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作者:龍脊康

一、病例背景

年僅14歲的小林,2周前考試後出現頸部痠痛僵硬感,後枕尤甚,伴頸部活動受限,晨起活動後活動受限緩解,外院針灸理療按摩後症狀緩解但反覆發作。經過龍脊康楊繼恆醫生仔細詢問和檢查後發現:患者小林原來就患有咽喉炎,加上平時上課、寫作業坐姿不正確,這次考試過程中長時間左側轉頭塗答題卡後出現了症狀,其實是患上了寰樞關節半脫位。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小林年紀輕輕就有寰樞關節半脫位呢?與咽喉炎有什麼關係?如何診斷和治療?該注意什麼?一起來看看龍脊康楊繼恆醫生的解讀。

二、 患者資訊

(一)患者資訊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二)檢查

1、體格檢查

C1左後旋,C2/3右,仰頭活動度0到45度,低頭活動度0到45度,右轉頭活動度0到15度

2、X光片檢查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3、CT檢查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三)診斷及鑑別診斷

1、診斷

寰樞關節半脫位

2、鑑別診斷

與落枕相鑑別,落枕主要表現是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多數是睡覺姿勢不良、枕頭高度不合適,或者受寒等原因導致。而患者是長時間左側轉頭塗答題卡後出現症狀的,與落枕的常見病因不符。如果是落枕,在配合治療的情況下,緩解應該是比較快的,但本案例中的患者接受治療2周後症狀緩解但反覆,是落枕的可能性較小。

診斷依據:CT報告顯示,寰椎順時針旋轉45度,寰齒椎間隙不等,右寬左窄。再結合頸椎疼痛伴活動受限,可以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本案例中的患者是長時間左側轉頭塗答題卡後出現的,而且患者發病後檢查出有咽喉炎,符合寰樞關節半脫位常見的發病機制。

(四)治療方案及及效果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三、處理思路

結合患者的病史:小林原先就患有咽喉炎,此時寰樞關節的韌帶應該處於一個鬆弛的狀態,這時如果頭部長時間處於一個屈曲、左旋體位,就容易引發寰樞關節的半脫位。所以處理時,首先應該進行咽喉炎的治療,之後就重點調整失衡的肌肉和對位異常的寰樞關節。

1、由於患者右轉活動受限,重點手法鬆解及拉伸右側的斜方肌、胸鎖乳突肌、前中斜角肌。由於患者右轉頭時伴後枕部疼痛,後枕肌群對於寰樞關節的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寰樞關節的失衡,必然會帶來枕後肌群的失衡,所以手法鬆解後枕肌群的痛點。配合針灸促進頸部肌肉的血液迴圈,加快損傷肌肉的恢復。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2、龍氏手法調整半脫位的寰樞關節,緩慢調整寰樞關節即可,不可暴力。隨後再調整C2、C3,最後配合牽引,選擇8kg的重量即可。因為在牽引的力量下,寰樞關節會緩慢回位。

四、總結

長期以來,對於寰樞關節半脫位的命名比較亂,比如寰樞關節旋轉固定,寰樞關節旋轉半脫位,寰樞關節旋轉脫位,對於寰樞關節是否存在半脫位也有爭議。但文獻中,寰樞關節半脫位的概念早已存在,指寰樞關節骨性結構的對合關係超出正常範圍,但未達到脫位程度,包括前移位和旋轉移位引起的寰樞關節半脫位。筆者認為寰樞關節的相關問題可以分為三類: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1、第一類是錯位。ADI間距在3mm以內(包括3mm),左右寰齒間隙相差不超過3mm,左右寰樞間距相差不超過3mm,都可以稱之為寰樞關節錯位。也就是發生小於半脫位的位移。韌帶沒有損傷。可以分為水平側擺式錯位,斜型側擺式錯位,左右旋轉式錯位,傾仰式錯位。

2、第二類則是寰樞關節半脫位。只要滿足ADI間距大於3mm,但不超過5mm,左右寰齒間隙相差超過3mm,左右寰樞間距相差超過3mm,以上條件中的一個,而且承受過使頸部屈曲同時旋轉,或單純屈曲的暴力,那麼可以診斷為寰樞關節半脫位。此時部分保護寰樞關節的韌帶可能發生了斷裂。這種情況可能要介入手術了。如果X光判斷不準,建議加拍動態CT或MR進一步明確診斷。

3、第三類是寰樞關節脫位。只要ADI大於5mm,而且有頸部外傷病史,並且出現了相應的脊髓受壓症狀,那麼可以診斷為寰樞關節脫位。這種情況比較兇險,橫韌帶,翼狀韌帶等韌帶可能已完全斷裂,頸椎處於一個失穩的狀態,一般需要立刻進行寰樞關節相關手術。

寰樞關節半脫位,該如何診斷與治療?

注意:

1、以上的討論是針對成年人的。對於兒童,ADI只要小於4。5mm,都是正常的。

2、從半脫位的定義上來看,可以認為寰樞關節半脫位包括錯位,但這種觀點沒有把錯位從半脫位中區分出來。錯位實際是半脫位裡面韌帶沒有損傷的型別,手法復位效果較好,愈後良好,而有些韌帶損傷的半脫位型別是要介入手術的,所以筆者認為以上的分類方法對臨床保守治療有較大的指導意義。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在本案例中,患者年僅14歲,ADI間距為2。3mm,沒有超過3mm,左右寰齒間距相差2。4mm,按照以上的論述,可以稱為寰樞關節錯位,廣義上也可以稱之為寰樞關節半脫位。這種情況下相關韌帶沒有損傷,只是寰樞關節對位異常而已,所以保守治療,鬆解鬆解痙攣的肌肉,並復位,牽引即可消除症狀。

寰樞關節錯位多見於兒童,常發生在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並上長時間頸部姿勢不良之後,亦因兒童頸部受到撞擊,不恰當的仰臥起坐姿勢而引發。典型症狀是頭轉向健側,歪向患側,如同歪頭傾聽的樣子,強行活動誘發疼痛。所以當你的孩子出現以上症狀時,多留個心眼,及時治療,否則可能引起骨性結構的改變,增加治療的難度。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絡我們(郵箱:guikequan@hmkx。cn)