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品做不好、不主推”,此般無奈下是誰的責任?

原創

母嬰用品觀察

母嬰用品觀察

文 | 胡噗噗

“用品不是我們主推的品類,因為不好賣,現在的寶媽更喜歡在線上買。”一位母嬰店老闆無奈的表示。

在母嬰系統的銷售額中,

除了精品店、網紅店之外,大部分母嬰店的品類結構均以奶粉為主,品類佔比在50%-80%之間

。大部分母嬰店對用品的看法,基本上和上述母嬰店老闆的想法一致。

“用品做不好、不主推”,此般無奈下是誰的責任?

母嬰店以奶粉為主,紙尿褲、營養品次之,零輔食雖然佔比也不算太高,但是從整體的比例分配來看比較靠後。

為什麼母嬰店不重視用品品類?

“用品週轉率低,效期長,並且單價比較低,在我們店裡導購不太願意主推。用品又是剛需品類,像奶瓶、奶嘴又是必須品,所以我們店裡用品的銷量基本上都是靠自然銷量來維持。確實這些也賺不了什麼錢,就順其自然吧。”在筆者走訪過程中,一位江浙地區的門店老闆分享道。

確實,這位老闆說的句句在理,字字誅心。

跟快消品相比,用品的使用效期長,週轉時間慢,資金回報率低。大家把目光鎖定在單價高、週轉率塊的奶粉上實屬人之常情,但是用品在母嬰消費品類中確實不可或缺的重要品相。

一位做用品的代理商朋友跟筆者分享說:“用品實際上分兩大類,一個是洗護用品,另一個是餵養用品。而餵養用品我們通常會把奶瓶、奶嘴、吸奶器、溫奶器等等這些品類放在一起,孩子喝奶需要奶瓶衝奶,奶嘴餵奶,這些實際上是隱性剛需,在母嬰品類裡跟奶粉的地位一樣重要,但是母嬰店就是不重視這個品類。是為什麼呢?”

在交流中,這位代理商朋友說,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有三個:

第一,開母嬰店的人都是做生意的人,看中的是資金回報率,奶粉需求量大,是母嬰家庭消費的硬剛需,所以必須要重視;

第二,門店不會賣,有90%的門店是不知道怎麼賣奶瓶,不同品牌、不同形態的奶瓶、不同材質的奶瓶有什麼區別,適合什麼樣的孩子,這些都需要專業的團隊來提供專業的服務。但是,有些門店不願意做這樣的投入;

第三,線上的衝擊,打擊了母嬰門店的信心。特別90後、00後年輕父母們的購物習慣,是伴隨網際網路、電商的發展長大的,所以大部分寶媽在選擇奶瓶、奶嘴等用品上更傾向於線上購買,所以導致線上、線下銷售比重失衡。

那究竟是誰的責任?

其實,在筆者看來是市場教育的責任,母嬰店老闆沒有意識到用品的重要性,忽略了用品的專業度的需求,導致在銷售用品的過程中比較吃力。品牌也沒有做好足夠市場教育,沒有提高消費者對奶瓶等品類正確使用方法的認知,所以忽視了門店的重要性。

用品實際上對門店來說既是引流品類,又是利潤品類,所以,門店要提高對用品的重視程度,提高服務意識和專業度,更好的服務母嬰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