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教無類?就是有錢沒錢都能上學,這才是圓滿的教育

我們大家都知道,孔子是不僅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還是一位教育家。他最早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學主張,並且他在實際當中,也是這麼做的。

什麼是有教無類呢?類,就是類別,我們人是有很多 類別的,有聰明的,有愚笨的;有善的,有惡的;有富貴的,也有貧窮的,等等很多類別,都不一而同。但是作為教育,它是沒有分別的,無論是哪一類的人,哪怕是一個壞人、惡人,只要他有學習上進的心,都應該給予其教育,都應該全心全意地把他教好,幫他斷惡修善,這是孔子的教學理念。

什麼是有教無類?就是有錢沒錢都能上學,這才是圓滿的教育

孔子的這種存心,就是仁,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種存心,就是佛菩薩的心,只不過當時還沒有佛菩薩的名字,如果有的話,那孔子就是佛,就是菩薩。

孔子教學,他不是以收學費賺錢為目的,他是以慈悲為本,不管你是誰,你只要肯學,只要向他求救,他都會耐心地去教,如果你不想學,那就沒辦法了。佛教常說“佛不度無緣之人”,人家不肯學,不願學,沒有這個緣分,你主動去教人家,那是攀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釋迦牟尼佛和孔子的教學,沒有兩樣,都是以教化眾生、利益天下為己任,沒有想著個人利益,所以他們才名揚天下,永垂不朽,成為人類的導師。

在《論語。述而第七》中有句話:“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束脩,就是束脩之禮,就是說帶著禮品來拜見老師,誠心誠意地向老師來求學,孔子就沒有不教的。這個束脩之禮,有的人說就是十束肉乾,不是什麼貴重禮品,是一般人家都拿得起的。孔子說這句話,不是說跟弟子收禮,而是說即使你帶上十束肉乾,只要真心求學,我都會好好地教他。

什麼是有教無類?就是有錢沒錢都能上學,這才是圓滿的教育

有的人說這個肉乾就是學費,其實根本算不上學費,只是一種禮儀,一種心意。比如我們去看老師,看領導,難道就空著手去嗎?你提上一箱奶,一袋水果,這表示對人家的尊重,並不在東西多少。現在私立學校的學費,動輒都上萬,可不是一點禮品可比的。

並且孔子是從來不收學費的,逢年過節,有條件的弟子送他點東西,補貼家用,這是正常的。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照顧一下老師的生活,這是應該的。並且有條件差的同學,孔子還會去幫助他,照顧學生的生活,這種師生關係,真的是如同父子,沒有分別。

什麼是有教無類?就是有錢沒錢都能上學,這才是圓滿的教育

教學是教人學好的,教人斷惡修善的,不能因為一個人沒有錢,就不教他了,反而越是貧窮的人,就越需要教育。如果學校、老師,都是以賺錢為目的,那他這個教學的意義,就大打折扣了,就算不上教學了,上行下效,也只能算是教人賺錢了。

所以說,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就像現在的九年義務教育,有錢沒錢都能上學,無論什麼人都可以上學,這才是真正圓滿的教育,真正意義上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