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學點文學知識|明清文學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歷史演義

所謂歷史演義,就是用通俗的語言,將爭戰興廢、朝代更替等為基幹的歷史題材,組織、敷衍成完整的故事,並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觀念和美學理想。歷史演義小說主要有:《三國演義》(羅貫中)《隋唐演義》(褚人獲)《楊家將演義》(熊大木)《萬花樓演義》(李雨堂)《西漢演義》(鐘山居士甄偉)。其中以《三國演義》影響最大,有“清朝第一才子書”之稱。

英雄傳奇

“英雄傳奇”是中國明代講史小說的一種重要形式,盛行於明代中葉,由宋元講史發展而來。這類小說與“歷史演義”不同,雖然也取材於歷史,但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演變,而主要採集民間傳說進行加工,著重於英雄人物事蹟的描述和性格的刻畫。明代英雄傳奇小說以《水滸傳》為代表。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長篇小說,元末明初羅貫中作。在魏、蜀、吳三條線中,尤以魏、蜀兩大集團的矛盾鬥爭為全書的主幹;在寫魏、蜀兩方時,又以蜀漢的故事為重點。一部《三國演義》表現了作者在理想與歷史、正義與邪惡、感情與理智、“人謀”與“天時”的衝突中,帶著一種悲愴和迷惘的心理,體現了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的苦苦追尋和呼喚。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它是一部悲劇,也是一部呼喚民族大眾傳統文化精神的史詩。

《水滸傳》

《水滸傳》,原名《忠義水滸傳》,《水滸傳》的作者歷來有爭議,一般人認為是施耐庵和羅貫中據民間流傳宋江起義的故事所寫的。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語言寫成的長篇小說。全書敘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再現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到失敗的全過程。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張順、吳用、魯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國古代優秀長篇小說之一。

《楊家府演義》

《楊家府演義》,中國明代小說,作者不詳。小說從楊業歸宋與遼(契丹)作戰、身陷重圍、撞李陵碑殉國寫起,以十二寡婦徵西、克敵凱旋結束。《楊家府演義》歌頌了抗擊遼、夏的楊家將,突出反映了民族鬥爭。書中頌揚了楊家世代保衛國土而前仆後繼的頑強鬥爭精神。小說在藝術描寫上顯得粗糙,人物的刻畫和情節的安排、描寫,都欠細膩妥帖,結構也不謹嚴,但語言生動活潑,於粗獷中另具一種本色之美。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又名《精忠傳》。小說寫岳飛立志精忠報國,馳騁沙場,身先士卒,驍勇無比,最後被秦檜陷害,死後顯靈,秦檜冥司遭報以告慰岳飛忠魂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善良的願望。此書結構完整,編年記事翔實,對後世有關岳飛題材的小說戲曲創作,影響深遠。

吳中四傑

“吳中四傑”是明初詩人高啟、楊基、張羽、徐責的並稱。因四人都是吳中(今江蘇蘇州)人,全以詩歌著稱於世。四人由元入明,詩多懷舊、題詠之作,抒發故國之思和生民之痛。其中高啟文學成就最高。高啟詩風渾樸似漢魏,豪放如李白,平易似元白。為明代第一位大詩人。楊基詩風纖巧,神致雋爽,詠物之作最為有名。張羽詩樸實含華。徐責詩律法謹嚴,情喻幽深,別具一格。

高啟

高啟,字季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元末曾隱居吳淞江畔的青丘,自號青丘子,明初受詔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編修。高啟為明初著名詩人,與楊基、張羽、徐責合稱“吳中四傑”。其詩雄健有力,富有才情,開始改變元末以來縟麗的詩風。他的詩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質樸真切,富有生活氣息。弔古或抒寫懷抱之作寄託了較深的感慨,風格雄勁奔放。他的詩兼採眾家之長,無偏執之病。但從漢魏一直模擬到宋人,他又死於盛年,未能熔鑄創造出獨立的風格。

宋濂

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浦江(今浙江義烏)人,元末明初文學家。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宋濂與劉基、高啟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他以繼承儒家封建道統為己任,為文主張“宗經”“師古”,取法唐宋,著作甚豐。他的著作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為代表,散文或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讚許他“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者稱他為“太史公”。著有《宋學士文集》。

