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心血管醫生談運動性心臟猝死

近期運動性猝死事件發生了好幾起,作為一名愛運動並且是唯一一個在國內開設運動心血管健康門診的醫生,我初步判斷其中大部分屬於運動性心臟猝死。

下文是我從運動心血管專業的角度對運動性心臟猝死做的一點科普。一方面,我不希望看到這類事情反覆發生;另一方面,我更不希望大家因為這些事件的發生對運動心生恐懼。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

概念:什麼是運動性心臟猝死?

運動心血管醫生談運動性心臟猝死

運動性心臟猝死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或者結束後一段時間內突然發生、意料之外並且因心臟原因引起的死亡。

資料:發生率和影響因素

運動心血管醫生談運動性心臟猝死

國外研究資料顯示,運動性心臟猝死發生率為0。31~2。1/10萬。研究還顯示,和運動無關的心臟猝死發生率為43~55/10萬。由此可見,

運動狀態下的心臟猝死的機率遠低於非運動狀態,所以可以放下由此引發的運動恐懼感。

運動性心臟猝死影響因素很多,如年齡和運動強度等。研究發現

年齡越大,運動性心臟猝死的發生率就越高;運動強度越大,運動性心臟猝死的發生率也會越高;已有心臟病的人,運動性心臟猝死的發生率同樣會加大。

此外,

男性運動性心臟猝死的發生率高於女性

。最近發生的運動性心臟猝死事件,死者均為男性。因此,男士在運動中需要更加註意。

原因:35歲的分水嶺

運動心血管醫生談運動性心臟猝死

運動性心臟猝死的發生原因與年齡密切相關。目前研究發現,

對於年齡小於35歲的年輕運動人群,先天性和遺傳性心臟缺陷是引起運動性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

,如肥厚性心肌病、冠狀動脈異常和主動脈狹窄等。

相反,

對於年齡大於35歲的成年運動人群,後天性心臟病尤其是冠心病是導致運動性心臟猝死的主要原因

先兆:胸悶、心慌、昏倒、呼吸困難和乏力

運動心血管醫生談運動性心臟猝死

因為心臟的複雜程度遠超人類的想像,所以心臟性猝死的預測和預警在醫學界一直以來都是個難題。不過,近年來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科技的進展,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國外已有研究對1247位年齡35至65歲之間的心臟性猝死(運動性心臟猝死共63例)進行了回顧分析,結果發現:

51%的心臟性猝死發生前一個小時到一個月內有先兆症狀,主要為胸痛、胸悶、心慌、暈倒、呼吸困難、類似感冒等。

在這些有先兆症狀的病人中,有93%的病人在猝死發生前24小時內再次出現先兆。

男性病人的先兆症狀以胸痛和胸悶為多見,而女性則以呼吸困難為多見。

指南:如何避免?

運動心血管醫生談運動性心臟猝死

雖然人類目前無法徹底征服運動性心臟猝死,但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猝死悲劇的發生。下面9點是我從專業的角度給大家的行動指南。

1、最關鍵的是判斷自己是否屬於高危人群。

醫生透過病史、家族史、體格檢查結合心電圖、動態心電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或心肺運動試驗、心臟超聲、冠脈CT成像等檢查手段可以將大部分的高危人群識別出來。

2、良好的生活習慣。

如規律運動、合理飲食、充足睡眠、管理壓力和戒菸限酒等。

3、治療已有的心臟病。

4、運動時遵守美國運動醫學會FITT-MVP原則。

5、運動前先進行5~10分鐘的熱身活動,運動後不能立即停下來,同樣需要進行5~10分鐘的拉伸活動。

6、學會識別先兆症狀並停止運動及時就醫。

7、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身體狀況和環境調整運動計劃。

8、定期進行專門的體檢。

9、傾聽身體的聲音,傾聽醫生的建議。

作者:

鍾幼民:北京大學醫學部心血管專業博士,北京和睦家醫院運動心血管健康門診專家。

更多相關文章參考:

1 運動FITT-MVP原則,讓你主宰自己的心肺健康

2 備戰首場馬拉松的業餘跑者應該怎麼選擇心血管系統的體檢專案?

3 運動中心臟猝死頻發,做到這些保證運動安全

4 越練運動成績越差,該怎麼辦?

5 跑者最常遭遇的症狀分析及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