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76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道德經》第七十六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經文】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堅強②。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③,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考注】

①柔弱:指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的。②堅強:指人死了以後身體就變成僵硬的了。③徒:類。

【考譯】

當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軟靈動的,死後卻變得僵硬。草木生長的時候是柔軟脆弱的,死後就變得枯

。可見,堅強的東西屬於死亡之類,柔弱的東西屬於興盛之類。

所以用兵逞強就會招致失敗,樹木強大就會遭致風摧人伐。

強大是一種衰敗的頹勢,柔弱是一種蓬勃向上的優勢。

【導讀】

本章老子深入淺出,以生命現象闡述柔弱勝剛強的人生和社會哲理,同第8章有異曲同工之妙,也與

第73章“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第78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一脈相承。

《道德經》第76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辨讀】

老子早就提出

“物壯則老”

(30章)

,“柔弱勝剛強”(36章)等觀點,或作為結論,或作為論據,本章老子則是專門把“柔弱勝剛強”作為主題進行詳細闡述,後面第78章也是如此。

本章老子先以人和植物的生死狀態來說明強者死柔弱生的一般道理,進而指出兵強滅、木強折也是一樣的道理,最後昇華到“柔弱勝剛強”的人生和社會哲理。老子認為任何事物強大了都會走向滅亡,這是自然法則,所以,有道處柔弱,無道處剛強。

那麼如何保持“柔弱處上”?那就是不武、不爭、處柔、處弱、處下、善下。這些老子在前邊好多章都有論述,如第8章“處眾人之所惡”、第39章“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第61章“大者宜為下”、第66章“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第68章“善為士者不武”,等等。

最後不要忘了,“柔弱”的本質或哲學抽象是“無為”。

【今鑑】低到塵埃裡,開出花朵來

張愛玲給胡蘭成的一張照片的背面寫著一段話:“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胡蘭成不僅風流倜儻,而且還很有才氣、文學修養高,也很會討女人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胡蘭成對張愛玲的作品理解深刻。因為這種種十分契合互補並且相互吸引的原因,讓熱愛文學的張愛玲無法控制的愛上了他。

由於在一個感情貧瘠的離異家庭長大,當時大環境和自身性格,使張愛玲的愛十分得卑微。在胡蘭成曾經調侃她比自己高時,張愛玲說出了這句流傳至今讓人心醉的情話“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了塵埃裡,但我的心是歡喜的。並且在那裡開出一朵花”。

看,低到塵埃裡才能開出花,飄在天空裡只能被風捲走。

《道德經》第76章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今天,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作為一種處世觀:放低自己,不惹塵事,不沾煩惱,靜靜地做好自己,不跟風,不諂媚,不浮華,不隨波逐流,不與人爭執,不汲汲於名利。就像種子一樣,把自己種入塵土裡,之後開出自在而驕傲的花。

愛情如此,所有的人際關係都亦如此,萬事萬物皆如此。

曾國藩說過,“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古往今來,多少人敗得一塌糊塗,不是因為他不牛,而是因為他不低他不柔:有的是自高自大、剛愎自用,有的是驕橫跋扈、膽大妄為;有的是在對手面前不柔,有的是在上司面前不柔,總之在所有的困難與挑戰面前不柔,只知道硬剛,不柔則折,就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