臺閣體

臺閣體是指以當時館閣文臣為主體的一種文學創作風格。它的出現,是詩歌創作的一種倒退,因為它只追求所謂“雍容典雅”,內容大多比較貧乏,多為應制、題贈、酬應而作,題材常是“頌聖德,歌太平”,毫無創新,毫無生氣,比宋代的“西昆體”影響更壞。其主要代表人物是“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他們先後都官至大學士,而同時期大多數高階官僚的創作都可以歸屬這一流派。其形式以詩歌為主,散文也可以包容在內。

茶陵詩派

茶陵詩派,是明成化、正德年間的一個詩歌流派。因該派領袖李東陽為湖南茶陵人,故名“茶陵詩派”。明成化之後,日見嚴重的社會弊病己與粉飾太平的臺閣體不相容。於是,以李東陽為首的一派起而振興詩壇,以圖盪滌臺閣體平正淳實的詩風。他們主性情,反模擬,推崇李杜,不拘一格;並且重視詩歌的聲調、節奏、法度、用字,要以不同的風格代替臺閣體。茶陵詩人有李東陽、彭民望、謝鐸、張泰及“李門六君子”——邵寶、何孟春、石王缶、顧清、羅圮、魯鐸。

李東陽

李東陽,字賓之,號西涯,諡文正,祖籍湖廣茶陵(今屬湖南),明朝長沙府茶陵州人。李東陽是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詩人、書法家、政治家。李東陽官居相位,並主持文壇,門生眾多,其詩論、詩風堪稱一代之盛,成為臺閣體向前後七子復古運動之間的過渡。但因李東陽生活圈子平靜狹小, “四十年不出國門”,其詩多是題贈之作和詠史之作,內容大體不出宮廷、館閣的生活,諸如“坐擁圖書消暇日,夢隨冠蓋入新年”之類,故使茶陵詩風並未脫離典雅工麗的臺閣體的影響。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朝考試製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八股文專講形式、沒有內容,文章的每個段落死守在固定的格式裡面,連字數都有一定的限制,人們只是按照題目的字義敷衍成文。分為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個組成部分。

唐宋派

唐宋派,明代嘉靖年間文學流派。代表人物有王慎中、唐順之、茅坤、歸有光等。前後七子倡言復古,散文創作以模擬古人為事,缺乏思想,文字佶屈聱牙,流弊甚烈。唐宋派力矯時弊,主張學習歐陽修、曾鞏之文,一時影響頗大。其既推尊三代兩漢文章的傳統地位,又承認唐宋文的繼承發展,散文創作對後世較有影響。

歸有光

歸有光,明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樑。歸有光散文繼承歐陽修、曾鞏的文風,有較大成就,且把家庭瑣事引到古文中來,使散文擴大了表現範圍。其散文記敘家人之誼,朋友之情,感情真摯,神態生動,風韻悠遠。

朱有敦

朱有敦,明代雜劇作家。朱有敦一生酷愛文學,尤其對雜劇創作,具有極大的興趣,對音律也頗有研究。一生創作了包括《劉盼盼堅守香囊怨》《黑旋風仗義疏財》等31種雜劇,全部收在《誠齋樂府》中。他的作品,曲詞流暢,音律諧美,便於演唱,極大地推動了明代戲劇藝術和舞臺藝術的發展。

賈仲明

賈仲明,元末明初雜劇作家,自號雲水散人,淄川(今山東淄博)人。他善吟詠,尤精於詞曲、隱語。所作傳奇戲曲、樂府極多,駢麗工巧,後徙官蘭陵。他著有《雲水遺音》等,撰《錄鬼簿續編》,為82位戲曲作家補寫了數十曲雙調凌波仙輓詞,對這些戲曲作家及其創作予以梳理、評論,其中有不少曲論評語是比較中肯公允的,至今仍被人們廣泛徵引。

《一文錢》

《一文錢》,徐復柞作品。《一文錢》塑造了一位吝嗇鬼盧員外的典型形象。富甲連城的盧員外認為“財便是命,命便是財”,為了積財保命,就連家中妻小都不免忍飢受凍。這位“見了錢財,猶如蚊子見血”的盧大員外,在拾到區區一文錢後,生怕人家看見,好不容易買了點芝麻,便偷偷地躲到山上去吃。對錢財的無限佔有慾與對自己、對家人、對他人的無限吝嗇與剋扣,形成了他性格基調的極大反差,產生了令人可笑可嘆的荒唐感。

