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聊進化論

高考結束了,聰明的朋友們,來聊一下進化論這個話題。進化論是一個聊天禁區,一聊就吵,各執己見,誰也說服不了誰,恩斷義絕,拉黑退群!

但是進化論是一個特別值得聊的話題,咱們今天就聊進化論,原因如下:

1。進化論特別容易入門

今天,學科高度分化,隔行如隔山。一個學電氣工程的遇到個學醫的,只能聊天氣如何,有沒買房。但是進化論這個問題,是專門為聰明的外行人準備的。進化論是一個典型的“柏拉圖問題”,柏拉圖問題是什麼呢?就是“為什麼我們能從這麼少的資訊裡得出如 此多的結論。”意思就是推理,推理的話就不需要你擁有太多的專業知識儲備,單純運用智力和邏輯,就可以高高興興地參加討論了。

在學科高度分化的今天,像進化論這種沒什麼門檻,誰都能聊的話題,已經很少了,放棄就挺可惜的。進化論這個話題容易上手,誰都能聊。

今天就聊進化論

從猿到人

2。進化論這個話題還很鍛鍊智力

如果是聊轉基因,聊中醫,更多的只是立場之爭,兩個回合下來,後面就是車軲轆口水話了。

但進化論不一樣,咱們中學都學過,達爾文的觀點總結下來就是:“隨機變異,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你覺得你學會了,當年還考了80多分,但真正要吃透達爾文這十二個大字的真正意思,卻並沒那麼容易。

比如托馬斯·赫胥黎,聲稱自己是達爾文的鬥犬,夠忠誠了吧?他自己也是個生物學家,還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夠專業了吧?但是如果達爾文當他的生物課老師的話,這隻忠誠的鬥犬很可能會不及格。

今天就聊進化論

赫胥黎

因為他把進化論比喻成生物和大自然下棋,這個比喻達爾文肯定會打叉叉,為什麼呢?因為下棋是雙方互動的,是見招拆招,而達爾文否定的恰恰是這個。達爾文的意思是,在生物這一方,變異是隨機的,也就是說,完全沒有“迎合大自然變化”的意思;而在大自然這一方,今天地震了,明天氣候變暖了,後天小行星撞地球了,也根本不會在意動植物的意見。大自然可從來沒說“啊呀,有頭狗熊剛生了熊寶寶,好可愛呀!我這火山往西挪兩裡地再噴吧”。大自然從來不是這樣,在自然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你想啊,赫胥黎一個不小心,就能把達爾文的意思給理解錯了,這說明進化論是非常反直覺的,它需要你的邏輯始終瞪大眼睛,不能打盹兒。所以說,這個話題是很鍛鍊智力的。

3。進化論這個話題是個連續劇,特別耐聊

今天基因測序發現了個什麼位點啦,明天考古又挖出塊骨頭啦,總有新材料冒出來。新材料出來之後,各路大神就要提出新的解釋,就會產生爭論。尤其是今天,我們對基因和病毒的理解越來越深入,新的證據和新的解釋層出不窮。進化論這個學說遠沒有塵埃落定,相反,這還是一個越來越熱鬧的領域。

達爾文在發表《物種起源》的時候,還不知道基因遺傳問題,直到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才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魏茲曼對進化論進行了第一次修正:體細胞不參與遺傳。你看,咱們討論高度近視的後代可能天生近視,如果你的近視不是先天的,而是後天看電視導致的近視,其實是不會遺傳的。

今天就聊進化論

DNA雙螺旋

細胞學、遺傳學和細胞分子學的不斷髮展,在20世紀的50年代,一群生物學家對進化論進行了第二次修正,改正了達爾文自己不夠“達爾文”的地方,比如遺傳,達爾文說的是“融合遺傳”其實是完全錯誤的。

4。新達爾文主義

1959年,也就是《物種起源》發表100週年,達爾文的徒子徒孫們在美國芝加哥聚集,大家一起對達爾文的進化論進行修正,剔除祖師爺不夠“達爾文”的雜質,確立達爾文主義的正統思想。用四句話概括:

一、基因以很慢、很穩定的速率自主地、隨機地突變;

二、由此產生後代個體間的微小差異,如果恰好有利於生存,則被選擇;如果不利於生存,則被淘汰;

三、許多代這樣的有利於生存的微小差異,積累起來便產生了新物種;

四、進化的過程絕不意味著更高階、更復雜的生物出現,自然選擇的力量只會使生物更適應環境。

5。古爾德的不同意見

按照正統達爾文主義的觀點,需要許多代微小的變異透過長期的積累,由量變產生質變,最後產生新物種。然而古爾德於1972年提出寒武紀物種大爆發理論。他對1959年正統達爾文提出兩大修正:

一、進化不是勻速的,可能是指數增長的曲線;

二、新物種的出現不是微小差異累加的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是在寒武紀大爆發中一下子全湧現出來,充滿了地球,然後在競爭中逐漸趨於滅絕。

