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拾貝,不喜歡內卷,就選擇躺平

人在陣地在,陣存戰士存!很多時候,有些事你不親自下海試試,光說不練是很難發現自己的陣地在哪?說的是炒股。朋友,你喜歡炒股嗎?

股海拾貝,不喜歡內卷,就選擇躺平

頭條圖片

我這一輩子,走了那麼多的路,看了那麼多的書,經歷了那麼多的事,最終發現自己屬神經質性格。也就是說,自信力較強,內省力不足,只曉耕耘,亦問收穫;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適合隨遇而安,無拘無束的日常。尤其是年輕的時候,說不上是低俗還是高雅,喜歡“人來瘋”,也就是內卷化。有些愛好,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鉛華盡褪,薄暮人間,興趣漸淡,偶爾為之,終由愛人變成情人。唯炒股票卿卿我我,濤聲依舊。

熊市固難熬,猶有花枝俏;待到牛市時,我自向天笑。愛好是記憶體,內卷化時間長了,躺平也就成了陣地。

老師,哪啥叫“內卷”呀?

內卷,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階模式的現象,一般用其來指代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或“被自願”競爭。直白地說,比如小時候在農村放露天電影,大家都安安靜靜在操場上排排坐吃果果。本來都看得好好的,可是,有的觀眾站起來了,沒辦法,後面的人為了看清楚也只好站起來,導致最後結果就是全電影院的人都站起來了。從舒舒服服坐著,變成所有人都站起來揚著脖子看,頸椎間盤吃勿消,浪費了不必要的體力,這就是內卷化的負面效應。

老師,那哪啥叫“躺平”呀?

還是上面的場景,有的觀眾覺得反正看不成戲了,不如找個角落躺下來睡一覺,或者溜出劇院,吹吹風,看看外面的星空,或趁人不在,順手摘只黃金瓜啥的。一句話,不陪你玩了。這就是“躺平”。

所謂的躺平,只是出於無奈。不喜歡內卷,就選擇躺平。炒股票也如此,池子裡就這些票,你買我買大家搶著買,內卷化厲害了,股價也就漲上去了。記得94年第一次與同事合夥炒股票,買的是一隻講“春天裡的故事”概念股,下單是16元一股,一個星期後漲到24元,拋了,賺了600多元。那是多少錢呀!旋即屁顛屁顛跑到證券公司對面的小紹興雞粥店,翹起二郎腿,要了一瓶啤酒,一盆三黃雞,自我犒勞。不久用這賺的錢買了一臺冰箱,用現在的流行語講:平臺很重要,騎腳踏車再努力也追不上大奔。鄉親們呀,空麻袋背米,此地人傻錢多速來!

其實,人在股市飄,哪有不挨刀?有一天,突然“半夜雞叫”來只利空訊息,就像2007年上證指數的最高點6124點,××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社論,有人稱12道金牌。於是,“忽喇喇如大廈傾,昏慘慘似燈將盡",倒下一大批,被稱作割韭菜。其實,評論員文章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如今十幾年過去了,上證指數仍在3500多點的半山腰晃悠,就像男足,恨鐵不成鋼!

可見,愛得愈深,恨得愈切。這種愛與恨的交融,彷彿“溼手粘麵粉”,讓你欲罷而不能。

然而,股票不是阿狗阿貓嗅到荷爾蒙的味道就能衝進去的。前些年有一段子調侃:風風火火進去,瘋瘋顛顛出來;提著雙槍進去,舉著雙手出來;大小非解禁進去,大小便失禁出來;穿著名牌進去,光著屁股出來;男人進去,太監出來;資產階級進去,無產階級出來……哎喲,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是韭菜蒜你狠。

我看過不少有關股票的書,希望從中悟出炒股的真諦,然而,非常的失望,理論不是實踐他媽,總有距離。況且用以往的歷史來預判未來的走勢,邏輯上基本跟算命、測字差不多。想想也是,要是真的管用,書的作者能獻寶與民?自己早悶聲大發財了。行話:股市沒有專家,只有輸家和贏家。

炒股是技術活,可以沒有文憑,但一定要有政治頭腦。首先,應該明白自己是中國的股民,然後才是炒股者,無數次經驗教訓都證明了這一點。可惜,真實的生活永遠不會像成功的故事那麼簡單。

現在,每當交易日我坐在電腦屏前,看著紅綠交輝的盤面,有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有時“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股市的漲漲跌跌,牽動著人的神經,雖是小本經營,享受的卻是過程。不喜歡內卷,就選擇躺平,結果反而不那麼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