《四聲猿》

《四聲猿》由徐渭作,包括《狂鼓史》《玉禪師》《雌木蘭》《女狀元》,被稱為“明曲之第一”。《狂鼓史》俗稱《陰罵曹》,描寫禰衡在陰司重現擊鼓罵曹的精彩一幕,歷數曹操種種罪行,罵詞酣暢淋漓,大快人心,實是借古喻今的有為之作,表達出作者對黑暗朝政的憤恨,抒發了其抑鬱不平之氣。此劇構思奇巧,熔實事、幻境、世情為一爐,給人以超拔之感,文辭恣肆,氣概豪壯,在四劇之中成就最高。《玉禪師》捏合玉通和尚戲紅蓮與月明禪師度柳翠兩個故事為一,既揭露了官府與佛門的爾虞我詐、彼此傾軋,也嘲弄了禁慾主義的虛偽、清規戒律的脆弱。《雌木蘭》《女狀元》兩劇一反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分別塑造了一文一武兩個“立地撐天”的奇女子形象,武的能馳騁疆場,建立奇勳;文的能奪魁科場,理案折獄,確為女性揚眉吐氣之作。而兩人一旦恢復女兒身,卻只能重返閨房,又體現出作者對封建制度扼殺人才的控訴。

《寶劍記》

《寶劍記》,由李開先作,取材於古典名作《水滸傳》,敘述的是林沖被高俅逼迫走上反抗之路的故事。在創作中,李開先進行了嫁接改造,《水滸傳》中,林沖是因高俅之子高衙內調戲林沖的妻子而起,而《寶劍記》中,林沖是因與高俅政見不同,上書彈劾高俅,而遭高俅迫害而起。這樣的改動,頗有夫子自道的味道,同時,也使整部劇作的主題得到了提升,從奪妻之恨上升到了政治鬥爭的高度,現實性和藝術性得到了加強。

《鳴鳳記》

《鳴鳳記》,作者不詳,取材於當時的現實生活,全劇四十一出。因“前後同心八諫臣,朝陽丹鳳一齊鳴”,故名“鳴鳳記”。劇情是明嘉靖年間,權相嚴嵩欲奪大學士夏言之權,勾結總兵仇鸞,阻撓出兵河套,又買通內監,害死夏言。兵部車駕司主事楊繼盛為除逆賊,連夜修本,冒死痛陳嚴嵩父子罪惡,慘遭殺害,夫人劉氏殉節。鄒應龍、林潤會試及第,朝臣董傳策、吳世忠、張鶴樓等,聯名劾奏嚴嵩,卻遭杖擊充軍。郭希為、陳言極諫,又遭毒手。最後,新科狀元鄒應龍、林潤再合朝中孫丕揚等,前仆後繼,終於鬥倒嚴嵩奸黨,贏得了勝利。劇本暴露了明嘉靖年間政治的黑暗腐敗,歌頌了楊繼盛等為國除奸的大無畏精神,以當代政治鬥爭為題材,打破了傳奇以生旦悲歡離合為主的局面。

《玉簪記》

《玉簪記》由高濂著,寫的是道姑陳妙常與書生潘必正的愛情婚姻故事。事見《古今女史》和明人雜劇《張於湖誤宿女貞觀記》。劇中寫少女陳嬌蓮在金兵南下時與家人離散,入金陵女貞觀為道士,法名妙常。觀主之侄潘必正會試落第,路經女貞觀,陳、潘二人經過茶敘、琴挑、偷詩等一番波折後,私自結合,終成連理。作者把陳妙常對愛情既熱烈追求又害羞畏怯的複雜心理,描寫得玲瓏剔透。

《東郭記》

《東郭記》,由孫鍾齡作。本劇節取《孟子》中“齊人有一妻一妾”的故事,再匯之以王、淳于髡、陳仲子等人的事蹟衍化而成。齊人等吹牛家依靠詐騙手段居然步步高昇,爬上了齊國將相的寶座,這正是對明末的荒唐吏治和黑暗官場的變相諷刺和深刻揭露。

沈璨

沈璨,明代戲曲家、曲論家,吳江(今屬江蘇)人。他與當時著名曲家王驥德、呂天成、顧大典等探究、切磋曲學,並在音律研究方面有所建樹。沈璨是吳江派的領袖,在當時戲曲界影響頗大。針對傳奇創作中出現的賣弄學問、搬用典故、不諳格律等現象,沈璨提出“合律依腔”和“僻好本色”的主張,並編纂《南九宮十三調曲譜》以為規範。沈璨的“僻好本色”主張,有助於矯正駢麗靡縟之風。唯他對“本色”的理解侷限於“摹勒家常語”。他推崇元劇語言的“當行本色”,卻又只停留在玩味隻言片語上,未免取貌遺神。沈璨著有傳奇17種,總稱“屬玉堂傳奇”,現存7種: 《紅蕖記》《雙魚記》《桃符記》《一種情》(即《墜釵記》)《埋劍記》《義俠記》和《博笑記》。

