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族”真的需要批判嗎

“蹲族”是指那些有高學歷高知識水平,可是卻不願意進入社會接受一個長期穩定工作(或者找不到心怡的工作又不願意降低要求)、只願意呆在自己的小空間裡維持低物慾生活的人。

光看這個介紹,是不是有點像傳說中的“三和大神”?可是和三和大神不同,這群人其實並不是沒有學歷,也不是沒有能力,只是單純的不想,不想進入社會接受“毒打”,或者已經被社會“教育”過了,於是放棄了再次進入社會找到一個長久工作的想法,只在缺錢的時候出去做一段時間的工作。

很多人都說,“蹲族”是一群把一手好牌打壞了的人。可是依我的看法,這恐怕不只是這群人的問題,也有家長、學校、甚至整個社會的因素在。

大家可以想想,從小到大,家長和老師大部分時候是不是都是這樣說的:好的學歷是就業的敲門磚,可是如果沒有好的學歷連門都敲不開。那時候好的學歷是什麼定義?重點大學?研究生?博士碩士?反正二三本不會是大家眼中的好學校,更別提大專了,至於職專,那壓根沒人願意去。但事實就是,大家不會都進入頭部院校,二本、三本,甚至大專是絕大多數人的歸宿,當然也有很多人去復讀。

而進入大學以後,大家聽到的最多的話其實是“放低就業要求”、“從基層做起”、“騎驢找馬”,每天看到的新聞都是“畢業人數創新高”、“就業壓力增大”……對不對?哪怕一本的畢業生如果在校期間沒有對未來的工作生活做好規劃,畢業後恐怕也會面臨一段時間的窘境吧?而如果繼續讀研呢?讀研也只是延遲一段時間進入社會,除非你的專業非常好,你考進的學校特別棒,否則你能怎麼辦?研究生也在擴招啊……

而畢業工作就好了嗎?有多少人真的可以月薪過萬?不說過萬,畢業五年十年工資五六千的應該是大多數人吧?這樣的工資要買車買房,要吃喝拉撒,還要給父母妻兒看病買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更別提越來越高的房價和日漸提升的生活成本……逐漸焦慮的社會氛圍並不會給你喘息的機會,35歲離職線、996007……等等等等,社會的整體氛圍不僅是浮躁,甚至有點狂躁的。面對這樣的情況,“蹲族”產生的原因也就不難理解了。

歸根結底,“蹲族”不願意投入“打工人”大軍,進行“奮鬥”,除了自己心理脆弱,不願意接受現實,不能擺正自身的心態,何嘗又不是因為看透了現實而心灰意冷?與其拼死拼活工作卻背上沉重的車貸房貸,維持一個低慾望低消費的生活,“躲進小樓成一統”是一個如同縮頭烏龜一樣的選擇,可是真的說起來,誰又知道什麼是好的選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