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應該無法活在一副浩瀚的棺材裡

抱歉,我應該無法活在一副浩瀚的棺材裡

“為什麼我們慢慢地接受並且成為了一個迴避型人格的人”

在朋友圈裡,總是可以看到類似的推文。

其實文章的出現,不正說明這大家正為此焦慮著,想看看文章中是怎麼寫的我。不然社恐這一詞,又從何而來。

負責任地說,我應該是一個熱衷於逃避的人。

從大學開始,輔導員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想要參加的社團,大家齊刷刷的無非就是學生會 宣傳部,這種熱門的社團。

可我,就想著回去打打遊戲,看看書。對這東西也完全提不起興趣。

那時候我想的肯定是耽誤時間,也不相信導員苦口婆心地說這對你們以後有幫助。我總是認為他每年都這麼說,至於真的是否有幫助還是每年只是每年都相似的說辭。

整個大學,說不上中心,也談不到邊緣。就像成千上萬的大學生一樣,天天就在宿舍與教室之間奔走。

只要是可以選擇不去做的事情,基本上也不會去做。

抱歉,我應該無法活在一副浩瀚的棺材裡

我們都再販賣時間,來換取再社會上生存的籌碼。

對這句話的理解來自於,剛剛步入社會的時候。實習時做的第一個工作就是去記會議記錄,其實和大學所學專業並不相關。可能比較基礎,也比較簡單。

剛來到公司,一心想著要多做一點工作,想在工作和專案中提升自己。也開始幫同事乾點其他的活。

基本上都是去整理檔案,影印資料,改PPT這種基本的活。

“小王幫我把這個影印一下”同事拿著檔案來。

“你自己去影印吧,我這活還沒幹完。”

就這樣,從來者不拒,到幾乎沒什麼同事來找我幫忙影印,整理檔案。

可能在任何場合做自己應該是最難的,但做自己也是最真實的幸福的。

迴避事情組成了迴避型人格,但最真實的應該來自於迴避矛盾。

抱歉,我應該無法活在一副浩瀚的棺材裡

朋友說“選擇性迴避,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常態了。”

這個社會無時無刻不教我們如何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來來回回日復一日。但你不像任何人,除了你自己。

“迴避其實挺好的,它給我了喘息的機會。至少我可以透得過氣。”我喃喃地說

回過頭以後,它還在那。

迴避型人格究其原因,真的是因為懶嗎?其實不然,應該是害怕吧。

害怕曾經的傷痛再次重演,害怕為之付出卻又離TA而去,害怕捉襟見肘,害怕看起來和常人有些許不同。

你要快樂,不必相同。

抱歉,我應該無法活在一副浩瀚的棺材裡

寫在最後

學不會,就算了。入浮世後,願你成為你自己。

END

如果我們不能再次遇見

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不理想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