呂天成

呂天成,名文,字天成,一字勤之,號棘津,別號鬱藍生,明餘姚縣城人。所作傳奇初尚綺麗,師事沈璨後風格為之一變,宮調字句平仄,守法甚嚴。著作甚多,戲曲論著《曲品》最負盛名,品評元末至當時傳奇散曲作家120人、作品230種,其中192種首次著錄,儲存不少明代戲曲資料,另有雜劇8種,今存《齊東絕倒》,署名竹痴居士。呂天成對傳奇創作強調“事真”,但又“有意駕虛,不必與事實合”,人物情節允許藝術虛構,但需合乎情理。同時,對戲曲創作中的本色、當行等問題也發表了中肯的意見,具有一定的借鑑作用。

王驥德

王驥德,明代戲曲作家、戲曲理論家,字伯良、伯駿,號方諸生、玉陽生、方諸仙史、秦樓外史,浙江會稽(今紹興)人。一生行蹤無定,他曾到過吳江、金陵、維揚、汴梁、洛陽、燕京等地,廣交曲友、文友,與沈璨、呂天成、孫如法、葉憲祖、史般、王澹、顧大典、屠隆等都有交往。一生著述甚多,詩文有《方諸館集》,戲曲有傳奇《題紅記》,雜劇《男王后》《兩旦雙鬟》《棄官救友》《金屋招魂》《倩女離魂》五種,戲曲論著有《曲律》《南詞正韻》,另校注過《西廂記》《琵琶記》。散曲有《方諸館樂府》。他對崑曲的劇作和演唱很有研究,在《曲律》中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牡丹亭》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還魂記”,與《紫釵記》《邯鄲記》和《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劇中歌頌了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堅決反對封建禮教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頤、程顥)朱(朱熹)理學“存天理、滅人慾”的虛偽和殘酷,形成了反封建社會沒落時期思想、文化專制的一次衝擊。《牡丹亭》是明代大麴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節。

《西遊記》

《西遊記》是一部中國古典神魔小說,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講述唐朝法師西天取經的故事,表現了懲惡揚善的古老主題。 《西遊記》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自問世以來在中國及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中國乃至亞洲部分地區,《西遊記》家喻戶曉,其中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沙僧等人物和“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火焰山”等故事尤其為人熟悉。《西遊記》被改編成各種地方戲曲、電影、電視劇、動畫片、漫畫等,版本繁多。在日本等亞洲國家也出現了以孫悟空與紅孩兒為主角的文藝作品,樣式眾多,數量驚人。《西遊記》不僅內容大大豐富,故事情節更加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更加鮮活、豐滿,想象更加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小說《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封神演義》

《封神演義》由許仲琳、李雲翔據民間創作改編而成。全書以武王伐紂、商周易代的歷史為框架,敘寫天上的神仙分成兩派捲入這場爭鬥,支援武王的為闡教,幫助紂王的為截教。雙方祭寶鬥法,幾經較量,最後紂王失敗自焚,姜子牙將雙方戰死的要人一一封神。整部小說貫穿了以仁易暴,以有道伐無道的基本思想。

世情小說

世情小說是中國古典白話小說的一種,又稱為人情小說、世情書等。它是以“極摹人情世態之歧,備寫悲歡離合之致”為主要特點的一類小說。涉及世情的小說的出現可追溯到魏晉以前,但從晚明批評界開始流行的“世情書”的概念來看,世情小說主要是指宋元以後內容世俗化、語言通俗化的一類小說,流行於明代。從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起,學術界一般又用世情小說(或人情小說)專指描寫世俗人情的長篇。明清兩代的世情小說,或主要寫情愛婚姻,或主要敘家庭糾紛,或廣闊地描繪社會生活,或專注於譏刺儒林、官場、青樓,內容豐富,色彩斑斕。

《金瓶梅》

每天學點文學知識|明清文學

《金瓶梅》是我國明代長篇世情小說,成書在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透過對兼有官僚、惡霸、富商三種身份的封建時代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暴露了北宋中葉社會的黑暗和腐敗,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

