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禽獸

《誤殺》是一部犯罪懸疑片,翻拍自印度2015年的電影《誤殺瞞天記》。

犯罪題材決定了它很小眾,與“爆款”無緣了;翻拍片意味著提前把謎底透露給大家,似乎更加索然無味。

但影片還是在上映後憑藉觀眾的口口相傳,實現了票房的躥紅,這與4年前《唐人街探案》的逆襲好戲也如出一轍。

有人說了《誤殺》的導演是青年導演柯汶利,陳思誠只是本片的監製。

故事翻拍下還有6個編劇負責把控劇本細節,把《誤殺》歸為“陳思誠電影”是否有失偏頗?

《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禽獸

別急陳思誠雖然只是監製,但從《誤殺》曝光的花絮來看許多鏡頭都是陳思誠上手指導的。

而《誤殺》則針對角色的行為動機、知識儲備基礎、最終的自我選擇進行了顛覆性的改編。

現實主義的大背景下融入了許多的超現實主義元素,對於原作來說有了質的昇華。

超現實電影先鋒派導演布努埃爾曾說道:“電影是夢的具象化工具,我們創造影像的過程就像是睡夢中腦部的自由活動。”

下面我將帶領大家深度解讀《誤殺》中的超現實主義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在電影的情節推動、情緒推動中起到的作用。

《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禽獸

經營網路公司的李維傑,與妻子阿玉、大女兒平平與小女兒安安在異國小鎮打拼。

平平被警察局長拉韞的兒子素察侵犯,與母親一併反抗騷擾上門的素察卻失手誤殺對方。

為維護家人,閱片無數的李維傑用電影賦予他的才智,試圖在時空縫隙中掩藏證據,與愛子心切的拉韞展開可怕的身心拉鋸較量……

他們與世無爭的平淡生活,因平平地被侵犯而蒙上陰影。

這場誤殺發生之前的情節鋪墊,已經告訴觀眾真相。

《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禽獸

素察的登門來犯,“給”了這場正義悲劇以合理走向。

這場屬於“誤殺”的高潮段落,滿是主客觀視點鏡頭的排程變換。

新版《誤殺》的核心故事還是上面這些內容,背景換到泰國,把原來發生在印度聽經的橋段,改為看泰拳比賽。

電影的角色設計,都存在大大小小的矛盾,就像拳臺上的兩位拳手。

矛盾是爸爸和警察局長之間的智鬥,一個是破案經驗豐富且位高權重的大人物。

《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禽獸

一個是愛看電影看似軟弱的老實人,但在危急時刻勇敢擋在家人面前。

除了影迷爸爸和警察局長這對主要矛盾,故事中施害者與受害者母親之間。

也存在激烈的矛盾。兩位母親的內心都經歷著10級地震。

一方侮辱了自己的女兒,一方誤殺了自己的兒子。

一方要忍痛掩蓋誤殺,一方要忍痛查出真相。

《誤殺》看完既讓人酣暢淋漓,又引發了對於家庭教育的思考。

《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而有的孩子卻是禽獸

無論是素察還是平平,從他們身上反映出來的是當下家庭教育普遍的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思考。

在我看來,《誤殺》不是一部簡單的犯罪片,其高潮迭起的故事內容、多元化的拍攝手法、以及足以打動每一個人的情感核心才是它的魅力所在。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介紹了我對於《誤殺》本身故事內容外的一些思考。

我也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介紹了我對於家庭教育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