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三顧茅廬

”是由漢末劉備三次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的典故發展而來的成語,後來這個成語成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代名詞,但是,人們對“

三顧茅廬

”這一事件,還有許多疑問,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三顧茅廬

歷史謎題

《三國演義》

中,作者羅貫中詳細地描述了劉備“

三顧茅廬

”的故事,可是正史

《三國志》

對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卻僅用“

凡三往,乃見

”幾個字就概括了。此外,同時代的其它史書對這一事件卻有截然相反的記載——諸葛亮是

毛遂自薦

的,如此看來,或許根本沒有劉備“三顧茅廬”的說法。幾部史書中的不同記錄與描述,讓歷史學家們的困惑不已,那麼流傳千古的劉備“三顧茅廬”到底是真是假呢?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茅廬

正方:“三顧茅廬”證據確鑿

在羅貫中所著的

《三國演義》

中,對劉備和諸葛亮第一次見面前的記載是這樣的:

當時,劉備帶領軍隊駐紮

新野

徐庶

曹操

處之前,對劉備說:“襄陽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有一個奇士,您何不請他來輔佐您?”劉備說:“那你就為我請他過來吧”。可徐庶卻拒絕了劉備的要求,說:“此人不能委屈他,您要親自前去求取他”。於是,

劉備

親自去拜訪諸葛亮,前兩次去訪的時候,諸葛亮都沒有在家,直到第三次的時候,兩個人才得以相見。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三國演義書

諸葛亮在自己寫的

《出師表》

中,也明確提到:“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幾句話證明了劉備“三顧茅廬”這件事是確實發生過的。

如果說

《三國演義》

是歷史小說,其中有虛構的成分,

《出師表

》是諸葛亮自己的文章,有自誇的行為,那麼正史《三國志》中提到的劉備“凡三往,乃見”又如何解釋呢?儘管

《三國志

》中對劉備三次尋訪諸葛亮的過程描寫得很簡單,但是卻詳細記錄了劉備第三次探訪時與諸葛亮論天下形勢的內容。而劉備當時確實急需人才。所以,無論是從史實上來看,還是從情理上來看,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還是可信的。

那麼,“三顧茅廬”的真實過程是怎樣的呢?它是不是真如小說中所敘述的那樣呢?

劉備“三顧茅廬”,是去了三次只見到一次,還是去了三次見了三次?由

《三國志》

的“凡三往,乃見”來看,劉備很可能不止去了三次。因為在古書裡面,“三”可以表示“很多”的意思,所以劉備也可能去了多次,正是在多次討論天下形勢的過程中,兩人相互瞭解,產生了信任,才有了後面的事情。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諸葛亮和劉備

反方:“三顧茅廬”只是虛構的故事

“三顧茅廬”這個典故,多記載於

《三國志》

《國演義》

中,而另外兩本著作

《魏略》

中,卻有截然不同的說法,也就是諸葛亮“毛遂自薦”說。

當劉備屯兵於樊城時,曹操已統一黃河以北。諸葛亮預見曹操馬上就要對荊州發動進攻,同時諸葛亮也知道荊州劉表性情懦弱,不曉軍事,根本無法與曹操的大軍相抗衡。於是,諸葛亮主動前往,拜見劉備,可劉備卻因為諸葛亮年紀小,根本不重視他。不過,當劉備聽到諸葛亮對當今政局的見解之後,對他刮目相看,用對待上客的禮節來對待他。

中國歷史未解之謎:劉備真的“三顧茅廬”了嗎

曹操畫像

由此看來,劉備“三顧茅廬”可能是虛構的故事。

到底是劉備“三顧茅廬”,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成就帝業,還是諸葛亮毛遂自薦,主動要求為劉備出謀劃策呢?這個歷史上的不解之謎,還需要更多歷史材料來證明,才能得出讓人信服的答案。

大家還想知道那些歷史未解之謎,記得關注我,評論,私信我。我會以你們的作為題材更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