《清平山堂話本》

《清平山堂話本》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話本叢刻,原名《六十家小說》,共分《雨窗》《長燈》《隨航》《欹枕》《解閒》《醒夢》六集,每集十篇,五篇訂為一冊,合六十篇十二冊。明嘉靖年間刊刻。1929年,古今小品書籍刊行會影印日本內閣文庫所藏《六十家小說》殘本時,由於不知此書名目,且見版心刊有“清平山堂”字樣,故名為“清平山堂話本”。《清平山堂話本》在洪椴刊刻時每篇自為起訖,不相連屬。《清平山堂話本》中的宋元話本,具有比較濃厚的市民氣息,而且公案傳奇,煙粉靈怪,朴刀杆棒,談因果,說參禪各類題材都具備。其中又以公案傳奇類成就較高。《清平山堂話本》中的很多故事被“三言”、“二拍”等短篇小說集所採擷改編。

《簡帖和尚》

《簡帖和尚》寫一個和尚見皇甫松的妻子楊氏貌美,命人送一封匿名簡帖給她,引起皇甫松的懷疑,就經官把妻子休了。楊氏走投無路,瀕臨絕境,終於被迫落入了和尚精心安排的圈套。最後真相大白,和尚受到懲處,楊氏和皇甫松再成夫妻。這個故事情節曲折,引人入勝,表現手法巧妙,生活氣息濃厚,語言通俗生動,是小說家中公案話本的代表作。

《西湖三塔記》

《西湖三塔記》寫奚宣贊在西湖邊救了一個迷路的女子白卯奴,後來送她還家,被卯奴之母白衣娘子留住半月有餘。奚宣贊想回家,白衣娘子就要殺他取其心肝,幸得卯奴救他脫險。最後宣贊的叔父奚真人作法命神將捉住三個怪物,白衣娘子是白蛇,卯奴是烏雞,老婆婆是獺。真人把三個怪物壓在湖中,造了三個塔鎮住。從情節發展看, 《西湖三塔記》似是《白蛇傳》故事的早期形態。

《楊溫攔路虎傳》

《楊溫攔路虎傳》寫楊令公的曾孫楊溫去東嶽燒香,被強人細腰虎楊達劫去妻子和財物。楊溫四處尋找,幾經周折,終於找到了楊達的山寨,又遇見他父親楊重立的部下陳千,兩人一起去奪回妻子。《楊溫攔路虎傳》是楊家將故事的一個支流。 《醉翁談錄·小說開闢》把《楊溫攔路虎傳》列在杆棒類,正和楊溫使棒的情節相合,文字風格也像宋元作品。

馮夢龍

馮夢龍,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較強調感情和行為,最有名的作品為《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三言與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三言二拍”,是中國白話短篇小說的經典代表。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蒐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三言

“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合稱。作者為明代馮夢龍。在明代中後期,通俗小說的創作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其中馮夢龍的“三言”就是它們的傑出代表。從表面上看, “三言”主要是對宋元話本、明代擬話本進行編輯。但實際上,馮夢龍在對其進行編輯的同時,進行了一定的修訂。編輯與修訂便是馮夢龍的文字重構。從“三言”中我們可以看出馮夢龍的思想極為複雜,他以近古新興的渲染自然人性的主情人文思想去解構傳統文化思想的同時,又以吸納了釋道的儒家思想為主導去相容和消化主情思潮。“三言”即是馮夢龍那種思想形式下獨具特色的小說藝術形式,即儒雅與世俗互攝互涵的中和審美形式,具體體現在“三言”的審美情感形式、敘事結構模式等諸方面。

二拍

“二拍”是中國擬話本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淩濛初。刊於明代崇禎年間。每集四十篇,共八十篇,內有一篇重複,一篇雜劇,故實有擬話本七十八篇。作品多是取材於古往今來的一些新鮮有趣的逸事,敷衍成文,以迎合市民的需要,同時也寓有勸懲之意。

擬話本

擬話本是明代興起的短篇小說的一種創作形式,它是由文人模擬宋元話本而創作的。它與話本的共同點是它們都是白話小說;其不同點是擬話本不再是說話藝人說唱的底本而是專供人們閱讀欣賞的文學作品。擬話本的出現標誌著宋元以來的講唱文學己逐漸脫離了口頭創作階段進而發展為作家的書面文學。其代表作品主要有:馮夢龍的《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簡稱《三言》),淩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簡稱《二拍》),陸人龍的《醒世言》,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於霖的《清夜鍾》以及佚名的《石點頭》《醉醒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