍了過來,要求安然承擔起姐姐的責任。

因為她是姐姐,姐姐就應該照顧弟弟。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但弟弟出生時,安然在上大學,姐弟倆連面都沒見過幾次,更談不上有什麼感情。

何況,父母的重男輕女讓安然吃盡苦頭,她本來就對這個弟弟十分厭惡。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安然想把弟弟送給別人領養,但在此之前,她只能一個人先帶著弟弟生活。

後續相處中,姐弟倆爆發了激烈的矛盾,被父母寵壞的弟弟,對安然頤指氣使。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吼叫著“家裡東西都是我的,你必須聽我的話”,甚至還往她的臉上吐口水。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撕碎了姐姐給他準備的麵包,大哭大鬧,叫嚷著想吃肉包子。

安然想起自己也喜歡吃,但爸媽從沒給自己買過……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一邊是想要掙脫現實、追求夢想的強烈意願,一邊是沒有感情、卻要被迫撫養的弟弟。

一句“我養他的話,我這輩子就完了。”

道出了在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作為一個姐姐的糾結和無奈。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2、現實中的姐姐,遠沒有電影那麼幸運

在電影裡,安然有一套能賣100多萬的學區房,她可以選擇將弟弟送養,還可以去北京讀研。

但這個故事如果發生在真實世界,她就沒那麼幸運了。

前幾天,網上看到一個新聞。

浙江杭州,一個20歲的年輕女孩欲跳河輕生。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據報道,女孩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離婚,媽媽走了,爸爸也不管他們。

為了養活三個弟妹,女孩十幾歲就出來打工,因為不堪忍受生活壓力,曾多次自殺。

這次想不開,也是因為生活壓力太大了。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其實我已經不止一次想過自殺了......”

面對鏡頭,女孩一邊哭著一邊拿出雙手,兩隻手腕上留著幾十道割痕。

這位苦命姐姐的不幸,讓許多網友心疼,不禁感慨“她太難了”。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也有人聯想到了《我的姐姐》。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明明不想養、養不起,為什麼還非得生二胎,還連生好幾個?

無非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在作祟!

隨著二胎開放,越來越多已經有了成年子女的父母,因為各種原因要了二胎。

有些父母沒能認清為人父母需要承擔的責任,不考慮自己的身體和經濟狀況,不顧子女的意見和感受,卻指望著哥哥姐姐擔負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任,為他們的未來“兜底”。

可哥哥姐姐們也有自己想要的生活,揹著一個孩子,還怎麼找工作,找物件?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另外,當二胎降生後,能得到好的成長環境嗎?

別的孩子來到世上,迎接他的是愛和期待,有父母的陪伴,有良好的物質條件。

可這個孩子有什麼呢?

只有一對老父老母,哥哥姐姐對他也沒有愛。

好不容易長到20歲,人生才剛剛起步,馬上又迎來了父母養老的重擔。

這樣的人生,過著有什麼意思呢?

父母一個錯誤的決定,坑了自己又坑了兩個孩子,搞得親人之間形同陌路,只有義務沒有愛,這又是何必呢?

所以生二胎,特別是高齡生二胎,一定要理性,要量力而行。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3、“重男輕女”的大環境下,願她不再獨自抵抗

弟弟最終歸誰撫養的問題,電影給我們留下了懸念,也引發了觀眾評價的兩極分化。

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開了個好頭,走了條老路”;

也有很多人罵《我的姐姐》是“娘道”之後的“姐道”,是“扶弟魔”。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對此,編劇遊曉穎表示:

“告訴女性應該怎麼做,是不公平的。我們一直強調支援,而不是支配。”

看完電影后,也有一位姐姐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姐姐們沒有那麼討厭弟弟,討厭的是弟弟背後的含義。”

《我的姐姐》想說卻不敢說的,我來替她們說!​

不得不承認,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我們都生活在重男輕女的大環境裡。

但時代在變,社會的觀念在變。

以往,“重男輕女”“長姐如母”的無形枷鎖如同套娃,套住了一代代姐姐。

但時至今日,

姐姐們正在覺醒,個人權利的觀念也慢慢深入人心。

在一場對話後,連姑姑也意識到,“套娃不是都要放進同一個套子裡”。

雖然電影中提出的現實問題,目前還很難得到解決,但由此引發的思考,對於“姐姐”身份的審視,對“重男輕女”大環境的呈現,遠比一個痛快的結局,來得更深刻、更重要。

最後,希望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姐姐都能被溫柔以待。“願她不再獨自抵抗,願她可以放下疲憊肩膀,願千千萬萬個她都能被照亮”!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泛心康】。

泛心康,致力於為大眾提供專業、可信賴、多元化的精神心理健康服務。在這裡,200萬人和你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