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陳廷敬這個角色扮演得十分出彩,康熙皇帝對他很寵信,而且是打心眼裡對這位漢臣十分尊敬。陳廷敬死後,康熙悲痛萬分,下令讓皇子扶棺進村。

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中國古代的喪葬制度中,規定了父母死後,在出殯時兒子必須扶棺,這是封建禮法對孝道的一種詮釋。就是到了現在,也一直沿襲這個習俗。如果康熙讓皇子扶陳廷敬棺槨入村並下葬,那扶棺皇子豈不是就成了陳廷敬的兒子了嗎?

顯然,康熙讓皇子扶棺進村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並不是說陳廷敬沒有這個資格,只不過封建禮法高於皇權,就是康熙皇帝也不會做出有悖於禮法的事情。那麼歷史上,陳廷敬去世後,康熙又給予了他什麼榮譽呢?有清一代皇子扶棺是否真的發生過?

清代的大臣死後,一般都享有追封、賜諡、祭葬等榮譽。按照清代的規制,凡侍郎以上二品大員去世,皇帝照例要有所表示,如果不是皇帝寵信之人,一般情況下,會按照慣例追封一級。比如侍郎追贈尚書銜,尚書追贈太子太保銜,大學士追贈太保、太傅銜。

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同樣按照制度,二品大員都享有賜諡的權利,如果是翰林院出身者,即由內閣提請,選定四到六個以“文”開頭的諡號,由皇帝欽定,若是位高權重,且深受皇帝寵信者,則有機會獲賜“文正”、“文忠”一類的高級別諡號。

在賜祭方面,同樣也要根據生前職位以及皇帝的寵信程度,大學士去世後,按例要賜銀二千兩到三千兩,如果是生前功勞大,那麼皇帝也會親自到府上親祭,或是派遣皇子、親王、王公大臣祭酒。

但需要說明的是,不管是皇帝親祭還是派遣王公大臣祭酒,都侷限於京城的府邸,而不會到去世者的老家。

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清代的大臣,尤其是漢大臣,來自全國各地,他們生前在京任官時,都有皇帝賜予的府邸。去世後,朝廷為他們舉行葬禮,這個葬禮更多是場面上的,要按照朝廷的法度進行。

之後,大臣的棺槨要運回老家安葬,是謂落葉歸根,不管生前職務多高,受寵程度如何,死後都要歸葬故,沒有葬在京城的先例。

陳廷敬是山西陽城縣中道莊人(今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他生前的最高職務是大學士,屬於文官的最高品級。康熙五十一年(1712)四月,在京城病逝,終年74歲。

陳廷敬的官方葬禮在京城舉行,康熙帝下令賜銀二千兩治喪,賜諡“文貞”。不過康熙皇帝並沒有親臨陳府,這與他當時的身體狀況不無關係。康熙派了皇三子胤祉率侍衛祭酒,並令各部院大臣前往弔祭。

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陳廷敬在京城的葬禮舉行完畢後,康熙又派人護喪歸裡。當年的十月,陳廷敬的棺槨運至陽城縣中道莊。注意,康熙皇帝只是派人護送陳廷敬靈柩歸裡,史料中並沒有說明是誰,這種情況下,一般都是派遣大內侍衛,不會是朝廷重臣,更不會是皇子。

陳廷敬是在十月中旬下葬的,出殯的時候,康熙帝又為他做了一首悼詩,詩曰:

世傳詩賦重,名在獨遺容。

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

朝思葵衷勵,國典玉衡平。

儒雅空階嘆,長嗟光潤生。

很顯然,《康熙王朝》中所謂的派皇子扶棺進村的說法,並不可信,只不過是影視作品的渲染而已。

不過,在史料中也是有人享受過扶棺待遇的,而且不是皇子扶棺,而是皇帝扶棺。這個人在清代歷史上的名氣遠遠不及陳廷敬,他也是漢臣,名字叫杜受田。

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瞭解清代歷史的讀者,對這個人應該也不陌生。杜受田是道光晚年一位舉足輕重的幕後軍師,他是咸豐皇帝的老師。

在道光晚年咸豐與奕訢的爭儲中,杜受田屢出“奇計”,幫助咸豐戰勝了恭親王奕訢,贏得了皇位。因此,杜受田在咸豐登基後受到重用,咸豐帝對他可以說是言聽計從。

這個杜受田謀略不錯,是個理論家,但實踐能力一般,不善於治國行政。咸豐元年,杜受田以欽差大臣身份在山東賑災,並於當年七月九日病逝任所。杜受田的死對於咸豐的打擊很大,靈柩抵京後,咸豐帝親往杜宅祭奠,扶棺痛哭,賞銀五千兩治喪,追贈杜受田為太師,賜諡“文正”。

杜受田在京的葬禮完畢後,靈柩起程歸裡山東老家安葬。起程之日,咸豐帝賜祭一罈。並有恭親王主持送行儀式,奕訢及各部院大臣目送杜受田靈柩出城,咸豐派出散秩大臣承志前隨性,賜予金鎬、玉鍬。

金鎬、玉鍬是有含義的,咸豐的意思是在恩師歸葬故里的途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凡礙靈柩前進之物一律剷除。

皇子扶棺進村,陳廷敬死後真能享受如此高規格待遇?

可以說,杜受田是清代歷史上死後哀榮最高者,但即便如此,咸豐帝也不過是扶棺痛哭,在杜受田歸葬故里之時,派出的也不過是個正二品的散秩大臣,這和皇子扶棺進村比起來,還有很長一段距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