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指的是姜太公,而非是指周公旦?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指的是姜太公,而非是指周公旦。

西周王朝初期有兩個”周公”,一個是定居在“豐鎬·周原”之地的“西周公·姜太公”,另一個是定居在“雒邑·成周”之地的“東周公·周公旦”。

其中“周公吐哺,天下歸心”之中的“周公”,指的就是“西周公·姜太公”,而非是指的“東周公·周公旦”。“周公解夢”之中的“周公”,也是指的“西周公·姜太公”,並非是指“東周公·周公旦”。

西周公·姜太公,俗稱“周太公·呂望”。文王傾商,武王克商,太公翦商,姜太公乃是功高蓋世,周武王遂封“姜太公”采邑於“豐鎬·周原”。

”豐鎬”王畿之地的“周原”本來就是“羌天子”贈送給“周太王”的安居之所,當年犬戎攻打周太王,周太王的妻子是“太姜”,“太姜”乃是“羌天子”的堂侄女,“羌天子”遂出兵將“羌族”之地的“周原”贈送給“周太王”安家,“周原”遂成為“周朝”祖宗之地。

周武王冊封“姜太公”為當時的“西周公”,意思就是要把“周原”歸還給這一任的羌天子“姜太公”,因此“豐鎬·周原”成為了“西周公·姜太公”的采邑,“西周公·姜太公”因此又被後世尊為“周太公·呂望”。爾後,姜太公又得封地“齊國”,故稱“齊太公·呂望”。

東周公·周公旦,全稱“周公·姬叔旦”。周武王建立周王朝之後,周公旦功勳卓著,周武王想定都於夏朝故地的“洛水”一帶,於是“周武王”將象徵王權的“天子九鼎”寄放在“雒邑”一帶,周武王並冊封“周公旦”為當時的“東周公”,於是“東周公·周公旦”就奉命鎮守“雒邑·成周”一帶,史稱“武王遷鼎”。

“西周公·姜太公、東周公·周公旦”與“西虢公·虢叔、東虢公·虢仲”是同一個概念產生的諸侯國君主,“西周公·姜太公”與“西虢公·虢叔”同時鎮守於“豐鎬王畿”,“東周公·周公旦”與“東虢公·虢仲”同時鎮守於“雒邑王畿”。

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年幼即位,“西周公·姜太公”被尊為“周鹹王”執政,“東周公·周公旦”被尊為“周假王”輔佐。

周成王即位之後,在姜太公的輔佐之下,周朝的國力蒸蒸日上,姜太公遂留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周公旦則是制定了《周禮》,周公旦遂留下“周公之禮”的婚嫁習俗名稱。

曹操的《短歌行》之中第一次提到了“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語句,曹操的這句話稱讚的就是“西周公·姜太公”和“西周公·呂伋”父子二人,並非稱讚的是“東周公·周公旦”。

古語常言:“周公在西,而不在東”,這裡說的“周公在西”指的就是“西周公·姜太公”,這裡說的“而不在東”的“東”指的就是“東周公·周公旦”。

史籍記載,周公旦與召公奭分陝而治,陝原之東歸周公旦治理,陝原之西歸召公奭治理。這裡說的也是指“周公旦在東,而不在西”。這就說明,中國三千年來信奉的“周公”不是周公旦而是“周太公·呂望”。

賈誼評價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於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賈誼評價的“周公”,也是指的“西周公·姜太公”,也非是指“東周公·周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