今天就聊進化論

古爾德

今天就聊進化論

寒武紀想象圖

6。木村資生的不同意見

日本生物學家木村 資生提出“中性突變隨機漂變假說”。

木村的分子進化理論的“中性突變——隨機漂變假說”即中性學說的主要內容有:在分子水平上,大多數進化演化和物種內的大多數變異,不是由自然選擇引起的,而是透過那些對選擇呈中性或近中性的突變等位基因的遺傳漂變引起的。從中性學說出發,可以得出進化速率保持每年每個位置恆定的結論。同源蛋白質如同工酶所具有的豐富的多型性表明,這些生物大分子具有同樣的高階結構,都能很好地完成其生物功能,它們之中哪一個也不比別的分子更優越。也就是說,在分子水平上,不考慮有利突變。假基因是一些失去功能的基因,完全不受自然選擇淘汰,事實證明,假基因的鹼基替換確實不受限制,其進化速率等於分子的突變率。1983年,木村對中性學說進行了一次全面總結,寫成一本專著《分子進化的中性學說》。

今天就聊進化論

木村資生

7。馬古利斯的不同意見

林恩馬古利斯的理論,可以套用美國反越戰的口號:“要做愛,不要作戰”。馬古利斯說,這個世界上最熱衷於“做愛”的是細菌,不同細菌之間相互“拋射”遺傳物質,一個細菌吞噬另一個細菌之後彼此間DNA的整合,其實都可以被視為“做愛”。

馬古利斯認為:高等生物的出現,不過是低等生物間基因反覆重組造成的。即便是高等生物,也會因為其與體內外微生物之間共生關係的改變而產生新物種。我們人類的DNA比細菌的DNA更長、包含的資訊量更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反覆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而將其遺傳物質當作“碎片”整合到自己的DNA當中。在對基因進行測序之後,她宣稱:“人體10%的遺傳物質來自於細菌”。所以,高等動物不過是“一大鍋細菌湯”。

今天就聊進化論

馬古利斯

8。道金斯的不同意見

生物種群中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利他現象?工蜂為什麼寧願犧牲自己繁殖的意願,用盡心力地撫養幼蜂?

理查德·道金斯在他的第一本書《自私的基因》中提出迷因學說。他認為演化的驅動力不是個人、全人類或各個物種,而是“複製者”(replicator),所謂複製者既包括基因也包括迷因(是文化資訊傳承時的單位)。基因是細胞內決定某一生物體的性狀的遺傳物質。道金斯認為基因是我們的原動力:自私並且只對自己的生存和繁殖感興趣。他宣稱行為和生理機能可以由基因的永久性來解釋。我們只是自己基因的傳播媒介,是一套“生存機器”(survival machine),而這些“機器”的價值體現於是否能夠提高基因存活與繁衍的成功率。道金斯還解釋說即使那些看起來利他(altruistic)的行為都符合這個“自私”的模式。比方說,既然子女會有一半的基因和母親的相同,如果一位母親會犧牲自己的生命來保護她的孩子,那麼她的基因就會繼續存活下去。因此,她看來無私的行為實際只是基因(即“複製者”)利用生存機器確保自己的複製體更可能存活下去的一個策略。

“迷因”類似作為遺傳因子的基因,為文化的繁衍因子,也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舉例而言,某個人類大腦中的觀念(迷因),經由模仿或是學習複製到不同人的大腦中。而經過複製的觀念並不會與原來觀念完全相同,因此產生變異。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觀念,則在散佈時互相競爭,因此出現類似天擇的現象。

今天就聊進化論

道金斯代表作

9。威爾遜的迷惑

哈佛大學教授,《社會生物學》作者,威爾遜說:“進化過程中出現了多次的反轉,但是整個生命史顯示的都是從簡單的少數,進化到複雜的多數。過去的幾十億年以來,所有的動物在體型、覓食、防衛技巧、大腦和行為模式、社會組織,以及對環境的控制方面,都是在朝上進化。根據任何標準而言,進步都是生命進化的性質,其中包括行為企圖和目標的達成。我們千萬不要否認我們心中明知為正確的東西。”

10。王東嶽的總結

王東嶽承認生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階到高階,但是王東嶽說:生物進化的根本力量,你們大家都搞錯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原因是生物自身的存在度降低,為了彌補生物存在度降低的影響,想要有效生存必須透過提高自身的能力,來有效的代償。不能夠有效代償的生物就被環境無情地淘汰了。

今天就聊進化論

王東嶽

旗幟鮮明的反對神創論

以上所有的討論都是承認達爾文進化論為基礎的,沒有任何一個主流生物學家還持神創論的觀點,與神創論具有同樣精神核心的是外星人造人假說。如果你持有神創論觀點,我說問你一個問題:如果我們是神創出來的,那麼神是誰創出來的?如果我們是外星人制造出來的試驗品,那麼外星人是怎麼來的?一直往前推,最合理的解釋依然是進化論。

進化論這麼有趣的話題,拋磚引玉,共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