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飯碗,你在哪裡?

鐵飯碗,你在哪裡?

【周克平專欄】

鐵飯碗,你在哪裡?

原創作者|周克平(國家開放大學南昌學院副教授,校長傳媒專欄作者)

身邊許多人的想像力,常有令人驚歎之處,他們描述一件事,往往不走高大上的路子,而是將天知道的話,扯到地上來,接上地氣,意思一下便點亮了。

比方說,在談到職業時,將某些既穩定,收入也不錯的職業說成是“鐵飯碗”,將另一些不能旱澇保收的職業叫做“泥飯碗”,這樣的描繪就頗為形象。

人們都知道碗是用來盛飯食的,一般瓷土做的飯碗,一不小心就會摔破了,而鐵做的飯碗,耐敲禁摔,不易破碎。那些端著鐵飯碗的人,不怕沒飯吃,總是擺出一副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的架式。難怪許多人都爭先恐後地要去端上一隻鐵飯碗。

其實,不管是什麼飯碗,端著它,就得好好護著它,保養它,經營它,否則鐵飯碗也會鏽蝕,變成一塊廢鐵,泥飯碗更易碎裂,成為一砣稀泥。

我父母參加工作時,進了一家國有大型企業,那時能成為國企的職工,算是捧上了一隻鐵飯碗,很令人羨慕。廠子裡什麼都有,食堂,商店,澡堂,冰室,菜場,理髮室,學校,圖書館,燈光球場……職工及其家屬,不用走出廠門,就可以完成生活中的各種需要。廠子裡的大人小孩,都以為日子,會這樣慢悠悠地、無憂愁地、一天一天地過下去。父親退休時,還讓弟弟頂替進了廠子。

誰也沒想到,父母退休後,才過幾年,這個解放初期建起來的,有著幾十年歷史的,曾經令許多人驕傲的大廠子,突然倒閉了。不少職工親眼看著廠裡那根高高挺立的煙囪,象一隻握花的手,在風中顫抖了幾下,便轟然垂了下來。很快整個廠區被推平,就像許多國有老廠一樣,開發商興高采烈地在上面建起了一個高檔的住宅小區。

弟弟和許多職工一起,從端著鐵飯碗的國企職工,一夜之間成了自由職業者,或自謀職業者。

當年的許多企業都由人們眼裡的鐵飯碗,變成了泥飯碗。舊的鐵飯碗不在了,新的鐵飯碗,銅飯碗,金飯碗又冒了出來。如今國家公務員,公辦學校教師,似乎成了不少人眼裡的鐵飯碗。看到有人往鐵飯碗裡擠,沒有什麼人會大驚小怪,若是有人從鐵飯碗裡往外跳,總會有人站出來拍案驚奇。

前些日子,網曝江西撫州有70來名教師辭職,就驚爆了許多人的眼球,紛紛為那些丟掉鐵飯碗的教師而惋惜。儘管官方後來官宣了這些教師辭職的原因,人們還是見識了一回鐵飯碗不鐵的一面。

這些辭職或被辭的教師,肯定飯要吃,覺要睡,生活仍然要繼續,日子還要過下去,總不能坐以待斃,更不會坐吃等死。人生往往在山窮水復疑無路時,來個柳暗花明又一村。

民以食為天,人要生存下來,就得吃飯,否則餓死是遲早的事,掙飯吃,找飯吃,做飯吃便成了一件天大的事。各樣的工作給不同的人搭起了不同的吃飯謀生的平臺。

人在小的時候,生存能力弱,得靠父母的辛勤哺育才能茁壯成長,長大了,生存能力強了,除了少數喪失勞動能力,或有條件不需要勞動也有飯吃的人之外,大多數人都要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透過勞動掙飯吃。我們剛過的“勞動節”,就是給千千萬萬勞動者設立的一個節日,用以彰顯勞動的價值,讓人們熱愛勞動,在內心深處種下勞動者最光榮的理念。

每一個勞動者都需要選擇一個職業,並在這個職業的崗位上,透過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或手腦並用,取得勞動報酬,從而養活自己,也讓家人生活得更加幸福美滿。

職業對一個勞動者來說非常重要,不同的職業對勞動者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勞動者對職業有不同的期盼。職業選擇勞動者,便有了用人單位的擇優,勞動者選擇職業,就有了求職者的擇業。

這樣的雙向選擇,頗有些像男女戀愛,你情我願,彼此合適,方能一拍即合,從一而終,不合適,則另擇佳偶。那些未走到終點,中途分道揚鑣的也不在少數。

單位愛我,我愛單位,當然很好,單位辭我,我辭單位,未必就是死路一條。有道是樹挪死,人挪活,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分別後的一個轉彎,或許就能踏上一條陽光大道。

活著就要吃飯,要吃飯就得勞動,不勞而有所獲,基本上是做夢,等天上掉餡餅,幾乎不可能。

今日的鐵飯碗,明日一個趔趄就會打破在地。捧著鐵飯碗討飯吃的情況也時有發生。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變好變壞,常在一夜之間,也在一念之間。

到哪裡去找鐵飯碗?

真正的鐵飯碗只在勞動中,人們在勞動中打撈歲月,在歲月中打撈智慧。有智慧有本領,到哪都有一碗飯吃。缺智慧沒本領,即使給你一隻鐵飯碗,也端不住,更端不久。

若你是個現代版的南郭先生,能混在人堆裡濫竽充數,不出力,還能領賞,那是走運,就怕什麼時候要你獨奏,不好混了,留給你的選擇,便是走人。

任何時候,一個人的智慧與本領,才是打不破敲不爛的鐵飯碗。(本文為周克平老師原創投稿)

鐵飯碗,你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