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或上艦!有推力10噸的渦扇13E和12噸的渦扇19可選

眾所周知,殲31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二款隱身戰機,早期採用推力為8。2噸的俄製RD93航發,後來換裝成渦扇13,推力約為8。7噸。渦扇13是基於從俄羅斯進口的RD93改進而來,主要區別在於是改進了風扇,減少一級風扇和一級壓氣機,推力增大500公斤。

近日,官方媒體曝出海軍青少年航校培養飛行員的影片,其中有一臺殲31外形的艦載機模擬駕駛艙被曝光。

這似乎暗示著殲31將改進上艦,否則為何駕駛艙外形和殲31一樣?

殲31或上艦!有推力10噸的渦扇13E和12噸的渦扇19可選

海軍青少年航校培訓現場影片截圖

若上艦,殲31勢必要進行較大改進,否則難以滿足艦載機的要求,並很可能更名為殲35。

查閱資料得知:殲31翼展為11。50米,機長16。8米,機高4。8米,空重為12。5噸左右。美國F35C翼展為13。26米,機長15。62米,機高4。72米,空重為13。6噸。

對比發現,美國F35C翼展更大,機長更短,機高差不多,簡而言之就是F35更加短粗。為何要這麼設計呢?

主要是因為航母甲板長度十分有限,相比長度達到1000米以上的陸地機場,航母甲板的起飛跑道不超過200米。如果沒有優異的短距起降能力,即便是採用彈射方式加速也沒辦法達到其最低起飛速度。因此,艦載機一般採用長寬比較大的外形,這樣才能獲得優異的短距起降效能。

其次,還必須加大發動機推力,現階段殲31的推力為17。4噸,相比F35C的推力達到19。5噸。如此大的推力差距別說更大更重的F35,即便是殲31都未必能夠滿足彈射起飛的最低推力要求。

殲31或上艦!有推力10噸的渦扇13E和12噸的渦扇19可選

中航工業公眾號透露的未來艦載戰鬥機的外形圖

顯然,若殲31想要改進上艦,則必須加大長寬比和發動機推力。

首先必須加大翼展,甚至可能需要降低機長。我國的首款第四代艦載戰鬥機無疑是要對標美國的F35C艦載機的,鑑於我國的科技實力不如美國,只要殲35效能能達到F35C的水平,甚至略微超過它,那麼這款艦載機就已經算很成功了!

那麼我國有什麼發動機可以滿足要求呢?事實上,我國有兩款航發可以用!分別是渦扇13E和渦扇19。

若未來我國的艦載機真的是基於殲31改進而來的殲35,那麼它可能會分成兩個階段:一階段採用推力為10噸的渦扇13E發動機,二階段採用推力為12噸的渦扇19發動機。

1、渦扇13E是基於渦扇13改進而來,推力竟然高達98KN(10噸)。

渦扇13E主要改進點在於更換流量更大的風扇,根據期刊論文透露的訊息來看,渦扇13E的風扇流量增大7%,效率提高到1。029。換算成推力以後可以推測其推力遠比多數人推測的更大,高達10噸!這點可以從國內某專業期刊的一篇論文《相似設計在某風扇改型設計中的應用》得到證實。

殲31或上艦!有推力10噸的渦扇13E和12噸的渦扇19可選

某論文提到的壓氣機每秒單位面積流量達到191kg

換裝渦扇13E以後,殲35的推力將達到20噸,推重比就能達到F35C的水平甚至可能略超,這使得殲35的總體效能有可能達到F35C的水平或者略超過它。

事實上渦扇13E早在2016年7月1日就已經成功裝機首飛,相關新聞已經見報。

殲31或上艦!有推力10噸的渦扇13E和12噸的渦扇19可選

渦扇13E裝機測試圖

今年2月,據國內媒體報道,我國的“三代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生產線建設專案”已透過竣工驗收。鑑於國內目前僅有渦扇13及其改進型符合“三代中等推力航空發動機”這個定義,因此預計這個專案就是渦扇13及其渦扇13E的生產線。這說明渦扇13及其改進型已經開始批次生產了。

2、渦扇19推力高達12噸。

渦扇19是我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軍用小涵道比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總設計師是曾經到歐洲考察學習過EJ200的黃維娜。

2019年4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釋出了第22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的擬表彰名單,第一個就是中國航發渦輪院渦扇發動機研製團隊的合影。顯然,黃維娜團隊負責研製的渦扇19已經取得初步成功,至少已經成功試車過,並且達到設計指標!按照軍事專家估計,這款先進航發進度甚至可能超過渦扇15,預計5年內量產服役。

殲31或上艦!有推力10噸的渦扇13E和12噸的渦扇19可選

黃維娜團隊和其背後的疑似“渦扇19”航發合影

根據我國軍事專家王雲飛(退役將領)透露的訊息,渦扇19的推力可達12噸。若能換裝這種發動機,殲31的飛行效能必然取得巨大飛躍!F35C採用一臺推力為191KN(約19.5噸推力)的F135小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若能安裝2臺渦扇19,則殲31改進型起降效能必然大幅度超越美國F35C艦載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